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答读者问     
什么叫标准化工作?什么是地质技术经济管理? (山东 田丰瑞) (一)欲知何谓“标准化工作”,先应对 ‘标准化”下定义。4GB 3935.1—83标准化基本术语》中对“标准化”的定义为:“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务和概念通过制订、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 简言之,制定标准和贯彻标准的全部过程叫做“标准化”。“标准化”是一个不断循环螺旋上升的活动过程。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不断地促进这种循环和发展,就是“标准化工作”。“标准化工作”意指各类标准的研究、制定与贯彻以及标准化管理,标准化理论政策的研究,经济效果分析,标准化方法的宣传、普及、推广,各类标准之间的协调,经济交流,国际交往,资料情报,人材培养等一系列以“标准化”为目的所开展的活动。 (地质矿产部地质技术经济研 究中。C 李祖金) (二)什么是地质技术经济管理? 技术经济作为一个科学的范畴,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地质技术经济具有它自己特殊的研究对象,它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就是要把地质、技术、经济三者结合起来,根据地质工作的特点,联系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去研究解决生产力发展中各技术因素合理组合的最优度。  相似文献   

2.
於崇文教授,博士导师,生于1924年2月15日,浙江省镇海县人,我国著名地球化学家,第二届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获得者.长期从事地球化学基础理论、理论地球化学、区域地球化学和数学地质方面的研究.提出了“地质作用与时—空结构”的理论观点,并建立了新的地球化学理论体系与方法论;在地球化学动力学中提出并发展了“成矿作用动力学”新的学术领域;提出了区域地球化学的理论与方法,并应用于南岭地区研究;在地质学与地球化学中系统全面地引进多元统计分析的理论与方法,为开辟地球化学学科发展的新方向、发展理论地球化学、矿床地球化学、区域地球化学和数学地质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一数学地质的出现是地质科学发展的必然产物革命导师马克思曾经说过:"科学仅当它成功地利用数学时才达到完整程度."逐步发展并开始推广应用的数学地质,正是这一伟大预见的具体实践和必然产物.地质工作的迅速发展,仪器分析和记录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使各种地质观测数据和实验数据大量增加,这就向地质工作者提出了如何对大量的地质数据及时而系统地进行整理、综合分析,从而更深刻地揭示地质现象和理解地质过程的新课题.随着国家对矿产资源需求的日益增长,地质工作的难度也愈来愈大,同样要求对各种地质体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变化提出  相似文献   

4.
1994年1月21日,矿产系及学校其它系师生欢聚一堂,庆祝赵鹏大、殷鸿福教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向两位老师表示最诚挚的祝贺和崇高的敬意。 赵鹏大教授长期从事“矿床普查与勘探”和“数学地质”两个学科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他作风扎实,治学严谨,具有高深的学术造诣。40多年来,他艰苦创业,执着追求,足迹踏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崇山峻岭、戈壁沙漠,尤其是当他60岁高龄时,仍坚持到新疆的塔喀拉玛干大沙漠和云贵高原三江地区的深山密林去实地考察和科学研究。他把理论同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系统地总结了科学找矿的理论和方法,为发展“矿床普查与勘探”重点学科做出了突出贡献,并在实践中实现了将理论找矿、综合找矿、立体找矿和定量找矿融为一体的科学找矿途径.赵鹏大教授思想敏锐、勇于创新、善于钻研新知,探讨新理论、把握科学新动态.他把数学同地质有机地结合起来,率先在我国开展数学地质研究,建立起独具特色的数学地质学科  相似文献   

5.
水文学概說     
一、水文学研究些什么我們知道天文学研究的是天体,地質学研究的是地殼,而水文学呢?水文学研究的是水体。什么叫做水体呢?水体就是以一定形态存在于自然界中的水,比如水在天空中就以水汽的形态存在,在海洋中就有海或洋的形态存在,在地面上就有河,湖等形态存在,在地歏芯鸵缘叵滤男翁嬖凇K晕覀円簿涂梢哉f水文学就是研究水汽以及海洋河湖地下水等等水体的科学。我們还知道,天文学观察与研究天体的目的是要了解天体中各种星球的性質及其运行規律,比如我們  相似文献   

