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在气象现代化建设和协同理论研究的背景下,基于对黄渤海海洋气象现代化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的分析(SWOT分析),利用"新五力模型"研究黄渤海海洋气象现代化协同发展机制。研究表明,黄渤海海洋气象现代化的优势主要包括海洋气象观测系统、海洋气象预警预报信息发布和建立海洋气象中心,劣势主要包括海洋气象立体观测能力不足、精准海洋气象技术发展不足和海洋气象工作协同发展不足,机会主要包括"一带一路"建设、新技术发展和新型气象灾害预警系统建设,威胁主要包括主要影响天气系统、重要致灾因子和潜在的社会竞争;应充分有效利用吸引力、凝聚力、辐射力、排斥力和亲和力5种作用力的不同功能和组合创新,促进黄渤海海洋气象现代化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2.
我国经济已步入以追求发展质量和效率为主的新常态,建设"蓝色粮仓"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的重要发展战略。文章概述"蓝色粮仓"的内涵及其系统性、区域性、规模性和波动性特点,分析目前建设存在的资源环境约束加强、管理体系不健全、应对灾害能力不足和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在此基础上,以保障粮食安全、经济增长和"一带一路"建设为功能定位,以丰富的海洋资源、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强大的供需市场为有利条件,以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和共享为建设理念,从创新驱动、空间拓展、信息科技助推和海陆统筹4个方面提出我国"蓝色粮仓"的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3.
文章介绍我国渤海和黄海北部海冰灾害的概况以及包括观测内容、数据获取和观测产品在内的我国海冰观测预报工作的基本情况;以俄罗斯和加拿大为例介绍国外开展海冰观测预报和信息产品应用的经验,同时介绍国际海冰组织开展工作的情况。结合我国经济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需求,对我国海冰观测预报工作提出建议,即扩展观测预报区域,做好信息发布;扩大信息应用领域,研发内容更加丰富的信息产品;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借鉴和应用国际经验。  相似文献   

4.
面向风云卫星服务"一带一路"倡议,我国风云气象卫星在轨运行的静止和极轨两个系列6颗卫星,已经联合组成了服务"一带一路"星座布局,建立了风云卫星应急减灾数据服务机制。本文对利用FY-2H、FY-4A和FY-3C/D开展的"一带一路"热带气旋监测方法以及最新进展进行了概述,列举了2018年和2019年影响力较大的连续致灾热带气旋、跨海域热带气旋,以及双/三/四个热带气旋共存的典型个例。结果显示在基于风云卫星开展的"一带一路"热带气旋监测业务中,将热带气旋发生演变的原理与气象卫星不同仪器观测原理相结合,在热带气旋生命史不同阶段根据所关注的不同侧重点,分别对应应用风云气象卫星不同观测仪器,对于热带气旋全生命史监测预报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港口服务质量和促进港口经济发展,文章基于国内外港口气象服务的发展现状,通过降低灾害风险和延长作业时间评估宁波舟山港的港口气象服务效益,并提出定制式港口气象服务的必要性和技术路线。研究结果表明:降低灾害风险可从致灾因子危险性和承灾体脆弱性2个方面分析,其中致灾因子危险性指数总体呈下降趋势,承灾体脆弱性指数随重现期的增大而快速上升;提供针对性港口气象服务后的港口作业时间不断延长,作业时间延长效益每年可达数亿元且会进一步提高;定制式港口气象服务须关注需求引领、专属产品、综合平台和高效机制。  相似文献   

