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8 毫秒
1.
文化融入是文化地理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以英国伯明翰市中国旅居群体为例,着重探求文化融入与生活质量间的耦合关联。研究发现,生活质量与英国文化融入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286,与国际认可的Ward系数基本吻合;在文化融入的众多指标中,"与本地居民交往"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最为突出。中国旅居群体在伯明翰的文化融入状况处于从"基本生存"向"身份认同"转化的过渡期,希望与本地居民交往并得到认可与尊敬,但是这种需求远远没有实现,致使整体生活满意度偏低。为了缓解文化冲击带来的焦虑,中国旅居者特别是"分离"等类型的群体十分依赖中国文化并从中寻求各种支持,表现为居住的集聚及族裔经济的繁荣。但研究表明,对母国文化身份的坚守与生活质量提升并无直接关联;而"整合"与"同化"人群英国文化融入的行为性和实践性等方面较强的情况下,生活质量比较高。  相似文献   

2.
文化融入是文化地理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以英国伯明翰市中国旅居群体为例,着重探求文化融入与生活质量间的耦合关联。研究发现,生活质量与英国文化融入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286,与国际认可的Ward系数基本吻合;在文化融入的众多指标中,“与本地居民交往”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最为突出。中国旅居群体在伯明翰的文化融入状况处于从“基本生存”向“身份认同”转化的过渡期,希望与本地居民交往并得到认可与尊敬,但是这种需求远远没有实现,致使整体生活满意度偏低。为了缓解文化冲击带来的焦虑,中国旅居者特别是“分离”等类型的群体十分依赖中国文化并从中寻求各种支持,表现为居住的集聚及族裔经济的繁荣。但研究表明,对母国文化身份的坚守与生活质量提升并无直接关联;而“整合”与“同化”人群英国文化融入的行为性和实践性等方面较强的情况下,生活质量比较高。  相似文献   

3.
国内外失地农民城市融合及保障制度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梦鸽  李俊峰 《热带地理》2014,34(2):259-265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失地农民的数量越来越多,成为影响社会和谐发展的重大问题。文章根据国内外近十多年来的相关文献,总结了国内外失地农民城市融合及保障制度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国外学者利用社会学模型和质性研究方法,对失地农民的城市融合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政府完善法律法规和创建救助组织的融合策略建议。国内学者侧重于研究失地农民个人属性、就业培训、户籍、生活空间等因素对其城市融合的影响,提出政府和失地农民个人都需进行改变以促进失地农民的全面融合。未来失地农民城市融合及保障制度问题的研究应注重量化方法与质性方法的综合运用,建立具有广泛适用性的测量模型,将理论与实际联系得更加紧密,改善失地农民的生存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通过文献分析、自编测量题项等编制旅游地居民生活质量问卷,在山东、湖南、新疆等我国东、中、西部省份的旅游地进行调查,采用探索性和验证性因子分析探究旅游地居民生活质量。结果显示:旅游地居民生活质量由生活条件、家庭关系、经济条件、休闲娱乐、社区安全5个维度构成,涉及物质生活质量和非物质生活质量两个方面,5个维度都是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影响源。  相似文献   

5.
刘正伟 《地理教学》2011,(16):28+37-38
三生教育包括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三生教育”的理念就是要通过生命教育,帮助学生认识、珍惜、尊重、热爱生命,促进学生主动、健康、积极地发展生命,更好地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通过生存教育,帮助学生了解生存知识,掌握生存技能、提升生存意志,增强生存本领,掌握生存规律;通过生活教育,帮助学生获得生活常识.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国内有关城镇化发展质量评价的研究文献在发表年代、成果名称及出处、指标主要构成、研究区域、研究方法及指标数据来源等内容的对比分析,梳理出国内城镇化质量评价研究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从定量和定性2个方面重新构建城镇化健康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定量指标体系涵盖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公共服务与居民生活及城乡统筹与城乡一体化健康发展5个方面共计60个指标;定性指标体系涵盖城乡发展协调程度和城镇居民满意度2个方面共计32个指标。在测评方法上,学者们常用的熵值法、因子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等分析方法均适用于该指标体系。对城镇化质量进行实际测评时,要求定量和定性指标体系同时使用,且测评结果应基本相同。研究成果旨在为科学、全面评价中国城镇化质量提供一套可参考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7.
水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海洋、江河、湖泊、地下水等,在地球表层形成了一个连续闭合的圈层——水圈。水是生命的源泉、生活的资料和发展生产的物质基础。因此,水同人类生存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 历史证明,水资源的保证程度是一个地区开发的中心问题,也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条件之一。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水的数量和质量的要求愈来  相似文献   