6.
成秋明 《地学前缘》2021,28(3):6-25
数学地质或者数学地球科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与地球科学的交叉学科,长期以来缺乏统一的学科定义,导致了学界对该门学科的理解常常出现偏差,甚至常常不把其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科的发展。笔者曾任国际数学地球科学学会的执行主席、副主席、主席十余年,见证和领导了国际数学地球科学学会从数学地质向数学地球科学的转变,以及学会相关的杂志、会议等名称和内容的更新。期间于2014年在学会年度报告中提出了数学地球科学的新定义和学科内涵,2018年在庆祝学会50周年的数学地球科学手册中详细论述了数学地球科学学科的定义、内涵、贡献和前缘等。本文将在以上数学地球科学新的学科体系框架下探讨数学地球科学的主要贡献、科学进展、学科前缘和科普教育。在回顾学科发展历史的基础上分析了数学地球科学与数学地质学的差异,介绍了数学地球科学在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学、板块构造理论、地球化学、沉积学、地理信息系统、矿产资源和能源预测等领域的重要贡献。从国际地球科学前缘方向分析了数学地球科学的学科前缘,介绍了定量研究地球复杂性、大数据-深度机器学习与复杂人工智能等新的学科增长点。回答诸如什么是数学地球科学?数学地球科学家对地球科学的贡献?数学地球科学是否处在地学前缘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原载苏联”科学与生活”1955年第6期间答欄,係该刊读者所提关於动力地质学研究什么及发展远景怎样一问题的答覆。作者是苏联地质矿物学博士高尔什科夫教授,原题为“动力地质学”——编者动力地质学在地质科学这一广大领域内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8.
揭示地质现象的本质与核心--地质作用与时-空结构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对于如何将化学、数学、物理学和复杂性科学与地球科学相结合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得出主要结论:“地质作用与时-空结构是地质现象的本质与核心”。并且提出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静态到动态三个层次的表述形式及其相应的理论和方法,即:⑴用平衡、可逆过程热力学研究地质作用并分别用地质数学中的随机过程(马尔科夫过程)和随机场(“地质统计学”)表示时间的空间结构。这是静态的地质作用与时-空结构;(2)用非平衡、不可  相似文献   

9.
本刊去年第2期刊出了两篇有关地质报告改革的讨论文章,读后颇受启发,因而也想谈一点看法,参加讨论。 1.地质报告改革的目标是“三性”(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三化”(标准化、表格化、数据化),是个新的提法,有其一定的背景和正确性。但说“实用性是指提交的地质报告应适应和满足下一阶段地质工作决策以及基本建设程序和矿山设计的需要,无关的、关系不大的不写或少写”,则解释上过于狭隘,它将使勘查中获得的对科研、教学以及对地质勘查本身发展有用的资料得不到反映,从而降低了地质报告的更广泛实用性。标准化无疑是正确的,但表格化、数据化从词意上似欠严密,什么是“数据”,“化”到什么程度?“表格化”了是否就体现了科学性?这是值得探讨的。  相似文献   

10.
张嗣伟  王洪波 《地学前缘》1998,5(2):195-200
近十几年来,摩擦学学者也开始对地质摩擦现象发生兴趣,并提出了“地质摩擦学”这个概念。然而,人们对地质摩擦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范围、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都还缺乏明确的认识。因此,文章在综述地质摩擦现象及其研究概况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地质摩擦学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应用关于科学发展的库恩模型分析了地质摩擦学的发展,并提出了地质摩擦学的定义,确定了其研究对象和范围,建立了地质摩擦学的学科框架,从而为地质摩擦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初步基础。认为建立地质摩擦学,将使摩擦学和地球科学这两方面的研究人员紧密地联合起来,统一处理和研究地质摩擦现象,这样就能够更有效地把摩擦学和地球科学各分支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综合应用到地质摩擦现象的研究中去,以解决分散在地学领域各分支学科中的由于缺乏某些更有效的研究方法而难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地质数学中,经常要计算指标(或样品)的相似系数和相关系数。但二者有什么异同,在实际中又如何加以正确运用,这是人们很关心的问题。对此本文作了些讨论。  相似文献   

12.
地质系统的复杂性--地质科学的基本问题(Ⅱ)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於崇文 《地球科学》2003,28(1):31-40
笔者根据其所提出的“地质作用与时空结构是一切地质现象的本质与核心”的自然哲学理念将地质科学的学科体系划分为地球物质的成分与结构、地质作用、地质学场与地质系统的演化等四大基本领域,它与9个重大基础地质问题以及与其相关的基础理论问题相对应(表2),笔者将其已发表的地质科学的复杂性理论“地质作用的临界过程动力学-地质系统在混沌边缘分形生长”应用于研究9个重大基础地质问题,着重对于其中所包含的主要基础理论问题的实质及其理论与研究方法作较深入而简要的剖析。目的是通过将地质系统的复杂性作为地质科学的基本问题的新视角对古老而常新的地质科学进行再认识,将重大基础地质问题的研究提高到非线性科学和复杂性理论的层次,并实现地质科学向精确科学的跨越,取得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13.
改变地球面貌的作用力是什么?这是一个古老的地质学课题。自从地质学开始萌芽以来,人们就在不断地探索和研究着影响地球演化进程的力量是哪些?它们来自何方?其作用的方式如何?将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随着地质科学的发展,人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前言多变量统计分析(或称多元统计分析)是应用数理统计的方法来研究解决地质多指标问题的理论和方法。随着地质科学向定量化发展,向着宏观和微观的深入研究,地质与数学的必然结合,从而产生了数学地质,而多元统计分析目前已成为数学地质的主要内容之一。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处理物、化探、地质观测数据,对成矿规律的研究、岩体评价、矿产统  相似文献   

