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质学   14篇
海洋学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青藏高原更新世冰朝的天文气候学依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徐钦琦 《冰川冻土》1993,15(3):435-441
  相似文献   
2.
<正> 1963—1964年,在陕西蓝田第四纪地层内发现了猿人化石,吴汝康(1964、1966)命名为蓝田猿人。化石采自两个不同的地点:头盖骨、上颌骨及3颗牙齿产于公王岭(34°11′06″N,109°29′22″E),下颌骨则采自陈家窝(34°14′05″,109°15′07″E)。  相似文献   
3.
关于冰期成因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钦琦 《地质科学》1979,14(3):252-263
在地质历史上曾出现过几次大冰期。其中最近的两期都是全球性的,时间也比较确定。它们是第四纪大冰期(发生在近二百万年)和晚古生代大冰期(距今约2-3亿年)。在每一次大冰期中,又可分为几个冰期和间冰期。在大冰期之间是非冰期。关于气候变迁的原因或冰期的成因问题,在科学界至今还是一个“谜”。虽然前人曾提出过各种各样的理论,但是正如李四光(1972)和施瓦茨巴克(Schwarzbach,1974)等所指出的:这些论点都不足以说明气候变迁的原因或冰期的成因问题。近几十年来,大量新的科学资料的积累,尤其在海洋研究方面所取得的进展,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素材。  相似文献   
4.
米兰柯维奇理论(简称米氏理论)是冰期起源学说中最主要的学派之一。他利用天体力学的研究结果,即地球轨道三要素:黄道倾斜ε、偏心率e和岁差运动π在近几十万年内演变的规律性,计算了北纬65°地区天文辐射夏半年总量在600,000年内的相应变化,即得到了著名的米氏曲线。他认为这条曲线的波谷相当于第四纪中的冰期,而波峰则相当于间冰期。近几十年来,虽然不少学者对米氏理论作过一些修正和补充,但是米氏曲线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动。  相似文献   
5.
在地质历史上,气候曾发生过很大的变化,表现为冰期的反复来临。但是,冰期究竟是怎样产生、发展、而最后又消失的呢?究竟是什么因素控制着这种“神奇”的变化呢?据卡尔·萨根(1975)统计,为了回答这个问题,现在已有一百余种“冰期理论”。可惜至今还没有一种能比较完满地解释世界上气候演变的历史。大家都知道,在最近的几十年中,世界上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所以著名的第四纪地质学家费林特(1974)预言:关于冰期成因的新理论将会在本世纪末以前问世。  相似文献   
6.
最近十多年来,世界各国已普遍地把距今11000—10000年作为更新世与全新世,或末次冰期(在欧洲为玉木冰期,北美叫威斯康辛冰期,中国称大理冰期)与冰后期,或深海氧同位素的第2阶段与第1阶段的时间界线。因为正是在这条界线的前后,全球的气候发生了明显的转暖现象,从而各地的哺乳动物群普遍地出现了深刻的变化。据Martin(1967)研究,在美洲至少有200多个属在更新世末绝灭了.据Kurtén(1968)研究,欧洲更新世末的绝灭现象也十分明显,至少包括20多个绝灭种(如猛犸象、披毛  相似文献   
7.
中国北方晚更新世哺乳类动物群的划分及其地理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家坚  徐钦琦 《地层学杂志》1992,16(3):170-181,190
<正> 新第三纪以来,由于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脉与西部山脉的隆起,我国形成了西高东低的地形特点,导致了气候和环境的变迁,明显地影响了中国哺乳动物的分布。在晚更新世,中国南北动物群分化逐渐扩大,动物群更替尤为频繁。中国晚更新世地层及动物群的研究已有一段相当长的历史,发现了众多重要的遗址和化石地点,积累了丰富的资料。笔者综合有关资料,对我国北方晚更新世动物群,特别是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的划分、地  相似文献   
8.
青藏高原更新世冰期的天文气候学依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藏高原上更新世的三次冰期分别发生于深海氧同位素的第2—4,6和14—16阶段。介于它们之间的乃是间冰期。所以寒冷期不等于冰期,间冰期不等于温暖期。如果考察过去73万年以来全球所获得的北半球冬半年平均的太阳辐射量的变化,那么第2—4,6和14—16阶段乃是太阳辐射量比较低的时期。因此青藏高原的更新世冰期是服从天文气候学的基本规律的,是受天文因素的自然变化所控制的。  相似文献   
9.
天文气候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天文气候学徐钦琦(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100044)关键词米兰柯维奇理论,大旋回,黄道倾斜天文气候学(Astroclimatology)的主要观点是:全球性的气候变迁是由全球各地、各季所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型式的改变所引起的,而后者乃由地球...  相似文献   
10.
中更新世以来中国东部六次海侵及其天文气候学的解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中更新世以来(在过去的73万年内),中国东部地区曾发生过六次海侵。如果考察该期间全球各地各季所获得的太阳辐射量,那么上述六次海侵的时期恰好都是全球所获得的、北半球冬半年的、平均的太阳辐射量相对较多的日时期,亦即气候较暖的时期。因为后者是地球轨道三要素(黄道倾斜、偏心率,岁差运动)自然变化的产物,故中国东部的海侵活动归根到底是地球轨道自然变化的结果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