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福建国际旅游客源市场时空演替特征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运用亲景度和市场竞争态模型,对福建1998—2007年间国际旅游客源市场进行深入分析,揭示福建国际旅游客源市场亲景度和竞争态时空演替特征.并在探讨亲景度和市场竞争态相关性的的基础上,将福建国际旅游客源市场划分为4种类型:成熟型市场、成长型市场、崛起型市场和停滞型市场,据此提出开拓福建国际旅游客源市场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香港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竞争态与亲景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06年为界将2004-2009年划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对比分析发现,香港入境旅游客源市场主要集聚在幼童市场和瘦狗市场,分布于明星市场和金牛市场的很少.市场竞争态转移表现为幼童市场向瘦狗市场回落,金牛市场朝瘦狗市场退缩.市场竞争态呈现逐渐衰退的迹象.亲景度除韩国和澳门外,其余主要客源市场均属于亲景市场,在空间上变动相对平稳,在时间上均值降幅不大.将竞争态与亲景度进行联合分析,显示亲景度与市场占有率的相关性更大,据此可将入境旅游客源市场聚为4类.  相似文献   

3.
张家界入境旅游市场时空演替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张家界市1999—2007年入境旅游市场的相关统计数据,通过亲景度、竞争态以及亲景度与竞争态的相关分析,揭示张家界入境旅游市场时空演替规律。研究发现韩国是张家界最重要的入境旅游市场,但亲景度2005年以来缓慢下降。在促进台湾市场恢复性增长的同时,还要有针对性地重点开发东南亚、日本客源市场。研究还发现,市场集中度对亲景度和竞争态的正相关性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运用市场份额和亲景度指标,定量分析2000—2006年(2003年除外)甘肃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的市场份额和亲景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并探讨了4种市场类型与4类亲景度市场的相关性,据此确定目前甘肃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适宜发展的4类模式:重点市场、主要市场、潜在市场和机会市场,为甘肃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定位和开拓提供科学依据,并提出甘肃省入境旅游发展的相关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基于旅游需求的甘肃省国际旅游时空变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旅游需求的角度出发,通过地理集中指数、年际集中指数、亲景度和旅游流等指标对甘肃省国际旅游的时空变动进行分析,总结了甘肃省国际旅游的时空变化特征.按照对旅游目的地国际游客从来源到流向的分析思路,首先对甘肃省国际旅游的时空集中性和亲景度进行分析,提出根据亲景度和年际集中指数对主要客源市场进行有重点、分层次开发.其次通过国际游客在甘肃省内的流向分析,指出应在把握游客需求趋势的基础上,促进优势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空间布局的优化.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入境旅游市场时空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江苏省1978—2006年入境旅游面板数据,基于旅游需求的角度,运用地理集中指数、年际集中指数、亲景度等指标对江苏省入境旅游市场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国际游客地理集中指数整体呈下降趋势;各客源国的年际变动指数差异较大;入境客源市场亲景度差异并不显著;客流空间集聚和不均衡特征仍较明显。建议从市场、产品开发及客流空间调控等方面进一步拓展江苏省入境旅游市场。  相似文献   

7.
山西国际旅游市场营销目标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梳理旅游市场营销目标选择方法的基础上,对原有竞争态模型进行扩展,分析山西省主体客源国的亲景度和市场发展指数,并基于两个指数的组合,建立旅游市场相对竞争态模型,将山西的主体客源国市场分为兴旺型、崛起型、成熟型和停滞型,并结合旅游市场绝对竞争格局,依据各类型市场的特征,确定山西省国际旅游市场的营销目标。  相似文献   

8.
基于旅游需求的广西入境旅游时空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广西入境旅游为研究对象,从旅游需求的角度出发,通过地理集中指数、年际集中指数、亲景度和旅游流等指标对广西入境旅游的时窄变化进行分析,总结了广西入境旅游的时空变化特征.按照对旅游目的地国际游客从来源到流向的分析思路,首先对广西入境旅游的时空集中性和亲景度进行分析,提出根据亲景度和年际集中指数对主要客源市场进行有重点、分层次开发.其次通过入境游客在广西区内的流向分析,指出应在把握游客需求趋势的基础上,促进优势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空间布局的优化.  相似文献   

