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与金钱鱼(Scatophagus argus)混养池塘和凡纳滨对虾单养池塘为研究对象,对两池塘水体的理化因子及浮游生物进行测定。结果显示:混养池塘水体的溶解氧与单养池塘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混养和单养池塘的化学需氧量(COD)、亚硝酸盐和氨氮的含量在实验过程中均呈现持续上升趋势,但混养池上升趋势较缓,两池塘的上述指标在养殖前期差异不显著,养殖后期有显著差异(P<0.05)。在养殖后期,混养池塘的浮游植物丰度显著大于单养池塘(P<0.05),而浮游动物丰度显著低于单养池塘(P<0.05)。结果表明,混养金钱鱼可有效改善凡纳滨对虾精养池塘的水质,降低亚硝酸盐、氨氮及COD的含量,稳定浮游植物种群结构,控制池塘中浮游动物的过度繁殖。  相似文献   

2.
2016年4月23日至7月12日对地膜精养及普通土池模式下凡纳滨对虾池塘水体的主要理化因子进行跟踪监测,研究不同养殖模式对水质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养殖模式下池塘水体的p H和DO均随养殖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地膜池与普通土池相比p H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30 d起地膜池DO含量高于土池(P<0.05);地膜池和土池的COD、氨氮、亚硝酸盐和磷酸盐的含量总体上均呈上升趋势,但土池亚硝酸盐含量在养殖后期(70~90 d)迅速下降。  相似文献   

3.
鲻科鱼类在世界热带和亚热带水域中分布较广,是水产养殖的重要对象。特别是鲻鱼(Mugilcephalus)适合于池塘混养,但混养对象一直是多年来养殖者关注的问题。近年来,随着我国海洋滩涂养虾业的发展,池塘养虾趋于精养和半精养,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由于盲目投放饵料,致使剩余饵料不断积累并腐烂,加上对虾自身的排泄物,池底因有机质腐败分解和耗氧而处于嫌气状态,同时底质中还产生还原物质,所有这些都将影响对虾的生长和发育[1]。而鲻鱼素有“清道夫”之称,它可以有效清除池底剩余的颗粒饵料及排泄物,并作为鲻鱼的补充饵料,这样既可改善池塘的…  相似文献   

4.
虾蟹类脂类营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虾蟹类养殖产量逐年上升,发展趋势非常迅猛.特别是近年来,对虾的养殖在水产养殖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对虾蟹类营养需要和营养生理的基础研究工作明显滞后于养殖生产实践.随着虾蟹类精养、半精养模式增多,虾蟹类养殖越来越多地依靠人工配合饲料作为其营养来源.如何降低养殖对水体的污染,提高饲料的消化和吸收率,降低饲养成本,成为人们探求的主要问题.笔者综述了虾蟹类动物的脂类营养进展,以期为今后相关的研究提供参考,并为配合饲料的研制与开发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5.
虾蟹类脂类营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虾蟹类养殖产量逐年上升,发展趋势非常迅猛。特别是近年来,对虾的养殖在水产养殖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对虾蟹类营养需要和营养生理的基础研究工作明显滞后于养殖生产实践。随着虾蟹类精养、半精养模式增多,虾蟹类养殖越来越多地依靠人工配合饲料作为其营养来源。如何降低养殖对水体的污染,提高饲料的消化和吸收率,降低饲养成本,成为人们探求的主要问题。笔者综述了虾蟹类动物的脂类营养进展,以期为今后相关的研究提供参考,并为配合饲料的研制与开发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6.
不同种属的微生物对养殖水体中有机物质的生物降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我国的水产养殖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并成为我国农业经济中的一个支柱产业。进入 2 1世纪后 ,由于中国加入 WTO的日益临近 ,我国的水产养殖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这一切促使我国的水产养殖业步入高品质的名特水产养殖。目前在我国的名特水产养殖中采用高密度养殖的模式 ,养殖水体自身有机污染十分严重。同时受外源性污染的影响 ,养殖水体的环境质量日益下降。水体有机污染不仅可造成水体缺 O2 ,直接危害养殖生物 ,同时也是养殖品种暴发性疾病频繁发生的主要诱因。因此养殖水体的水质控制…  相似文献   

