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马晓虹  何彩青 《青海气象》2005,(4):30-33,40
本文对1990~2003年海北州气象灾害进行了分析归类,从中总结出了海北州春旱、沙尘、冰雹、洪水等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2.
本系统可自动调用气象信息综合分析处理系统(micaps)提供的气象实时资料,根据各种预报指标,对“大风”、“大雨”、“冰雹”、“大雪”、“寒潮”、“霜冻”及“晴雨”进行预报。  相似文献   

3.
针对石河子地区冰雹天气的特征,选取近4年10例冰雹天气个例进行分析,对各种天气系统的物理量特征、卫星云图等多种参数进行界定,建立适合于本地区冰雹天气的短时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4.
冰雹是石河子地区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常给农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本文主要讨论了石河子地区降雹的特征及其发生的一般规律,目的在于提高对冰雹天气的认识和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5.
十一运会各赛区气象灾害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山东省17个比赛城市1971—2007年8—10月的逐日气象资料,用统计方法对各种灾害性天气进行了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十一运会期间有9种气象灾害,不同月份的气象灾害风险有差异,其风险等级由高到低依次为:8月雷电、暴雨、台风、大雾、冰雹、大雨、高温、大风;9月雷电、大雾、大风、暴雨、大雨、连阴雨、台风、高温和冰雹;10月大雨、大雾、大风、连阴雨、暴雨、高温、冰雹、台风。开幕式、闭幕式日发生上述气象灾害的概率很小。评估结果在十一运会气象保障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6.
新疆冰雹的时空统计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根据新疆地面气象记录月报表,整理出1961-1999年新疆90个气象观测站的冰雹天气现象资料,统计出新疆冰雹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新疆冰雹主要出现在西部,中部山区,集中出现在4-10月,降雹一般出现在下午,傍晚是高峰期,有60%的冰雹持续时间在6分钟以内。  相似文献   

7.
小兴安岭地区农业气象灾害的特点及防御对策陈道荣,戚福祥,高亚军,王国林(黑龙江省北安农场局气象台,164095)小兴安岭地区位于东北的北部,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由于热量不足和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性,常常带来旱涝、低温、霜冻、冰雹、大风等自然灾害,严重...  相似文献   

8.
伏洋 《青海气象》2002,(1):37-40,43
2001年本省气象灾害较为频繁,灾害涉及到干旱、暴雨洪涝、冰雹、冻害、连阴雨、病虫害及大风沙尘暴等,尤其是暴雨、洪涝和冰雹灾害的强度较大,对青海省的农牧业生产及广大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本文根据遥感中心从全省各台站上报收集的各类气象灾害,并依据《青海省气象灾害标准》对灾情进行了评估和总体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9.
东平湖区主要气象灾害及其防御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兴强  焦德申 《山东气象》2004,24(Z1):29-30
本文介绍了东平湖区的洪涝、大风、干热风、冰雹等几种主要气象灾害,重点就东平湖洪水及湖上大风及其防御的经验和气象服务的体会作了叙述,并对新形势下气象部门如何搞好湖区气象服务,为政府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利用南阳市12个地面气象站1971-2007年的气象资料,分析了南阳盆地烟叶生长期的主要气象灾害.结果表明:30%以上年份都会出现灾情,出现频率为:低温45 %,寒潮70%,干旱56%,暴雨34%,冰雹47%,对烟叶生长危害最大的是寒潮和冰雹.为了减少气象灾害的影响,南阳市建立了烟草防灾减灾系统,系统包括专项预报和灾害评价、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发布、烟区抗旱增雨和削雹减灾作业三部分,由专业气象台、烟草部门、人工影响天气指挥中心联合组织实施.  相似文献   

