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1 毫秒
1.
作者采用2 mL 的冷存管和程序降温仪高效超低温保存美洲黑石斑(Centropristis striata L.)精子.分析比较了4种不同浓度抗冻剂15%DMSO(二甲基亚砜)、15%EG(乙二醇)、15%PG(丙二醇)和10%Meth(甲醇),5种降温速率(10,15,20,25,30℃/min)和5种解冻温度(30,35,40,45,50℃)对美洲黑石斑精子超低温保存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 Hanks’作为稀释液,15% DMSO、15% EG、15% PG 作为抗冻剂,30℃/min 的降温速率对精液进行超低温保存35℃水浴解冻,冻精激活后获得理想的运动率(>60%).通过对抗冻剂、降温速率、解冻温度的筛选,作者建立了美洲黑石斑精液高效超低温保存的方法,并对冻精进行长期保存.美洲黑石斑精子超低温保存方法的建立对于海水鱼类精子库的建立以及种质资源的保存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鱼类精子冷冻保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研究意义及应用前景 鱼类精子长期冷冻保存的研究和探索,不仅对进一步理解基本的生命进程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鱼类新品种培育和鱼类养殖业也将产生巨大的深远影响。众所周知,由于低温能抑制生物体内的生化反应,因而在长期保存时不发生变异,而且不需要复杂的温度和湿度调节。鱼类精子超低温冷冻保存的研究,对  相似文献   

3.
海带雌性配子体克隆细胞的超低温保存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种质资源保存的超低温冷冻保存技术在国内外已进行了广泛的研究[1],在藻类种质保存工作方面,绿藻、硅藻、蓝藻[2~6]以及紫菜[7~9]的超低温保存工作也取得了良好的进展.海带配子体(克隆)是一种以有丝分裂方式进行细胞增殖的微小藻体,并可通过两性生殖或单性生殖发育成大型叶状体.  相似文献   

4.
分别采用自然排放和解剖的方式获取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 irradians)精液,采用传统的分步降温法,从抗冻保护剂、精液稀释比例、降温程序、解冻温度和精子质量评价等方面探究海湾扇贝精液超低温冷冻保存技术。研究发现,海湾扇贝精子超低温冷冻保存效果最好的方案为:以解剖的方式获取海湾扇贝精液,用浓度20%的二甲基亚砜作为抗冻保护剂,以体积比2∶1与精液混合,控制总体积0.5~1 mL;体系经4℃平衡5 min后,于液氮面以上10cm稳定5min,投入液氮保存;解冻时,体系于30℃水浴中摇动融化。此方案下,精子解冻后活力最高,晃动和游动精子比例达到86.0%。将解冻后的海湾扇贝精子与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卵子人工授精,发现虾夷扇贝卵子可以受精并孵化,受精率为21.7%,这证实了此冻存方案的可行性。本研究完善了扇贝精液超低温保存的方法和流程,对于海湾扇贝种质资源保护、跨季杂交育种等研究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大黄鱼精液的高效超低温保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2 mL的冷存管和程序降温仪高效超低温保存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精液。分析比较了5种不同浓度抗冻剂(二甲基亚砜、乙二醇、丙二醇和甘油和甲醇)、3种降温速率(10,20和30℃/min)和2种解冻温度(28℃和43℃)对大黄鱼精液超低温保存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Hanks’作为稀释液,10%~20%甘油或10%DMSO作为抗冻剂,20℃/min的降温速率对精液进行超低温保存43℃水浴解冻,冻精激活后获得理想的运动率(76.6%±11.4%~80.0%±12.6%),而且对10%甘油保存的冻精进行人工授精实验获得了与新鲜精液相似的受精率和孵化率。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适宜山东沿海鱼类增养殖的主要种类,回顾和山东省主要海水鱼类增养殖种类研究和生产发展的历史、山东省近年海水鱼类养殖概况,最后论述了今后的发展战略与对策。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近年来在海水鱼类育苗中,利用配合词料代替活饵的研究状况,以及海水鱼类幼体消化酶与微胶囊饵科吸收和利用的关系;同时对海水鱼类幼体微粒子饵科的制备方法进行了探讨,以期为研制海洋鱼类育苗期的配合饵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花鲈精子生理特性及其精液超低温冷冻保存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以精子的活率、寿命和运动状态为参数,探讨了花鲈鲜精在不同盐度、酸碱度和离体条件下的生理特性,并对花鲈精液进行超低温冷冻保存研究.结果表明:盐度和酸碱度主要影响精子的寿命,对精子的活率影响不大;精子离休后置于室温(15~17℃)下8h,其活率和寿命随时间的延长而呈下降趋势,运动状态也逐渐减弱;不同组成成分的基础溶液以及抗冻保护剂的种类、浓度和使用方法均影响精液超低温冷冻保存效果;精液冷冻前经30min降温平衡(0~2℃),效果好于直接冷冻;冻精采用水浴快速解冻法(38~40℃)的效果优于室温(15.5~17.5℃)解冻法.  相似文献   