8.
李欣  方斌  殷如梦  许昕  陈添悦 《地理科学》2020,40(4):599-607
以经济发达区江苏省扬中市为例,基于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及农户抽样调查数据,利用因子分析、GIS空间分析、标准差椭圆等方法对居民生活质量与生产、生活和生态(三生)功能水平空间格局进行定量测度及关联研究。结果表明:① 研究区各单一功能水平不等,空间形态差异显著;“三生”功能水平整体较低,高值区分散,低值区长江沿岸、建成区周边集聚,与生产功能高低值集聚区空间重叠度高。② 扬中市居民生活质量主观感知总体为中等水平,相邻村域生活质量感知趋同,高值区集中于三茅街道及五一村、丰乐村等地,低值区呈零星散布状。③ 研究区“三生”功能与生活质量主观感知整体空间关联密切,局部因地域分异及公共基础设施与环境条件差异有所偏差,未来仍需因地制宜强化管理,协调区域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关系。  相似文献   

9.
黄继良 《地理教学》2005,(7):38-38,37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从生活中学习有用的地理是课改成功的关键。当今全球生态环境日趋恶化,人类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生存的环境,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地理与生活人手,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生产实际、生活实际、乡土实际,尝试从与周围密切相关的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探究思路或解决问题的设想,把所学的地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服务家乡,服务社会。这也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会生存,学会生活”的思想理念的重要体验。  相似文献   

10.
正课改已接近十年,在地理教学中如何构建生活化课堂已进行过较多的探讨,逐渐被教师理解与接受。本文主要讨论在试题设计中,教师如何利用学生现有生活经验和生活背景为命题情景,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如地理概念、原理、规律及方法与技能)去解释地理现象、解决实际问题。以案例的形式为切入点,剖析生活问题地理化,地理试题生活化,揭示设计生活化试题思路、方法及功能。一、让学生学会生存、让学生提升生活品味  相似文献   

11.
濒危植物四合木的生境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甄江红  玉山  赵明  刘果厚 《中国沙漠》2010,30(5):1075-1084
以TM影像数据为基本信息源,在GIS技术支持下,选取地形、土壤、气候、人类活动指标为评价因子,借助DEM及生境评价模型,对鄂尔多斯特有植物四合木的生境进行了不同层面的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地形与气候等自然因素不是四合木生存与发展的限制性因素,而人类活动使四合木的实际生境质量无论在分布上还是数量上均发生了较大变化;与潜在生境相比,已有23.87 km2的实际可生存生境退化为较不适宜生境,说明人类活动可能是导致四合木局部濒危的关键因素。在各生境类型区内,四合木的潜在及实际生境质量均有较大差异。其中,乌家庙、低山、棋盘井种群的生境质量较好,而乌达与千里山种群的生境质量较差。  相似文献   