7.
四年来,在研究了大口黑鲈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吸收了国内外的养殖经验,结合实际确立了在水泥池和池塘中繁殖鱼苗、培育鱼种和池塘主养、配养食用鱼的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8.
对凡纳滨对虾几种常见养殖模式后期的浮游植物及理化因子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浮游植物的群落特征因养殖模式、养殖时间、不同的环境条件等原因变化很大,其群落组成由最少的11种到最多的28种不等;其优势种与次优势种中以蓝藻门、绿藻门、硅藻门为主,甲藻门、裸藻门偶有出现,主要优势种有小环藻、波吉卵囊藻、中肋骨条藻、颤藻、林氏藻、裸甲藻、胶球藻、小席藻、腔球藻等,浮游植物群落的生物多样性由高至低依次为高位池分级精养模式、海水土池粗养模式、低盐度养殖模式、咸淡水半精养模式、工厂化集约养殖模式、高位池集约养殖模式,多样性指数与优势度呈显著的负相关,而与均匀度呈显著的正相关。细胞密度485.9×104~35459.8×104L-1,在高密度精养模式中,浮游植物的密度与无机氮、硫化氢含量的变化在早期呈负相关,在后期则几乎同步增长;在低密度养殖模式中,浮游植物的密度与无机氮、硫化氢含量的变化始终呈负相关。各养殖模式pH值的变化与浮游植物的密度呈正相关。综合分析表明,高密度养殖宜采用高位池分级精养模式,低密度养殖宜采用海水土池粗养模式。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湛江东海岛3种不同养殖模式虾池弧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并对虾池水域环境的水温、盐度、DO、pH、叶绿素a、DOC、无机氮、无机磷、硅酸盐、细菌总数和弧菌数量变化进行了监测和评价。结果表明,调查的三个虾池的弧菌对万古霉素产生耐药性,高位新池和传统精养池的弧菌对利福平产生耐药性,对其他抗菌药尚未形成耐性,3个虾池的弧菌对恩诺沙星和氯霉素高度敏感,传统精养池和天然虾池的弧菌对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TMP和环丙沙星高度敏感;在水平差异上,高位新池的弧菌比传统精养池和天然虾池对12种抗菌药更具耐药性,同时多重耐药菌株在高位新池中出现,可能与虾苗来源和配合饲料中添加了抗菌药物有关。水质监测结果表明,养殖过程中,虾池水域环境逐渐富营养化,无机氮和Chla超过富营养化阈值,细菌总数增加;两个精养池的水体富营养化程度高于天然虾池;调查期间的弧菌数量在对虾发病的感染剂量阈值范围之内,尚无弧菌病害发生的潜在危险。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集约化、半集约化的养虾模式随之迅猛发展 ,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在养殖过程中 ,因残存饵料腐烂 ,生物代谢 ,以及生物残体沉积 ,致使养殖水体理化环境和生态环境恶化 ,从而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和行为活动。为改善养殖环境 ,促进水产养殖业健康可持续性地发展 ,近年来微生物技术在水产养殖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1,2 ] ,1) 。利用芽孢杆菌和光合细菌等有益微生物能调节和稳定养殖水体中的水质因子 ,分解、转化养殖水体的有机物的特性 ,达到改良、净化和营造养殖生态环境的效果 ,在生产上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为此 ,从 1 …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内陆水体的渔业,如水库渔业,基本属于封闭式的淡水渔业范畴。其主要特征是人工放养。其经营方式和要求是;选择一定的经济鱼类作为养殖的品种,每年在养殖水体中,人工投放一定规格和一定数量的鱼种,保证水体中能形成相当的养殖鱼类群体,全部或主要依靠天然饵料生长,最大限度地利用水体空间和饵料资源,获得成鱼的持续高产。  相似文献   

12.
一、前言我国内陆水体的渔业,如水库渔业,基本属于封闭式的淡水渔业范畴。其主要特征是人工放养。其经营方式和要求是:选择一定的经济鱼类作为养殖的品种,每年在养殖水体中,人工投放一定规格和一定数量的鱼种,保证水体中能形成相当的养殖鱼类群体,全部或主要依靠天然饵料生长,最大限度地利用水体空间和饵料资源,获得成鱼的持续高产。根据E.S.Russell水产资源变动规律所提出的最基本模式和对中国水产养殖基本原理的分析,放养足够数量的大规格鱼种,是  相似文献   

13.
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的生长特性及其反硝化活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有效控制养殖水体中的氮素污染,研究了一株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的生长特性和反硝化活性.结果表明,假单胞菌不能利用无机碳源进行生长,其在有机碳源存在的前提下可以利用无机氮源(如氯化铵和硝酸钾)进行生长和繁殖,并且与氮源的浓度呈正相关.假单胞菌的最适生长pH为7.0~8.0,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 ℃,生长条件与一般的细菌相似.假单胞菌可对水体中的硝态氮通过反硝化来实现生物脱氮,这种反硝化的活性与水体中溶氧的含量呈负相关.研究显示,运用假单胞菌的生长特性和反硝化活性实现养殖水体生物脱氮是控制养殖水体氮素污染的一条良好途径.  相似文献   