9.
广东主要海水养殖鱼类繁养殖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综述了广东省10多种主要海水养殖鱼类繁养殖技术的现状,包括:海水鱼类人工繁殖,苗种培育、饲料、病害、健康养殖和可持续发展,产业化工程和养殖技术状况等方面;并对广东省海水鱼类繁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和战略部署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适宜山东沿海鱼类增养殖的主要种类 ,回顾了山东省主要海水鱼类增养殖种类研究和生产发展的历史、山东省近年海水鱼类养殖概况。最后论述了今后的发展战略与对策  相似文献   

11.
四种海产经济鱼类精子的生理特性和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2.
渤海鲈鱼食物组成与摄食习性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李军 《海洋科学》1994,18(3):39-44
对渤海353尾鲈鱼的胃含物样品进行了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鲈鱼为游泳动物食性的鱼类,游泳动物占其胃含物总重量的63.58%;(2)主要摄食鱼类,甲壳类,其饵料种类主要包括口虾蛄,Ti鱼,凤鲚,黄鲫等;(3)食物组成与摄食习性呈现明显的月变化;(4)幼鲈主要摄食小型鱼类,甲壳类及其幼体,在相应月份里,与成鲈的食物组成相似程度很小。  相似文献   

13.
长期超低温保存后真鲷精子的质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精子运动率、受精率和超微结构的观察,研究了2003~2009年分5批冷冻保存的真鲷(Pagrus major)精子经1~73个月保存后质量变化情况。冷冻精子在40℃水浴中解冻,大约100~110 s转化为液态后取出,用海水激活后观察精子运动率,人工受精6~8 h后观察受精率,同时精子用2.5%戊二醛前固定,经处理后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精子超微结构。结果表明,冷冻精子的最高运动率(87.67%±2.52%)和受精率(71.33%±8.84%)都是2009年保存1个月的精子,保存1,13,26个月的精子运动率和受精率差异不显著(P0.05),保存48个月后的精子运动率和受精率显著低于保存1个月的精子(P0.05),2003年保存的精子(73个月)运动率(50.67%±5.31%)和受精率最低(39.56%±0.69%)。精子的超微结构损伤主要包括精子头部损伤,线粒体损伤以及精子质膜的损伤。  相似文献   

14.
河口只是河流与海洋之间的一小部分水域,但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生物的进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生物种群繁殖、育幼和栖息的场所,而且是溯河和降海鱼类洄游的必经之路,因此,河口对生物种群的繁衍延续和资源补充,以及保持生态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然而,河口又是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和敏感的水域,同时也是受人类干扰最为严重的区域。因此,河口的生态环境问题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其中包括长江三峡水库的兴建对长江口及其附近海域生态、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对位于河口两侧的我国著名两大渔场——舟山渔场和吕四渔场的影响问题。影响渔业资源的因子是多方面而且错综复杂的。本文主要通过长江径流的变化与环境因子变量的相关分析,并根据三峡水库不同蓄水方案,对河口近海渔业的影响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Juveniles of the Cape white seabream Diplodus capensis were observed cleaning adult conspecifics in a large tidepool off Sodwana Bay, South Africa. Although nine other tropical fish species were present and interacted with a nearby pair of Labroides cleaner wrasses, only adults of D. capensis posed for and were cleaned by the D. capensis juveniles. Such cleaning interactions have not been reported previously for this species or among marine fishes off South Africa, and thus add to the growing list of facultative cleaners globally.  相似文献   