15.
地质系统的复杂性—地质科学的基本问题(Ⅰ)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於崇文 《地球科学》2002,27(5):509-519
笔者根据其所提出的“地质作用与时空结构是一切地质现象的本质与核心”的自然哲学理念将地质科学的学科体系划分为地球物质的成分与结构、地质作用、地质学场与地质系统的演化等四大基本领域, 它与9个重大基础地质问题以及与其相关的基础理论问题相对应(表 2).笔者将其已发表的地质科学的复杂性理论“地质作用的临界过程动力学——地质系统在混沌边缘分形生长”应用于研究9个重大基础地质问题, 着重对于其中所包含的主要基础理论问题的实质及其理论与研究方法作较深入而简要的剖析.目的是通过将地质系统的复杂性作为地质科学的基本问题的新视角对古老而常新的地质科学进行再认识, 将重大基础地质问题的研究提高到非线性科学和复杂性理论的层次, 并实现地质科学向精确科学的跨越, 取得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16.
地球内部各圈层差异旋转的各种假说中,“内快外慢”说已形成较完整的理论,并被科学测试所验证。在这一理论形成过程中,数学工作者也做出一有益的贡献。研究表明,“内快外慢”差异旋转是地球内部各种运动的源动力。  相似文献   

17.
於崇文 《地球科学》2002,27(5):509-519
笔者根据其所提出的“地质作用与时空结构是一切地质现象的本质与核心”的自然哲学理念将地质科学的学科体系划分为地球物质的成分与结构,地质作用,地质学场与地质系统的演化等四大基本领域,它与9个重大基础地质问题以及与其相关的基础理论问题相对应(表2)。笔者将其已发表的地质科学的复杂性理论“地质作用的临界过程动力学--地质系统以混沌边缘分形生长”应用于研究9个重大基础地质问题,着重对于其中所包含的主要基础理论问题的实质及其理论与研究方法作较深入而简要的剖析。目的是通过将地质系统的复杂性作为地质科学的基本问题的新视角对古老而常新的地质科学进行再认识,将重大基础地质问题的研究提高到非线性科学和复杂性理论的层次,并实现地质科学向精确科学的跨越,取得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18.
特约主编致读者 成秋明陈永清王功文 赵鹏大院士是著名的教育家、科学家和社会活动家,创立了我国数学地质学科,被誉为“中国数学地质之父”。先生一生矢志不渝地追求地球科学真理,不断探索学科发展的新方向,为我国矿产普查与勘探学科和数学地质学科的发展、地质科技人才的培养以及推动自然资源行业的进步都做出了巨大贡献。 赵鹏大院士堪称严谨治学和创新研究的楷模!从最早的定量地质研究,提出“地质体的数学特征”“矿床统计预测”,到“地质异常”“‘三联式’矿产定量预测”“非传统矿产资源”,再到“地学大数据与云找矿”,赵先生在地学领域不懈地探索与创新。 20世纪80年代甚至更早赵先生首次提出数学地质的三大基本任务:(1)查明地质体的数学特征,建立地质体的数学模型;(2)研究地质过程中各有关因素的特征和相互关系,建立地质作用的数学模型;(3)研究适合地质数据特点的数学分析方法及数量化理论,建立地质工作方法的数学模型。其中地质体的数学特征包括几何特征、统计特征、空间特征、时间特征和结构特征,从而奠定新世纪矿体三维可视化研究的基础。进入20世纪90年代,赵鹏大院士提出地质异常的概念,并将矿床统计预测的理论归纳为相似类比、求异和控矿因素定量组合三项内容,开辟了应用致矿地质异常概念和方法定量圈定评价“5P”找矿地段的新方向。进入21世纪,赵鹏大院士进一步关注并提出了成矿事件的时间空间成因成矿多样性和矿床谱系概念,揭示了成矿多样性和矿床谱系与地质异常的内在关联性,发现成矿多样性在成矿物质基础上受矿源地质异常控制,在成矿物质运移上受运矿地质异常控制,在聚矿作用上受赋存环境地质异常控制,在成矿后的变化上受保矿与毁矿地质异常控制,因此,可以通过地质异常的研究来揭示成矿多样性的具体特征。在此基础上,创立了“地质异常成矿多样性矿床谱系”为核心的“三联式”矿产资源定量预测理论和方法体系。在深部找矿研究领域,他认为成矿预测是在不确定条件下制定最优决策的工作,矿床类型的多样性、矿床成因的复杂性、控矿因素的隐蔽性和找矿信息的多解性使得深部成矿预测结果具有较大不确定性,探索成矿预测过程客观化、定量化和精确化是深部成矿预测的前沿课题;他强调深部找矿中要加强地壳深部结构的研究,要重视深部找矿的经济“回报率”和勘查项目的“转化率”的重要性。