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基底承载力不足是导致软基底高排土场整体失稳的内在因素.根据地基极限承载力理论,提出了以基底承载力评价软基底高排土场稳定性的新方法.结合工程实践,对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南排土场滑坡特征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基底承载力的验算,表明那次滑坡是因为基底土层承载力不足而造成的.  相似文献   

2.
阚生雷  孙世国  李晓芳 《岩土工程技术》2010,24(5):267-270,F0003
对排土场滑坡破坏模式进行了FLAC3D模拟分析。结合具体工程实例,分析形成潜在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原因。针对排土场灾害,强调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思想。提出以逆序排土工艺及倾斜分层排土工艺进行排土,提高排土场自身稳定;结合坡面疏导排水、底部泄流体等综合技术,对排土场灾害进行防治。对排土场灾害的预防与治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陈敏 《地质论评》1995,41(6):571-576
本文根据安太堡露天煤矿排土场基底黄土的粘土矿物组成的微结构及其在分级荷载下微结构变化的研究,论述了排土场基底黄土内弱层的形成机理,提出弱层是在上覆排土压力下由于黄土的微结构变化而形成的演化弱层。并指出弱层的形成是导致排土场失稳滑坡的主要控制因素,这种弱层在新排土场设计时期并不存在,极具隐蔽性,但在设计时必须考虑在排土增至一定高度后,弱层的形成对排土场稳定性的影响,否则必将会存在重大滑坡隐患。  相似文献   

4.
黄土地基排土场滑坡演化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场地的惟一可选性,尖山铁矿南排土场布置在软弱黄土斜坡地基上。从2008年开始,先后发生过不同程度的失稳破坏。基于工程类比方法,采用现场勘查、监测和跟踪调查等手段,研究黄土软弱斜坡地基排土场的滑坡孕育演化机制,就其滑坡类型及模式(低速缓动、旋转、牵引式)、成因机制(超载和侧向挤压主导、降雨触发)和孕育演化过程(持力层蠕滑-地基底鼓-黄土梁拉裂-旋转滑动-裂缝扩展-上部坐落)进行分析。从排土场边坡与基底的相互作用特征出发,采用理论分析确定最大堆载高度,基于工程类比和统计分析确定破坏范围,评估失稳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后果。滑坡孕育演化机制指出,合理使用排土空间、调整排土场生成过程的时空关系、控制排土速度是调控系统各子结构过程稳定性的关键。并提出允许适度破坏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矿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水文地质条件和影响排土场稳定因素的基础上,结合区内2#排场的监测资料,采用FLAC3D模拟软件和刚体极限平衡法中的毕肖普条分法,对排土场边坡变形、破坏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其滑坡机理;对3#排土场的稳定性做出预测,认为排土场边坡变形破坏模式是上部排弃物沿圆弧滑面剪切滑移与下部沿粉土、粉质粘土平面滑移的圆弧—平面组合滑移形式;基底土层的内摩擦角对排土场允许排高较为敏感,是决定允许排高的内在因素,基底粉质粘土的极限承载力是决定排土场允许排高的外在因素;基底土体极限承载力所决定的排土场的允许排高为90.60~91.60m。提出了填沟压脚、降低第一排台阶高度和基底排水等措施来满足排土场边坡稳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为查明普阳煤矿1号排土场目前内部应力应变特征及继续进行排土作业的可行性,本文结合根据野外勘察及钻探工程获得的相关数据,建立了排土场的边坡三维模型,在FLAC~(3D)中运用自编折减强度法对该排土场进行应力应变特点及边坡变形失稳特点进行模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普阳煤矿1号排土场当前的安全系数为0.972,已不具备继续排土作业的安全要求;边坡内部塑性剪切带仍在发育,有导通上部坡面的趋势,预测可能发生牵引式滑坡,滑面呈次圆弧状。  相似文献   

7.