16.
Amphioxus, Branchiostoma belcheri, a closest relative of vertebrates, is at a high risk of extinction due to a combination of low effective population size, altered native habitats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yet little is known about cryopreservation of its gametes. This study deals with the cryopreservation of amphioxus semen. The main findings are that (1) the extender of Yao et al. is the best one among the four extenders examined; (2) the appropriate ratio of semen to extender of Yao et al. plus cryoprotectant is from 1:5 to 1:7; (3) dimethyl sulfoxide (DMSO) and methanol are the better cryoprotectants than glycerol, with DMSO giving the best results; (4) the eggs fertilized with post-thaw spermatozoa are capable of developing to at least hatching stage, and the highest hatching rate is (12.4±3.0)%.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on freezing and thawing of amphioxus spermatozoa, providing a simple and practical protocol for cryopreservation of amphioxus spermatozoa and laying a foundation for safeguarding this endangered species.  相似文献   

17.
将海水鱼类黑鲷Sparusmacrocephalus从盐度为26.6的海水直接转入淡水,考察渗透压的急剧降低对黑鲷的生长激素(growthhormone,GH)及其受体(growthhormonereceptor,GHR)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研究发现:(1)黑鲷从海水直接转入淡水后48h有33%的鱼死亡,对照组无死亡现象;(2)黑鲷在转入淡水48h内其血清生长激素(GH)含量、肝脏及鳃中GHR及GHRmRNA含量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3)黑鲷在转入淡水48h后其肾脏中GHR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肾脏中GHRmRNA含量在24h及48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从GH含量看,黑鲷从海水环境到淡水低渗环境与鲑鳟鱼类从淡水到海水环境的适应性调节机制有差异,而黑鲷肾脏中GHR的含量变化可能参与黑鲷对外界环境渗透压的这种急剧降低的适应性调节。  相似文献   

18.
南海深海鱼类的初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海在我国濒临的四个海中面积最大,而其大陆架宽度则较狭窄,水深在200米以上的深海水域相当广阔。我国过去关于南海深海鱼类的研究报道极少,1962年《南海鱼类志》中曾记载过少数深海鱼类,但具有确切深度记录的仅有8种。在国外文献中,Gilbert和Hubbs(1920), Schultz(1938), Abe(1974 , 1975, 1976 )等曾报道过数种。 本文材料是1959-1960年在海南岛以东海域,水深200-1100米进行底栖生物拖网时所获得的标本。鉴定结果,共71种,分隶于37科,12目,其中34种为我国新记录,7种是我国在南海首次记录。 文内凡是我国新记录的种均有形态描述,并附有外形图,有些种作了分类上的讨论;对我国有过记录的种,只记有地理分布和标本采集记录。此外,就现有资料并参考有关深海鱼类文献,对这些种类的地理分布和深度分布也作了初步分析。由于调查范围较小,拖网次数不多,本文仅为南海鱼类区系提供了一些初步资料。丰富的南海深海鱼类区系,随着我国海洋调查事业的发展,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论文资料表明中日两国海区共出现4351种鱼类,分属329科。其中中国分布为3048种,日本为3254种,两国共有种为1951种,占海区鱼类总数的44.84%。文中并对上述鱼种依不同海区作了比较分析,其中有上百种鱼种是两国渔业的主要对象。论文指出,中日海洋鱼类的高度多样性是同源扩布的产物;同时,又由于区维与海流系统的差异,导致鱼种在共性基础上的分异。保护海洋鱼类多样性是持续渔业生产的基础,我们应共同努力为建立资源管理型渔业而努力  相似文献   

20.
黄海鱼类食物网的研究   总被引:80,自引:1,他引:80  
韦晟  姜卫民 《海洋与湖沼》1992,23(2):182-192
于1985年3月—1986年10月和1988年5月间,对黄海海域40科69属80种鱼的食性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较系统地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黄海鱼类饵料分为4个生态类型;2.黄海鱼类摄食有明显的季节变化;3.黄海鱼类基本属于第二—第四营养级;4.日本鳀、脊尾褐虾、太平洋磷虾等优势饵料生物在黄海鱼类食物网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5.黄海多数鱼类间的食物竞争关系基本是协调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