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正己烷-正己醇-水组成的反相微乳液体系中合成纳米棒状碳酸锶。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样品进行表征。研究了反应物浓度、ω(水与表面活性剂CTAB的物质的量之比)值等因素对产物尺寸和形貌的影响,提出了在反相微乳液中棒状纳米碳酸锶的生长机理。  相似文献   

2.
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氧化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硝酸镁和硬脂酸为原料,用溶胶—凝胶(Sol-Gel)法制备得到了纳米氧化镁微粒,并用热重(TG)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XRD)、红外光谱(IR)和透射电镜(TEM)等对该纳米微粒的结构与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控制Mg(NO3)2和CH3(CH2)16COOH物质的量比为1∶4,在90℃反应20 min并于360℃热处理4 h,得到立方相氧化镁纳米微粒,形貌为椭球体,分散性好,平均粒径约为33 nm。  相似文献   

3.
以NH4VO3为原料,在盐酸水溶液中采用水热法制备V2O5.3H2O纳米棒。利用X-ray diffraction (XRD)、Raman、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热失重分析(TGA)表征手段,研究了V2O5.3H2O纳米棒结构、形貌和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了解不同粒径纳米氧化锌胁迫下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和菖蒲(Acorus calamus)的生长生理特性,在塑料桶中,进行了凤眼莲的水培实验,在垂直潜流人工湿地中,进行了菖蒲栽种实验;在塑料桶和人工湿地中,分别注入由3种不同粒径(15 nm、50 nm和90 nm)纳米氧化锌配制的悬浊液,测定纳米氧化锌胁迫下凤眼莲的茎叶、根和菖蒲的叶、茎、根的含水率,及其叶片叶绿素含量、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初步探讨了纳米氧化锌的粒径对凤眼莲和菖蒲生长生理特性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粒径纳米氧化锌胁迫下,凤眼莲的茎叶、根和菖蒲的叶、茎、根的含水率变化较小;两种植物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显著减小,且纳米氧化锌粒径越小,其减小幅度越大;纳米氧化锌粒径越小,两种植物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增强幅度越大;在注入纳米氧化锌悬浊液培养初期,两种植物叶片的丙二醛含量都增大,且加入的纳米氧化锌的粒径越小,丙二醛含量的增幅越大;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凤眼莲叶片的丙二醛含量持续增大,而菖蒲叶片的丙二醛含量减小,菖蒲对纳米氧化锌的耐受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5.
以钛酸四丁酯(TEOS)、去离子水为原料,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四氟硼酸咪唑盐([Bmim]BF4)为表面活性剂,通过溶剂热法制备了锐钛矿相TiO2纳米颗粒。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UV-Vis)对产物的晶相、形貌和光学性能进行表征。为了评估光催化活性,并以甲基橙水溶液为研究对象,在紫外光照射下分析不同照射时间下光降解效率。结果表明,离子液体、去离子水和钛酸四丁酯的体积比为1.3∶1∶1.3时,反应所得到的TiO2具有较高光催化活性,明显优于未添加离子液体的产品,这一结果可归因于其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  相似文献   

6.
纳米结构材料的模板合成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纳米材料的物理性质介于体相和原子 (或分子 )的性质之间 ,前者可以用经典物理学来说明 ,而后者却要用量子原理来解释。由于纳米粒子的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和量子尺寸效应 ,使纳米材料具备不同于常规材料的新特性。纳米材料不仅在物质科学、材料科学基础研究方面有重要意义 ,而且有极广阔的应用前景。纳米科学与技术已被公认为 2 1世纪高科技的基础 ,其中如何实现对纳米粒子的结构控制和组装更是当前极富挑战性的课题。简要介绍模板合成技术及其在合成纳米结构材料 ,特别是纳米金属材料、电极材料和半导体材料方面的应用及进展  相似文献   

7.
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研究了纤维状二氧化硅纳米球(KCC-1)的形貌,探讨了样品前处理方法、加速电压、工作距离、发射电流、减速模式对其FESEM图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影响FESEM成像的因素较多,其中样品前处理方法、工作距离和加速电压是影响图片质量的主要因素;选择乙醇为溶剂、硅片为基底、较小的工作距离、较低的加速电压、高发射电流、减速观察模式的优化观测条件可获得理想的FESEM图像。  相似文献   