12.
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是实现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具体体现。从居民生活、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4个方面构建城市居民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测度2004―2018年黄河流域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水平,利用核密度估计、ESDA、Dagum基尼系数等方法进行居民生活质量时空格局分析及空间差异测度,并运用障碍因子诊断模型分析影响居民生活质量水平的障碍因子,得出如下结论:① 2004―2018年黄河流域城市居民生活质量高水平区域从下游城市逐渐转移到中上游城市;② 黄河流域城市居民生活质量高?高集聚区主要是内蒙古自治区及相邻区域的城市,低?低集聚区主要是河南省、山东省以及山西省的部分城市;③ 黄河流域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水平的空间差异从上中下游尺度看主要是区域间净值差异贡献,从左右岸尺度看主要是区域内部差异贡献;④ 黄河流域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水平的障碍因子主要是人均水资源量、移动电话年末用户数、每万人公园绿地面积、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每万人拥有的道路面积与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因此在未来的高质量发展中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特别是合理利用水资源,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与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3.
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核,2006年3月批准《福建地理》更名为《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自改刊以来,《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根据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公布的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表1)和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信息中心提供的文献指标来源及文献被引指标(表2~表3),表明学报质量已有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14.
《福建地理》2008,(4):59-59
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核,2006年3月批准《福建地理》更名为《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自改刊以来,《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根据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公布的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表1)和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信息中心提供的文献指标来源及文献被引指标(表2~表3),表明学报质量已有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提出"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是一门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性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区域性、综合性、思想性、生活性、实践性的特征"。地理课程的"生活性"表现为"地理课程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突出反映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地理现象和可能遇到的地理问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能力"。这是由于地理课程有利于增强学生生活能力,更大程度满足学生生存的需要,用学到的地理知识、技能、原理来理解和解释生活现象,解  相似文献   

16.
从居民生活质量角度评价区域发展程度长期以来备受关注。本文以北京山区经济薄弱村为例,在抽样农户调查基础上,基于小康监测体系中的生活质量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构建的主观评价体系,分别测算了村级客观、主观生活质量指数,运用聚类法与差异贡献率法,开展北京山区经济薄弱村居民主客观生活质量的对比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研究表明:1客观指数上,99.29%的村庄低于北京农村的平均水平,村间差异显著,高指数村庄主要分布在地势平坦的近郊区;2主观指数上,具有一定地域趋同性,离城区越近主观满意度越低;3综合来看,深山区与近郊区的村庄自身存在较大的主—客观差异,18.95%的村庄综合生活质量较差,文化娱乐、信息教育、生态环保等生活品质是限制居民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4差异扶贫、提升人口综合素质、扶持生活质量高维度相关产业发展以及开展扶贫动态监测与开发规划,是进一步改善居民生活质量、提升区域发展水平的主要驱动力。主客观生活质量评价能够深入反映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质量间的关系,可作为区域综合发展决策的重要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17.
什么是起居文化?所谓起居就是“衣、食、住、行“中的“住”,它包含生存文化和生活文化。人类为了求得生存就与大自然做斗争,创造和发展了起居文化。正如杜甫说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为了丰富历史知识,增加生活情趣,适当地将教材中与起居生活有关的知识联系起来,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下文就是根据自己教学《历史与社会》教材中点滴体会,抛砖引玉与同行共勉。  相似文献   

18.
<正>矿产资源与人类文明内蒙古矿产资源形势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及产业延伸保护地质环境——地质遗迹资源一、矿产资源与人类文明矿产资源是地球赋人类最宝贵的生存财富,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矿产资源是现代社会工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是保证人们过上现代生活的必要条件。试  相似文献   

19.
基于调查问卷和半结构式访谈的数据,以西安市典型社区贫困群体的主观生活质量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语义差别法研究生活环境感知、熵权TOPSIS 法测算主观满意度、关联网络法分析生活感受特征。结果表明:贫困群体对生活环境感知存在局限性,感知能力较差,大多数人群感知结果偏向于正,形成主观感知与客观事实存在偏差的特征。贫困群体对生活质量感知较为敏感。就生活质量主观满意度而言,贫困群体主观满意度不高,离各指标的最优状态还相差甚远。4个典型地区贫困人群的主观满意度同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就生活质量感受特征而言,贫困群体对其生活状况的感受整体上是消极的和负面的,生活的不满主要与工作状况、薪资水平密切相关,生活的满意感主要与邻里关系及交通条件等有关。不同类型社区贫困群体感知差异显著,形成原因与典型社区的规划建设背景、所处地理位置、现有功能定位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0.
西双版纳生存着极为丰富,独特,珍稀的动物与植物,但随着人口的自然增长,环境所随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出现了森林面积缩小,种质资源减少,森林质量下降,气候恶化,水土流失严重等环境问题。为保护生物资源而设立的自然保护区,也由于当地社区的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种种矛盾,如生产生活方式,耕作习惯等,以及保护区管理机构的不完善和种种困难,使得保护区的管理工作比较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