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利用浚县1963-1997年降水资料,分析了浚县35年来年降水量以及春、夏、秋、冬降水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春季降水有增加趋势且降水百分率呈波动增加趋势,夏季降水减少、降水百分率呈波动变化且较稳定,秋季降水减少且降水百分率波动较大,冬季降水有增加趋势且降水百分率波动不大。  相似文献   

2.
为了配合概率预报发布工作,收集了国内外开展概率预报的各种文献与报导,就降水概率预报的定义,发布降水概率预报的意义,国内外降水概率预报的研究与业务应用,降水概率预报的基本方法,主观预报在客观降水概率预报中的作用,降水概率预报的经济效益评估等几个重要问题,进行了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3.
华北四季降水特征及与我国其他地区降水的联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中国160站1951-2000年逐月降水资料,在对华北地区降水气候特征分析的基础上,介重研究了华北地区降水异常在四季中的年际,年代际变化规律和特征,以及华北地区不同季节降水偏多(少)时全国同期的降水空间分布特征,并对各季的降水趋势作了初步的估测。  相似文献   

4.
济南市近80年来降水趋势变化及跃变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济南市近80年来的降水趋势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年降水大致呈“平减增减增”的变化趋势;夏季降水变化同年降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冬季降水先增多后减少。另外,引用气候跃变的概念,采用滑动的均值差异假设检验,对济南市的降水资料(1916~1996年)进行分析,发现年降水和夏季降水在1960年前后跃变增多,在1964年前后跃变性减少;冬季降水在1947年前后出现了跃变增多的现象。周期图分析表明,济南市降水的跃变具有明显的周期性  相似文献   

5.
广西春播期降水变化的气候诊断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谢光凤  况雪源等 《广西气象》2001,22(1):40-43,46
对1959-2000年广西春播期(2-4月)及各月降水进行了EOF分散,分析了其空间分布形态及气修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广西春播期降水及各月降水全区一致偏多(少)是主要分布型态,2,3月降水呈增加趋势,由少雨向多雨转变,4月降水呈减少趋势,由多雨向少雨转变,二者有反相的特点,春播期及各月降水均存在准2a振荡,分月降水还具有45a左右的长周期变化,90年代后期,广西春播期降水进入一个相对少雨期。  相似文献   

6.
聊城市近30年来降水变化特征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71-2000年聊城市8个气象站降水资料,分析了自然降水的宏观特征与变化趋势,并分别统计了各类天气系统对降水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各类降水云系的时空分布特征及与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聊城市30年来降水总体呈下降趋势,降水局地差异明显。近10年降水有所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气旋活动增加、积云类对流性降水加强。  相似文献   

7.
云南省40年降水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缪启龙  肖伟 《气象科学》1995,15(3):293-299
根据云南省1951-1990年18个站的降水资料,用正交函数展开,由方差贡献最大的前三个特征向量场分析了云南省降水距平均的典型分布,指出云南省全省范围内的降水距平同号较少发生,而是较多的发一降水距平异号。进而分析了四十年降水的年际变化特征,并分析了青藏高原积雪对云南降水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我国5月降水的气候特点和长期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义文  王慕真 《气象》1995,21(5):31-35
从月尺度降水长期预报业务的需要出发,根据中央气象台长期科160站月降水资料,分析了中国5月份降水的基本气候特点和长期变化,进一步明确了5月份降水预报业务的工作重点,揭示出某些对5月份降水预报业务有价值的气候现象,其中5月份南北方降水长期变化的阶段性及其反位相振荡现象(SN现象)对5月份降水长期预报业务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利用GMS-5卫星红外分裂宙通道和水汽通道资料反演晴空大气的可降水分布,同时利用探空站资料和地面站资料估算云天大气的可降水分布。将这两种方法进行融合,得到淮河流域能量与水分循环试验期间全天候的大气可降水分布。结果表明,这种新的融合技术可应用于确定大尺度或全球尺度的大气可降水分布图像。揭示了江淮流域1998年梅雨盛行期大气中的水汽主要来源于西南方向。充足的大气可降水是产生地面降水的必要条件,在某些动力条件的影响下,空中的大气可降水将部分地被转化为地面降水。给出了几种主要的降水类型,分析了相应的大气可降水条件及其特征,并剖析了产生降水的大气动力条件。结果显示,地面降水中心通常并非出现在大气可降水的高值中心区域而是产生在其下风方向的某一区域。  相似文献   

10.
青藏高原冬季积雪与河南汛期降水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61-1998年河南郑州,安阳等50站降水资料和青藏高原冬季积雪日数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冬季积雪与河南汛期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冬季积雪与河南南部汛期降水较好的关系,而与河南北部汛期降水呈反相关,多雪年汛期河南南部降水偏多的概率占61%,北部降水偏少的概率占56%,少雪年汛期河南部降水偏少的概率为72%,河南北部降水偏多的概率为61%。  相似文献   

11.
华南前汛期(4~6月)降水异常特征及其与我国近海海温的关系   总被引:34,自引:24,他引:34  
分析了华南前汛期降水异常,认为华南前汛期降水峰值所在月有明显的年际变化。前汛期总的降水变化趋势不明显。前汛期降水异常存在多尺度振荡,前汛期降水偏多年,偏少年的同期全国降水分布存在明显相反的特征,且通过对华南前汛期降水异常与其前期(上一年6-8月)我国近海SSTA的相关分布,找到一个稳定的影响华南前汛期降水的敏感海区,同时讨论了它的敏感时段及其同期的SSTA,后期的距平环流场特征与华南前汛期降水异常,同期的距平环流场特征的关系,最后分析了该敏感海区SSTA与全球海域SSTA的关系,由此提出一个我国近海SSTA影响华南前汛期降水异常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2.
基于GRAPES数值预报模式对贵州暴雨过程的模式运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我国新一代数值预报模式GRAPES对2004年夏季贵州3次暴雨过程进行了模拟试验,模拟结果表明,GRAPES模式对贵州夏季降水过程的模拟结果有差别,对降水过程和中尺度系统模拟较好,能模拟出降水的落区和大小分布,但对局地强降水的模拟能力较差,降水大小的模拟存在偏差,模拟的降水较实况降水偏小。  相似文献   