14.
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的生长特性及其反硝化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控制养殖水体中的氮素污染,研究了一株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的生长特性和反硝化活性。结果表明,假单胞菌不能利用无机碳源进行生长,其在有机碳源存在的前提下可以利用无机氮源(如氯化铵和硝酸钾)进行生长和繁殖,并且与氮源的浓度呈正相关。假单胞菌的最适生长pH为7.0~8.0,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生长条件与一般的细菌相似。假单胞菌可对水体中的硝态氮通过反硝化来实现生物脱氮,这种反硝化的活性与水体中溶氧的含量呈负相关。研究显示,运用假单胞菌的生长特性和反硝化活性实现养殖水体生物脱氮是控制养殖水体氮素污染的一条良好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为了促进对虾养殖业可持续发展 ,我们对养殖周期短、虾苗成活高、抗病力强的南美白对虾进行了普通池塘养殖、沙滩提水式养殖、高密度养殖、咸淡水养殖、淡化养殖等综合技术试验研究 ,经过一年多的试验研究与推广 ,获得了显著的效果。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1 .1 .1 普通池塘养殖试验 池塘为泥质普通池塘 ,面积 0 .53 hm2的池塘试养南美白对虾 ,面积0 .67hm2 池塘养殖斑节对虾 ,水深均为 2 .0 m,1 999年 7月 2 3日投放体长 1 .0 cm南美白对虾苗1 2万尾和斑节对虾苗 1 3万尾 ,放苗密度分别为 2 2 .5万尾 /hm2 和 1 9.5万尾 /hm2 。1 .1 .2…  相似文献   

16.
通过 GC/MS法对池塘在用含氯消毒剂消毒前后水体中有机物的鉴定比较 ,发现含氯消毒剂在水环境中的主要次生产物为三氯甲烷 ,其生成量与消毒剂的用量、作用时间、反应温度、p H及光照等有关。这种次生产物具有一定的致突变活性 ,因此在养殖生产中必须严格控制消毒的使用量和使用条件 ,尽可能消除其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7.
浮床无土栽培植物控制池塘富营养化水质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采用浮床无土栽培技术,在池塘水面种植景观植物-陆生植物美人蕉(Cana generalis Bailey)以控制池塘富营养化水质,结果显示,在富营养化池塘中,景观植物的覆盖率与水体中氮,磷等的去除率呈显著正相关,即提高景观植物的覆盖率可以提高水质的净化能力,使电导率和浮游植物叶绿素-a也明显下降,表明了富营养化池塘的水质得到了明显改善,在富营养化池塘中,景观植物的较佳覆盖率最好是20%。  相似文献   

18.
正农业地质调查涉及与耕地、牧场、林场、养殖水体等相关的基础性调查内容,其"广义的"定义是开展与农业相关的所有地质工作。本文阐述的只是相对"狭义的"农业地质调查,主要是指以土壤、浅层地下水及水体中元素为调查对象、以区域地球化学勘查技术为主要手段、以农林牧等地质环境为主要目的的面积性地质调查工作。从2013年起,由海盐县人民政府委  相似文献   

19.
珍珠养殖的生产最终目的物是珍珠,而养殖的直接对象则是形成珍珠的马氏珠母贝,所以,进行贝的合理养殖是个先决条件,养不出健壮的贝是不能插核育珠的,由采苗到成长需要三年,由插核到采收又要二至三年(指一般情况),在这个期间,马氏贝都养殖在海中,而海中这个环境条件是不断变化的,兹先将海水环境条件的水温、比重和流速三者的变化影响马氏珠母贝的活动,即外部生态与内部生理所表现的现象分析如下,以作管养参考。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大亚湾网箱养殖水体中细菌的数量动态,以探讨其变化规律与鱼病的关系。结果表明:总细菌、弧菌的数量变化各异,网箱内、网箱外和对照海区细菌数量分布与变化不同。养殖区异养细菌丰值期在4-5月份,5月份最高;网箱水体弧菌的丰值期在6-11月,最高在8月;网箱外丰值期在7-9月,最高在8月,对照海区最高值在9月,其他时间变化不大。无论是异养菌还是弧菌,细菌值大小顺序为网箱内、网箱外、对照海区。弧菌数量与部分环境因子相关性较为密切,但相关程度随不同空间而不同,可能受其他环境条件影响。弧菌的高值期与弧菌病的流行期相吻合,鱼体受伤或其他原因引起细菌感染也会使水体中细菌数量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