8.
以Ti(OC4H9)4和SnCl4.5H2O为原料,乙醇为溶剂,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四氟硼酸咪唑盐([Bmim][BF4])为表面活性剂,12%的氨水为沉淀剂,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不同形态的掺杂锡的二氧化钛。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同步热分析仪(TG-DSC)、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UV-Vis)、比表面积孔隙度分析仪(BET)和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仪(EDS)表征所合成材料的结构、形貌、热稳定性、光学性能、比表面积。Sn掺杂后各样品在紫外和可见光区的吸收能力均有不同程度地增强。与未掺杂TiO2的吸收带边相比,Sn掺杂TiO2的吸收带边分别红移了约35 nm,从而提高了光催化降解甲基橙的活性。为了评估产品的光催化性能,进行了掺杂锡的纳米二氧化钛对甲基橙的光催化降解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2 mL离子液体中合成掺杂锡为7%的纳米二氧化钛对甲基橙的光降解具有最好的催化作用。光照90 min对甲基橙的降解率就达到了97%以上,大幅度提高了TiO2的可见光催化活性,这是因为有效抑制了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复合,也明显降低了TiO2的禁带宽度。  相似文献   

9.
温和水热法制备MZr2(PO4)3(M=Na,K,Rb)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温和的水热条件下分别制备出纯净的磷酸锆钠 [NaZr2 (PO4) 3 ]、磷酸锆钾 [KZr2 (PO4) 3 ]和磷酸锆铷 [RbZr2 (PO4) 3 ]。研究了原料配比、矿化剂 (氟离子 )、反应时间和温度等水热晶化条件对产物生成的影响。发现在较宽的温和水热条件下可以制得这三种磷酸锆盐 ;随着碱金属离子的增大 ,产物的生成条件越来越窄 ;最佳制备条件是 :F- ZrO2 =2、P2 O5 ZrO2 =3 (均为摩尔比 )、[ZrOCl2 ]=0 6mol L、反应温度 1 5 0℃、反应时间 2天。用水热法没有制备出同一系列磷酸锆盐中的磷酸锆锂 [LiZr2 (PO4) 3 ]和磷酸锆铯 [CsZr2 (PO4) 3 ]。采用XRD、SEM、IR、Raman和XPS等现代物化仪器对产物的结构与物相纯度进行了测定与表征  相似文献   

10.
纳米氢氧化镁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氯化镁和氢氧化钠为原料,添加表面活性剂,直接利用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的“双亲性”使其吸附在新生成的氢氧化镁微粒上,制备纳米氢氧化镁。并采用X-射线和透射电镜等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样品晶型发育完善,样品为片状、粒径为85 nm、粒度均匀且分散性好的纳米氢氧化镁粉体。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在液相共沉淀法制备长余辉发光粉体SrAl2O4∶Eu2+,Dy3+的过程中,原料锶铝比、煅烧温度、保温时间对前躯体和煅烧产物的物相组成以及产物的长余辉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粉晶衍射仪(XRD)、荧光材料余辉特性测试仪对发光材料的物相组成和性能进行测试表征。研究表明,液相共沉淀法制备长余辉发光粉体SrAl2O4∶Eu2+,Dy3+的最佳条件为锶铝量比为1∶2,烧结温度1200℃及保温时间为3h;长余辉材料的物相组成以SrAl2O4相为主晶相,并存在富铝相Sr4Al14O25、SrAl4O7和SrAl12O19。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溶胶─凝胶─酯化法合成LiMn2O4尖晶石粉体材料,用FT—IR、TG—DTA以及XRD研究了LiMn2O4的形成机制。整个反应过程可分为凝胶的形成和干凝胶的分解两阶段,前体物在液相中经络合、酯化、聚合而形成凝胶,不同的投料Li/Mn(摩尔比)值使凝胶分解形成LiMn2O4经历不同的反应历程,也使产物具有不同的物相组成。  相似文献   

13.
采用溶胶-凝胶-自蔓延燃烧法和固相法制备了LiNi0.5Mn1.5O4,XRD图谱表明由溶胶-凝胶-自蔓延燃烧法得到纯相的LiNi0.5Mn1.5O4,而用固相法制成的LiNi0.5Mn1.5O4中含杂相物质。采用恒流充放电和倍率放电等分析方法对LiNi0.5Mn1.5O4/Li电池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溶胶-凝胶-自蔓延燃烧法制备的样品所组装电池放电容量较高,工作电压较高,循环稳定性较好,且倍率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14.
对硼酸镁(铝)晶须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的界面行为进行了对比研究。对复合材料进行了示差扫描量热分析以及对复合材料中萃取的晶须进行了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在硼酸镁晶须增强AZ91D镁基复合材料界面无界面反应产物的生成。通过对硼酸镁晶须增强AZ91D镁基复合材料界面的键合状况进行分析和讨论,认为界面的键合是由无反应产物的化学键合、扩散键合及物理键合所组成。另外,根据已有的关于硼酸铝晶须增强镁基和铝基复合材料界面行为的研究结果,分析得出硼酸铝晶须增强镁基复合材料在硼酸铝晶须/AZ91D镁合金界面上的反应产物只有MgO。  相似文献   