有色金属矿山关闭后地质环境保护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湖坤 《矿产与地质》2003,17(4):556-558
针对有色金属矿山在资源开发过程中所形成的地下采空区可能引起地面变形塌陷,露天采坑边坡及排土场可能会引起滑坡、泥石流、尾沙库溃坝等环境地质问题,提出在矿山关闭后如何采取预防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开展“二次资源”综合利用,复垦绿化露天采坑、排土场及尾沙库的三项措施,从而达到保护矿区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排土场在天气影响下的稳定性,建立排土场温度-渗流-应力耦合有限元分析模型,研究其饱和-非饱和渗流场、应力场以及稳定性响应规律,然后与排土场典型滑坡特征进行对比验证,并提出采用边坡危险滑动带来分析非均质边坡失稳特征。结果表明:考虑天气影响时,雨水入渗深度范围土体孔隙水压力均会不同程度地低于无蒸散和植物截留时的孔隙水压力,稳定性系数极小值比无蒸散和植物截留时更高,出现时间更晚,表明雨后一段时间内滑坡风险仍在不断增加,能更准确地反映出降雨所致边坡失稳的滞后效应。提出在采用极限平衡法分析非均质边坡失稳特征时,通过递增稳定性系数增量来观察最危险滑动带发展趋势的方法,以便更加全面反映出边坡滑坡类型和特征。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9.
重庆矿区矸石山滑坡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重庆东林煤矿矸石山曾发生两次滑坡事故,造成民房被毁和重大人员伤亡.本文在勘查该矸石山滑坡发育背景、分析灾害主要成因的基础上,运用极限分析法和FLAC数值模拟对该矸石山进行了稳定性分析评价,揭示了该滑坡产生的原因为:矸石山堆积方式、堆积地点的地形地貌、排弃强度、矸石散体的物理力学性质是致灾潜在原因;长期降雨是灾害的主要诱因;煤矸石山的剧烈自燃爆炸应是灾害的主要外部激发因素.文章将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相结合,并结合工程实际提出了矸石山滑坡灾害防治措施,研究成果可为类似矸石山或排土场的滑坡灾害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艾啸韬  王光进  张超  胡斌  刘文连  马洪岭  崔博 《岩土力学》2020,41(11):3777-3788
宽级配废石的一坡到底的高台阶排土场具有明显的粒径分级特征,传统稳定性分析方法将其简化为多层各向同性的均质土体,却实质性忽略了排土场粗粒土各粒组分布的不均匀性和随机性,导致难以获得其边坡稳定性的合理结论。依托江西某铜矿高台阶排土场,借助自编元胞自动机程序EPOHHM,采用5组窄级配粗粒土表征了高台阶排土场的粒径分级现象,模拟了各粒组散体分布的不均匀性和随机性,分析了不同工况下排土场的位移场及塑性状态,系统地探讨了不同堆排模式下排土场边坡的安全稳定性,提出了一种宽级配废石的高台阶排土场稳定性的精细化分析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排土场发生“拉-剪”破坏;土体中上部有圆弧形滑坡趋势,下部变形表现为沉降,顶部平台产生拉剪裂缝。仅考虑散体力学强度时,底部粗颗粒( 100 mm)含量的增加对排土场起显著的稳固作用,“单台阶全段高”的堆排模式比“全覆盖式多台阶”更有利于宽级配废石的高排土场安全稳定。研究成果将为保证明显粒径分级的排土场的长期安全稳定提供指导,也为今后分析此类工程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库区大型滑坡宝塔滑坡为例 ,在地质结构研究的基础上 ,尝试通过地下水动力场、水化学场、水温度场和水的环境同位素的调查研究 ,查清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和地下水随外界因素 (降雨、水库蓄水和人为入渗、排水等 )变化的规律 ,从而建立滑坡地下水系统的概念模型。这既是滑坡的地下水预测和变形预测的必要基础 ,也为滑坡的治理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2.
对兰州碑林地质灾害概况做了全面介绍,对地质灾害成因做了详细分析,并进行了滑坡稳定性计算。依据滑坡稳定性分析,确定了排水、支挡、地基处理等治理方案,并对治理工程措施进行了详细介绍。对同类地质灾害的治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含碎块石土质边坡的稳定性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含碎块石土质边坡中常发育有地下水排泄管道,他们控制地下水水位上升,对保持边坡稳定十分重要。当坡脚开挖或坡体堆载时,会破坏管道状地下水排泄系统,从而导致地下水水位升高,使潜在滑面上的孔隙水压升高,最终导致滑坡的发生。以小旦滑坡为例探讨这类边坡的变形破坏机制。  相似文献   

14.