13.
1996年7月17日我站出现了一次降水过程。降水开始前,暖锋过境,云的演变为Cs fil→As op。降水开始时,有的认为云底显得阴暗混乱,像Cb云,降水性质应为阵性降水;有的认为Cb云结构特征不明显。在难以判断云状的情况下,由于降水前一直记有As op,为一致起见,值班员仍将云状记为As op和Fn,天气现象记为·(间歇性降水)。实际云状应该是什么云,降水性质应该是间歇性还是阵性呢? 在云状难以判晰的情况下,是否可以利用逆向思维的方法,先判断降水的性质,再来判断云状呢?间歇性降水与阵性降水虽然都有…  相似文献   

14.
利用青州市1980—1999年降水资料,重点研究了4—9月份的自然降水宏观特征与20年的变化趋势。计算了各类天气系统对降水的贡献,分析了各降水云系的时空分布特征及与降水的关系,研究了城区、山区、平原的降水差异。结果指出:青州1990—1999年比1980—1989年降水量增加,主要原因是气旋活动增加、积云类对流性降水加强。局地降水差异是城区>山区>平原。这些研究对掌握青州的气候演变规律,提高天气预报水平和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北京地区冬春季降水对大气污染物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1998年冬、春季降水前后的气象条件与大气中的SO2、NOx的浓度变化特征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冬、春季北京城近郊区出现降水时,对大气污染物日均值的影响主要了决于降水过程中及降水之后的风速大小和降水性质。出现稳定性降水过程中SO2、NOx日均值在降水当日均有增加,第二天的污染物浓度才减少;只有不稳定性降水,且风速较大时,降水当日污染物浓度即降低。  相似文献   

16.
利用青海省1983~2002年20a冬春季节的降水资料,分析了各旬的降水天气过程特征,应用单站压、温、湿曲线,建立了各站降水过程预报模型;并总结了数值预报产品在冬春季高原中期降水天气过程预报中的可信度和预报依据,为提高中期降水过程的预报准确率,提供更多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7.
北京冬夏降水系统中的云水量及其统计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地基双通道微波辐射计观测的降水天气下大气水汽、液水含量的变化,分析了北京1989年夏季1次降水过程和1990年冬季5次降雪过程的云水量资料,讨论了降水过程中汽态水和液态水含量的一些统计特征及其随时间的变化,并估算了夏季降水中凝结水向降水的转化率。结合极轨气象卫星的遥感云顶温度资料,以及冬季地面降雪强度的观测,对北京冬季降水系统中的液水含量与降水的相关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北京地区降雪的潜力。  相似文献   

18.
ENSO冷暖事件与郑州地区汛期气候异常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51—2000年郑州站汛期气温和降水资料,分析了ENSO冷暖事件与郑州地区汛期气候异常的关系。结果发现:ENS0冷暖事件对郑州地区汛期降水和气温均有较大影响,对降水异常的影响更显著。暖事件出现当年,郑州地区汛期易出现降水异常偏少,次年则易出现降水异常偏多;冷事件出现当年,郑州地区汛期降水易出现异常偏多,次年降水出现异常的几率较小。  相似文献   

19.
本文依据短期降水预报的评分规则,对2000年8-10月T106数值预报产品中的降水预报分一般降水和重要降水两级进行了检验,并选取了两次降水天气过程及西宁单站进行了检验分析。  相似文献   

20.
AREMS/973模式系统对2004年中国汛期降水实时预报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秋霞  史历  翁永辉 《大气科学》2007,31(2):298-310
2004年夏季5~8月,AREMS/973模式系统投入了业务运行,模式区域主要覆盖了中国大陆及周边临近地区,该模式系统基于中国气象局MICAPS/9210业务数据平台,每天2次、完全自动的实时预报24 h累积降水。作者主要对每日0000 UTC时起报的24 h累积降水预报场进行综合检验,由此对AREMS/973模式系统的24 h降水预报能力给予客观的评价。AREMS/973模式系统对于中国汛期降水具有很强的预报能力,其24 h 累积降水的月总降水分布很好地反应了汛期各时期主雨带的位置、强度及范围,同时该模式系统能够准确预报出独立降水事件的发生和发展,其中,长江中下游和东北地区预报降水与观测降水的时间位相吻合最好;除了5月和8月华北地区、5月西南东部地区、以及5月和6月长江中下游地区,AREMS/973模式系统预报的降水强度总体上弱于观测降水强度,且对于25 mm 以上量级的降水过程, 模式预报的降水范围小于观测降水范围。AREMS/973模式系统预报降水的能力随着降水量级的增大而减小,降水量级愈大,模式预报技巧愈低,对于50 mm 以上量级的降水过程,模式系统预报降水事件的发生概率类似于随机偶然事件的发生概率。5月,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预报略优于其他地区,其次是华南地区,6月雨带北移至江南和江淮地区,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预报显著优于其他地区,7月末至8月华北雨季开始,降水预报最优区北移至华北地区,即AREMS/973模式系统降水预报最优区随着雨带的北移而北移,主雨带所在区域往往也是模式降水预报最优的地区。作者对此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