15.
The magnetic behaviour of hydrothermally synthesized greigite was analysed in the temperature range from 4 K to 700 °C. Below room temperature, hysteresis parameters were determined as a function of temperature, with emphasis on the temperature range below 50 K. Saturation magnetization and initial susceptibility were studied above room temperature, along with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of material heated to various temperatures. The magnetic behaviour of synthetic greigite on heating is determined by chemical alteration rather than by magnetic unblocking. Heating in air yields more discriminative behaviour than heating in argon. When heated in air, the amount of oxygen available for reaction with greigite determines the products and magnetic behaviour. In systems open to contact with air, haematite is the final reaction product. When the contact with air is restricted, magnetite is the final reaction product. When air is excluded, pyrrhotite and magnetite are the final reaction products; the amount of magnetite formed is determined by the purity of the starting greigite and the degree of its surficial oxidation. The saturation magnetization of synthetic greigite is virtually independent of temperature from room temperature down to 4 K. The saturation remanent magnetization increases slowly by 20–30 per cent on cooling from room temperature to 4 K. A broad maximum is observed at ~10 K which may be diagnostic of greigite. The coercive and remanent coercive force both increase smoothly with decreasing temperature to 4 K. The coercive force increases from ~50 mT at room temperature to approximately 100–120 mT at 4 K, and the remanent coercive force increases from approximately 50–80 mT at room temperature to approximately 110–180 mT at 4 K.  相似文献   

16.
基于钾的天然放射性 ,用放射性方法测定固体钾肥产品中的钾含量。结果表明 ,对于均匀粉末状固体钾盐产品 ,放射性方法的测定误差在± 5 %以内 (同重量法相比)  相似文献   

17.
李艳忠  庄稼成  白鹏  曾燕  星寅聪  杨泽龙 《地理研究》2022,41(12):3335-3351
遥感降水产品种类繁多,单一遥感降水产品难以满足所有气候区的降水估算。多源遥感降水融合方法可弥补这一缺陷,进而提高降水估算精度。本研究选择四种全球典型遥感降水产品(CHIRPS v2.0、CMORPH v1.0、PERSIANN-CDR、TRMM 3B42V7),利用集成模型输出统计(EMOS)进行数据融合,并与均值(MME)对比分析,阐明遥感降水产品和EMOS,在不同气候区的基本统计性能(BIAS、RMSE、r和KGE)、等级性能(POD)和水文性能(NSE)。结果发现:① 四种遥感降水产品均能捕获多年降水的空间分布格局,但EMOS改进了遥感降水产品整体低估现象。相对于MME,EMOS显著地(P<0.05)减小了4个气候区的BIAS,减小全国降水BIAS和RMSE分别为36.9%和10.2%。全国尺度而言,EMOS提高r和KGE分别为18.2%和71.4%。② PERSIANN-CDR中寒旱区微量降雨的POD高于其他三种产品,但是对大雨的POD低于其他产品。EMOS对微量降雨POD的提高出现在干旱区和青藏高原,对中雨POD则在过渡区和湿润区,而对小雨则适用于全国各气候区。③ TRMM 3B42V7的径流模拟能力优于其他三种遥感降水产品,表现最差的为CHIRPS v2.0产品。相对MME而言,除过渡区外,EMOS均提高了其他气候区的水文模拟性能,且在青藏高原、干旱区和湿润区的NSE分别提高26.3%、8.5%和2.2%。研究结果不仅为遥感降水产品在不同气候区数据源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而且为多源遥感降水数据的融合和应用开拓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中国畜禽产品市场空间关联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存振  徐宣国 《地理研究》2022,41(2):420-440
为探究中国畜禽产品市场空间关联特征及其原因,以猪肉和鸡肉为例,运用Diebold和Yilmaz提出的关联测度新方法测度了畜禽产品市场空间关联水平及其时变特征,在此基础上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刻画畜禽产品市场空间关联网络特征,并通过QAP分析考察影响畜禽产品市场空间关联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① 中国畜禽产品市场总体空间关联水平较高,且近年来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相比于鸡肉市场,猪肉市场总体空间关联水平更高,但鸡肉市场总体空间关联水平上升幅度更大。② 中国畜禽产品市场空间关联呈现出多线程、复杂的网络结构,空间关联网络较为紧密,与鸡肉市场相比,猪肉市场空间关联网络更为紧密,不同省份在畜禽产品市场的中角色和地位不同。其中,中东部畜禽产品主销区和主产区在空间关联网络中处于中心地位,扮演着中心行动者角色,而西部偏远地区省份,在网络中影响力较小,处于从属和边缘地位。③ 市场邻接、市场距离以及产区势力是影响畜禽产品市场空间关联的主要因素。此外,市场化程度对猪肉市场空间关联同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