6.
海冰灾害是我国渤海及黄海北部海域的主要海洋灾害之一,加强海冰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对于保障和促进我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分析我国海冰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与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互利关系以及海冰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现状;在此基础上,基于海洋生态文明的视角,以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为指导,从基础资料获取、预警报服务、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灾害损失评估以及灾害应急预案5个方面,提出加强我国海冰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文章围绕青岛海洋经济开发和茂名海洋气象基础科学综合试验对附近海域基础环境数据的需求,利用多年卫星资料开展了青岛和茂名附近海域海面风场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青岛附近海域风向频率和风速频率最大的方向均为北,相对应的平均风速值为3.5m/s;茂名附近海域风向频率最大方向为ENE,风速频率最大方向为NNE,茂名附近海域平均风速值全年均大于青岛附近海域平均风速值,研究成果可为开展海洋气象业务观测和科学试验提供基础数据支持,为"一带一路"海上风能资源开发与利用提供决策支撑。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新编世界地图的基本概念,以及近年来出版与应用的概况。根据"一带一路"思想的要点和新编世界地图的特征,以新编世界地图(西半球版)为蓝本,编制出"一带一路世界地图(海陆丝绸之路)",以新编世界地图(北半球版)为蓝本,编制出"一带一路世界地图(空中丝绸之路)",并对"海陆丝绸之路"与"空中丝绸之路"在新编世界地图上的表达方式进行了说明和探讨,为促进"一带一路"战略思想实施和加强读者对"一带一路"的理解做出实际贡献。  相似文献   

9.
非洲同中国具有传统友谊,中非之间海洋合作是中非合作大框架的新内容,是促进世界和平格局与应对全球海洋灾害的必然选择。文章从非洲国家对海洋能力建设的需求入手,分析了其海洋科技基础和面临的挑战,回顾了中国与非洲国家间的海洋合作与对非援助情况,提出了对推进非洲海洋能力建设的建议,认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通过充分有效利用中非海洋科技论坛机制、培养非洲海洋科技人才、开展联合调查等几个方面的努力,将能较快速地提升非洲沿海国家的海洋建设能力,从而促进非洲沿海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推动中非海洋科技合作。  相似文献   

10.
设施种植的主要气象灾害有低温(冷冻害)、寡照、风灾、雪灾及其复合灾害等,从国内设施种植气象灾害指标、灾害监测预警、灾害风险及灾害影响等方面对前人研究成果和进展进行归纳总结。灾害指标的研究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是人工控制试验或对历年实际发生的灾害样本进行分析总结;灾害监测预警方法一般是用设施内小气候或设施外气象条件作为灾害指标,将灾害指标植入计算机系统,对灾害进行监测预警;风险评估多是从灾害的危险性角度去研究,确定灾害的风险概率、风险指数等;灾害影响的研究多集中在对作物生理生态反应等方面。同时从设施种植气象灾害研究存在的薄弱环节出发,提出设施种植气象灾害指标、灾害监测预警评估方法及灾害的影响等方面仍是今后一段时间研究的重点和热点。  相似文献   