通过蔗头山山体滑坡与地质构造关系的分析,从不同方面论述了地质构造对山体滑坡的控制作用,指出地质构造对山体滑坡的形成,分布和发展演化的控制,是影响山体斜坡稳定性的重要内在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论述了杨山末站滑坡的形成条件、形成机理和滑体的工程地质特征.该滑体内存在着两个潜在的滑动破坏面。通过稳定性的定量计算与定性分析可知,坡体上的大裂缝与地下水变动带在开挖坡脚处剪出联合组成的滑面稳定性最差,此滑坡将来的滑动破坏剪出口将在开挖坡脚附近产生.根据滑坡体的特征,提出了场地的合理利用方案与整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Newmark累积位移分析方法经过不断的改进和应用成为国际主流的地震滑坡危险性评估方法之一,众多学者基于位移预测模型开展区域地震滑坡危险性评估,然而鲜有针对不同位移模型对评估结果影响的定量研究。以天水地区为例,基于不同的位移预测模型开展地震滑坡危险性评估,对比位移模型对地震滑坡危险性评估的影响,探讨建立适用于我国的Newmark位移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基于不同位移预测模型评估所得的地震滑坡危险性结果整体趋势一致,均能区分区域地震滑坡危险性等级的相对差异,但在同样的危险性分级标准下,所得中、高危险区的分布范围有较大差异。这与位移模型的函数形式及其区域相关性有关,在引入Newmark累积位移分析方法开展地震滑坡危险性评估的同时,应尽快建立考虑地震动衰减特征和工程地质背景的Newmark位移预测模型,为中国潜在地震滑坡危险性预测评估、震后滑坡快速评估等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水库蓄水后库岸边坡的稳定性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库水位周期性涨落使得坡体内部渗流场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其应力场,应力场作用于岩土体产生变形,其中水库水位升降速率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尤为显著。本文以瀑布沟水电站库区双家坪滑坡为研究对象,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基于非饱和土力学理论,考虑水—土特征曲线与渗透特性,对库水作用下的双家坪堆积体滑坡稳态—瞬态进行渗流场—稳定性数值计算。运用GeoStudio软件中的seep模块模拟库水作用下滑坡体地下水变化,计算出不同库水位升降速率条件下堆积体滑坡内部渗流场的变化并将结果耦合至slope模块中进行稳定性计算,研究结果表明:水位抬升阶段,滑坡的稳定性表现为先升高再降低,且水位抬升速率越大,滑坡稳定性升高后衰减的程度越大;水位下降阶段,滑坡的稳定性表现为先降低再逐渐回升的趋势,且水位下降速率越大,滑坡稳定性下降后再回升的程度越低。该研究结果对于库区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监测预警以及水库合理调蓄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降雨类型对浅层滑坡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罗渝  何思明  何尽川 《地球科学》2014,39(9):1357-1363
在降雨与浅层滑坡稳定性关系的研究中, 目前的研究往往忽略了降雨类型的影响.因此, 选取4种具有代表性的降雨类型: 均匀型、递增型、递减型以及峰值型为对象, 基于Rosso提出的降雨强度与地下水关系模型, 构建考虑降雨类型的浅层滑坡地下水位高度随降雨时间的变化关系, 研究不同降雨类型对浅层滑坡地下水位变化的影响.进而, 结合无限边坡理论, 建立浅层滑坡的稳定性计算模型, 研究不同降雨类型对浅层滑坡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降雨类型对浅层滑坡稳定性的影响是明显的, 递增型降雨作用下的浅层滑坡安全系数最小, 其次是均匀型降雨, 再次是峰值型降雨, 最大的是递减型降雨; 同时在确定浅层滑坡临界降雨量和进行区域浅层滑坡易发性研究时降雨类型的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9.
藤州中学滑坡特征及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对藤州中学滑坡地质环境综合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学校1#、2#、3#滑坡的形态特征及分布范围,用改进传递系数法和Morgenstern-Price法分别对这3组滑坡的稳定性进行分析,最后对滑坡的稳定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滑坡区由于1#、3#滑坡的滑动牵引2#滑坡滑动,形成了独特的牵引式滑坡。(2)2#滑坡在枯水季节基本处于稳定状态,在常水、丰水季节处于欠稳定状态;1#、3#滑坡在枯水、常水和丰水季节均处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