近年来,赵鹏大院士积极倡导和推动地学大数据应用,提出了“地学大数据与云找矿”“数字地质”等概念,推动了大数据背景下数字地质研究的新局面。 赵鹏大院士始终强调科研服务于生产实践,在矿产勘查、数学地质和资源产业经济等学科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奠定了我国矿产资源绿色勘查开发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相关科研成果得到国际和国内同行的广泛赞誉,获得国际数学地球科学协会IAMG最高奖——克伦宾奖、俄罗斯彼德大帝奖章、国家自然科学奖等一系列重要奖项,并在全国多个重要成矿带推广应用,取得重大找矿突破。 赵鹏大院士在担任中国地质大学校长职务22年间,提出了“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传承文化、引领时尚”的高校五项功能、“现代型、开放型、国际型”的办学目标、“前沿、急需、联合、交叉”的学科建设八字方针和增强学校“创造力、贡献力、影响力、竞争力”的四力建设以及培养“爱国心与责任感强、基础理论强、计算机和外语能力强、管理能力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强”的五强人才等一系列办学理念,并领导中国地质大学京汉校区,狠抓学科和专业建设,积极推动中外学术交流与办学合作,使学校由7个系的单科性院校发展到今天拥有23个学院的“双一流”建设高校,为中国地质大学的快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赵鹏大院士还曾担任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三和第四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及地质勘探矿业石油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国地质学会地质教育研究分会会长等职务,为国家科教事业发展四处奔波,大声疾呼,并积极向政府献计献策。他以学为媒,在广泛的学术交流中,为中俄、中加和中日友谊等做出了重要贡献。先后获得科学中国人最受公众关注奖、华人教育名家等荣誉和称号。 赵鹏大院士已为国家培养了21名博士后、162名博士和21名硕士,他们中有的成为了优秀的专家学者,有的成为了杰出的管理者和企业家。 值此赵鹏大院士90华诞之际,在《地学前缘》编辑部的支持下,出版了《数字地质与矿产勘查》专辑。专辑展示了赵鹏大院士开创的数字地质和矿产勘查领域所取得的最新代表性研究成果,包括28篇论文,大致涵盖“数学地质与定量勘查”(8篇)、“三维地质建模与隐伏矿预测评价”(10篇)、“成矿模式与定量找矿模型”(9篇)和“地球化学与人体健康”(1篇)等方面。 真诚感谢《地学前缘》编辑部的支持,同时感谢作者们的卓越贡献以及审稿专家的辛勤劳动。 谨以此专辑庆贺我国“矿产勘查”与“数学地质”学科的开拓者赵鹏大院士90华诞!  相似文献   

19.
在地质历史上,气候曾发生过很大的变化,表现为冰期的反复来临。但是,冰期究竟是怎样产生、发展、而最后又消失的呢?究竟是什么因素控制着这种“神奇”的变化呢?据卡尔·萨根(1975)统计,为了回答这个问题,现在已有一百余种“冰期理论”。可惜至今还没有一种能比较完满地解释世界上气候演变的历史。大家都知道,在最近的几十年中,世界上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所以著名的第四纪地质学家费林特(1974)预言:关于冰期成因的新理论将会在本世纪末以前问世。  相似文献   

20.
0 前言地质作用不规则地发生,其强度随着时间和空间发生变化,这是地质学的主要法则之一,地质事件的对比就基于此。然而,是什么引起了地质作用的不规则性呢?它们的强度是同时在全球还是仅仅在局部改变?这些都是地质科学中最基本的问题,但到目前为止还没得到解答。很明显,地质作用的不规则性是全球性的,也是区域性的,许多地质体系都具自发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