11.
综合暴雨灾害风险评估研究成果,选取唐山地区为研究区域,利用中小尺度雨量监测资料,引入GIS、数据库等技术方法和手段,以对历史暴雨灾害案例库的分析研究为基础,优化暴雨灾害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确定方法,开展中小尺度暴雨灾害风险评估探索和尝试,制作唐山地区中小尺度暴雨灾害区划图,指导气象灾害防御和区域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发展海洋事业已成为全世界的一种广泛共识。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战略部署,海上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聚焦的重点领域之一。在新的形势下,通过全面总结我国海洋科技进展,系统分析"一带一路"国家海洋科技合作重点领域情况,我国应在已有良好合作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推进双边海洋科技合作伙伴关系,建立海洋领域联合研究中心,结合重点方向,积极开展联合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实现技术装备和数据产品的共享,促进海洋经济发展,加强海洋技术的转移转化,开展人员交流培训和合作研究,互学互鉴、互利共赢,提升我国海洋科技的创新力和国际影响力,加快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为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近50年海洋气象灾害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敦训 《海洋预报》2006,23(1):59-64
本文通过大量的文献和资料查阅,系统的统计分析了近50a山东省沿海及责任海区海雾、风暴潮、风暴海浪、海冰等几种主要海洋气象灾害的海洋、气象及分布特征和灾害情况,进一步分析了它们的变化规律和产生原因,为海洋气象业务、服务、科研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福建省区域性海洋业务化预报系统为例,阐述其在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为公众提供服务以及为经济发展和安全生产提供保障等方面的建设需求;以需求为导向,从基础能力、技术研发和支撑能力、预报产品、综合应用和服务系统以及信息发布和公众服务等方面,介绍福建省区域性海洋业务化预报系统建设的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以目前存在的人才、技术、产品和服务等方面的问题为导向,提出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发展海洋预警报技术、不断丰富海洋预报产品以及健全海洋预警报信息服务系统的系统建设发展方向,旨在为其他地区的区域性海洋业务化预报系统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5.
随着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气象灾害及其次生灾害发生的几率也越来越大,气象灾害的及时预警发布在服务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以地市级气象灾害预警发布系统为例,从基于卫星资料云顶亮温反演模式的灾害预警、自动站数据监测自动报警、预警信息发布方式等方面阐述了系统的建设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16.
海洋碳汇即蓝色碳汇,简称"蓝碳"。文章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为背景,以广东省蓝碳发展现状和需求为主线,分析广东省发展蓝碳对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和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意义,论述发展碳汇渔业、修复典型海洋生态系统、控制陆源排放、开发可再生能源等蓝碳发展途径;在此基础上提出广东省发展蓝碳的主要对策,即完善政策保障体系、增强科技支撑能力、完善蓝碳产业链条、拓展国际交流合作、探索海洋碳排放交易试点、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央气象台决策气象服务智能移动终端(简称为"决策服务App")是在发展智慧气象的大背景下,针对桌面应用、网站等传统天气预报业务系统存在时效性、移动性不足的问题,利用最新的移动互联技术,面向决策服务领导和一线决策服务人员设计研发的手机应用程序。在研发过程中实现了基于WebGIS和OpenGL ES技术的渲染引擎、基于大数据分析技术的用户行为统计,以及高安全性等多项关键技术。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包括基于精细化智能网格的城市天气预报、决策服务产品、实况监测及其统计查询,以及预警预报在内的主要功能。决策服务App在日常天气预报业务、国家重大会议与活动,以及特大灾害的气象保障服务中提升了中央气象台和各级台站的精细化分析和决策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8.
基于加权贝叶斯网络的海洋灾害评估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海洋灾害的群发性、难以预见性和灾害链效应日显突出,带来的损失逐年上升,开展海洋灾害评估对于海洋经济建设、资源开发和工程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首先基于风险理论剖析了海洋灾害风险的不确定性特征,构建了灾害评估指标体系;然后基于贝叶斯网络模型,提出了处理不确定性灾害评估的风险贝叶斯网络,进而基于主客观定权,构建了加权贝叶斯网络评估模型;最后对我国沿海地区海洋灾害开展评估研究。实验表明,该评估模型实现了海洋灾害的风险评估,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气象业务一体化平台(简称“一体化平台”),是在气象业务系统集约化、自动化、智能化的建设要求下,为满足山东气象现代业务发展要求,解决山东气象业务运行中的诸多关键问题,利用互联网技术,面向山东全省天气预报业务设计研发的高度集约化的智能业务平台。一体化平台实现了基于内网 WebGIS 的气象数据渲染,基于 CIMISS、Oracle、Redis的三级数据库架构,基于 FTP、SMTP、传真服务器、阿里短信等技术的一键式发布引擎,基于 WebOffice的智能网格预报定制化气象服务,建立了山东短时和临近预报业务体系,融合了山东省气象部门近年来的多项科研成果。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实况监测、短时临近预报、山洪预警、网格预报、产品制作发布、预报共享、预报检验和业务管理等功能。一体化平台支撑了 “省—市—县” 三级台站的天气预报业务和重大活动气象保障服务,提升了监测分析、短时和临近预警、决策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海洋强国"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海上活动日益频繁,海难事故风险持续增长,海上人员安全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以海上搜救区域的确定和搜寻方案的规划两个关键技术为切入点,综述了海上搜救辅助决策关键技术的发展过程和相应的研究成果。首先,针对海上遇险目标的运动特性,介绍了遇险目标漂移模型的发展,概述了漂移轨迹和搜救区域的计算方法;其次,分别对静止和运动目标的搜寻策略进行了回顾与归纳;最后,总结了上述技术在国内外的业务化应用情况,进而探讨了相关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本文旨在为我国海上搜救应急保障体系的建设和重大海难事故应急反应能力的提高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