9.
利用市场竞争态与亲景度构建综合评价模型,分析1998~2000年和2009~2011年两个时段中国入境旅游客源市场及其变化。结果发现:(1)1998~2000年美国等为明星市场,日本为金牛市场,印度等为幼童市场,英国等为瘦狗市场。(2)2009~2011年新加坡等为明星市场,韩国等为金牛市场,印度等为幼童市场,瑞典等为瘦狗市场。(3)受空间距离的影响,强亲景市场比较稳定,弱亲景、弱疏景、强疏景3种市场则有可能发生较大变化。(4)经过10年的发展明星市场和幼童市场数量保持不变,金牛市场增加到3个,瘦狗市场减少到3个,客源市场逐步壮大,入境旅游市场发展良好。  相似文献   

10.
基于旅游市场竞争态的吉林省入境旅游市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国霞 《地理科学》2020,40(6):973-979
运用波士顿矩阵,引入旅游市场竞争态模型,对吉林省2009?2018年入境旅游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表明:瘦狗类市场和幼童类市场交替并维持,金牛类市场萎缩、明星类市场空白。得出结论:重视韩国、俄罗斯、中国香港和日本四大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突出韩国主导客源市场地位;开发新需求,使韩国跳入明星类市场,防止中国香港退入瘦狗类市场;使日本复苏回到幼童类市场;重点培育澳大利亚、英国和次要培育法国市场为明星类市场;适时发展加拿大、德国、新加坡和美国市场;适当放弃中国澳门、菲律宾和泰国市场;放弃中国台湾和马来西亚客源市场。  相似文献   

11.
以河南省入境旅游统计数据为样本,采用增加区位分量的偏移-份额模型,定量分析河南省境外客源市场变化及类型。结果显示:河南省入境旅游落后于毗邻省份,但在韩国、美国、香港等8个客源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除台湾、韩国、澳门以外的13个客源市场,河南省均具有专门化特征。依据区位分量与竞争分量,将客源市场划分为4种类型:①具有专门化和竞争优势;②具有专门化,但没有竞争优势;③不具有专门化,但有竞争优势;④不具有专门化,也没有竞争优势。在此基础上,探讨河南省境外客源市场专门化与竞争战略。  相似文献   

12.
以南京市夫子庙景区为例,分析其国内309个地级及以上客源城市受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冲击影响,构建损失指数,量化评估疫情对客源地需求的影响强度及空间差异,并通过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方法探索需求受损差异的驱动因素。研究发现:①疫后客源市场空间集聚特征及近程化趋势更加明显,客源需求受损程度在空间上分异明显,中远程客源地在疫情冲击下表现出更高的脆弱性;②疫情对客源市场规模的影响大于市场空间格局,疫情前后客源市场空间格局演化具有较强一致性及正向空间整合性,局部区域结构稳定性高;③各客源城市疫情严重程度与损失指数之间无空间关联性;引力模型优化的经济联系强度指标与损失指数在空间上存在较明显负相关性,局部空间关联模式以低?高集聚为主,且以南京为中心250 km范围内的近程客源地及900 km范围内的中程客源地的各项空间关联特征存在明显分异。更加精细化的量化评估可为目的地针对不同客源市场制定恢复策略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3.
基于伯特兰德均衡和智猪博弈的寡头景区竞合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浩  陈浩  曹靖 《地理科学》2012,(7):784-789
近些年来,旅游地之间的竞争与合作一直是旅游研究的热点问题。从博弈论的角度切入,通过建立伯特兰德模型,分析在寡头垄断环境下景区的竞争策略,确定均衡条件下的最优门票价格;通过引入"智猪博弈"模型,以旅游基础设施投资为例,分析了几种不同情况下景区间的合作关系,提出在景区实力较悬殊的情况下,小景区存在通过搭便车增加自身游客量的方法;而在其他几种情况中,景区间可能分摊投资费用或者都不愿投资;最后,通过对阿坝和皖南两个案例的讨论,初步验证了提出的理论观点。  相似文献   

14.
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内旅游者空间行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吕丽  曾琪洁  陆林 《地理科学》2012,(2):186-192
通过实地问卷调查方法获取旅游者行为数据,运用空间使用曲线、客源吸引半径、游憩活动空间等方法,阐述了重大事件型目的地——上海世博会国内旅游者的客源地空间分布、游憩活动空间、空间行为模式等。结果显示,上海世博会国内客源市场空间分布广泛,距离衰减现象明显,空间使用曲线是Boltzman型和基本型的复合,世博会的引力场半径为1 400 km;基于旅游目的地,世博会旅游者的旅游行为具有明确的世博会目的地指向性,旅游者在上海市域内的主要目的地是世博会,向长三角城市扩散基本上以苏州、杭州为中心向外呈同心圆衰减,游憩活动空间不连续;世博会旅游者空间行为模式以直游式、直游—周游式为主,旅游者个体属性不同,空间行为模式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5.
对旅游市场的实践调查研究表明 ,景点旅游者市场与城市旅游者市场存在着几个明显的差异。汕头市是一个经济发达但旅游资源级别相对不高的旅游地 ,区分其景点和城市旅游市场 ,并结合市场需求与旅游产品对应分析发现 ,城市商务旅游是推动汕头市旅游发展的主体动力。  相似文献   

16.
刘泽华  李海涛  史春云  汪侠  张洪 《地理学报》2010,65(12):1624-1632
区域旅游空间结构和旅游地客流时间分布特征历来是旅游地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但国内外学者对两者间的内在关系关注较少。中国黄金周旅游流是典型的高强度的短期旅游流。选择云南省的昆明、大理、丽江、西双版纳4 座重点旅游城市的7 处代表性景区为案例,建立黄金周客流周内分布偏度指数G,并使用相关分析及Person 相关系数,发现存在景区短期旅游流时间分布对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的响应现象,其机制为:在假日制度时间约束下,距离旅游集散中心的时间距离成为影响各城市及其代表性景区黄金周客流时间分布的重要影响因素,时间距离越大,则黄金周客流峰值出现时刻越迟,G值越高;而部分景区同时受不同尺度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的影响,出现客流时间分布对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的多重响应现象。  相似文献   

17.
组团旅游空间规律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组团旅游在旅游地开发及旅游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由于一些因素的影响,旅行社设计的组团旅游路线在空间上表现出异于个体旅游的特点,从而对景点的开发和服务设施的选址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8.
刘培学  张捷  张建新  张金悦  张迎莹 《地理科学》2021,41(11):1992-2001
以江苏省204家4A级及以上景区为例,利用手机信令漫游监测所得的旅游客流客源数据,基于Zifp法则表现江苏景区年客流量的位序-规模特征,在全省景区旅游客流规模的不同组间差异特征分析的基础上,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和最优标度回归方法研究了景区客流规模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① 省域目的地内部景区客流规模等级明显,省外客源的客流规模分布较省内差异大,更符合首位型分布特征;② 全省整体客流的季节性不明显,各景区的季节性较强,不同产品类型的景区存在季节波动性差异;③ 景区客流受景区等级、季节性、市中心距离、所在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省内外客流在部分因素影响程度上存在明显差异,景区季节波动增大会显著降低其接待的省内客流规模。对优化景区客流规模等级体系和目的地区域空间结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收集2018~2019年网络关注度等有关数据,利用地理集中指数和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分析景区旅游吸引力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景区级别越高,其吸引力半径越大,景区50%的客源市场集中在900km范围内,80%的客源市场集中在1 200 km范围内.(2)景区级别越高,旅游吸引力集中度往往越小,客源市场较分散.不同季节各景区旅游吸引力差异较大,旅游吸引力集中度有明显的季节变化.(3)各景区的平均旅游吸引力均存在距离衰减现象,级别越高的景区在不同空间距离范围内的吸引力相差较小,衰减速度较小.不同季节的旅游吸引力衰减速度有所不同.(4)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人口越多、距离越近,景区对其吸引力越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