11.
川西地区一次人工防雹的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人工防雹是指为避免或者减轻冰雹引起的气象灾害,在适当的天气条件下,通过人工干预,对冰雹云的物理过程进行影响,实现防雹活动。本文对雅安市汉源县2016年5月6日发生的一次冰雹过程进行人工防雹作业,通过分析人工防雹作业前的天气背景,作业情况和冰雹实况,以及利用雷达、卫星、雨量来分析防雹效果,并对如何提高本地防雹作业效益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新疆冰雹天气过程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新疆39a冰雹天气资料的普查,得到76次系统性冰雹天气过程和1279次局地冰雹天气过程,局地冰雹天气的发生远远多于系统性雹天气。冰雹天气过程与地形密切相关,主要发生在山区,冰雹天气以1天为主,多发生于夏季,系统性冰雹天气均由中尺度高压造成。  相似文献   

13.
人工影响天气研究工作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概述了中国科学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人工影响天气研究工作的过去与现在的发展情况。该研究工作始于1958年,到现在已有40年。主要研究工作可分为三个阶段, 1958-1965年为第一阶段,主要开宫山人工融雪,人工增雨及人工防雹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聊城市冰雹天气气候特征和影响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86~2004年的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聊城地区的冰雹气候特征、产生冰雹天气的大气环流特征和天气系统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了聊城冰雹的源地和地理、地形对冰雹天气的作用,结果表明:聊城的冰雹年均2.7 d,最多8 d,主要集中在4~9月,6月最多。其中,聊城南部的冠县降雹最多,东南部的东阿降雹最少;冰雹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有5类,低涡、低槽、横槽、西北气流和副热带高压边缘西南气流,其中,低涡影响降雹最多,中高层西北气流影响次之。聊城的冰雹源地分为2类:移入类和当地生成类。移入聊城的冰雹路径有3种:西路、西北路和北路;聊城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对冰雹天气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巴彦淖尔市降雹天气形势分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巴彦淖尔市冰雹预报准确率,本文利用巴彦淖尔市1974年-1993年降雹及天气图资料,归纳出巴彦淖尔市降雹天气类型和不同天气类型的预报模型及降雹几率,并对不同天气类型导致降雹的原因和条件进行了分析,从而为深入开展冰雹的定时定点预报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2005.5.30"庆阳特大冰雹新一代天气雷达回波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2005年5月30日庆阳市区域性冰雹天气西峰新一代天气雷达回波资料的分析,得到了冰雹云在新一代天气雷达强度回波、速度回波和物理量产品中的特征,揭示了这次区域性冰雹是低涡底部切变线造成的,庆阳市区的特大冰雹并不是带状冰雹云系移动到当地产生的,而是飑线移动中在庆阳市区产生超级单体风暴造成的。  相似文献   

17.
利用聊城市近40 a的冰雹资料,分析了冰雹发生的时空分布特征,并综合利用雷达回波、自动站等资料,建立了短时、临近预报系统,实现了冰雹灾害天气的定时、定点、定量预报。  相似文献   

18.
近39年海南岛极端天气事件频率变化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杨馥祯  吴胜安 《气象》2007,33(3):107-113
利用1966--2004年海南岛大风、暴雨、雷暴、冰雹、高温、低温、霜冻、雾等极端天气事件的年发生日数资料,采用最小二乘法、Mann—KendaⅡ法及Modet小波等方法诊断分析其变化特征。结果指出:大风、雷暴和雾日呈显著减少趋势,并分别于1992年、1984/1985年、1983/1984年之交发生突变;高温、暴雨趋频及低温、冰雹、霜冻频数总体趋少变化不显著,其中,冰雹、霜冻基本处于少变的稳定态势。高温、雷暴存在阶段性中高频周期,其他极端天气则存在长期和阶段性中低频周期;冰雹日数的变化周期趋于变短,其余极端天气则有周期变长趋势。初步说明海南极端天气事件频率变化与气候变暖有一定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19.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多普勒雷达资料,从天气形势、物理量场和雷达回波演变特征等方面分析2006年8月豫西地区一次大范围冰雹天气过程的成因。结果表明:高空冷空气的侵入对不稳定能量释放起了触发作用,华北冷涡和低层切变线的相互配置为冰雹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抬升条件,地面冷锋的南压迫使暖湿空气抬升利于冰雹的形成;普通单体风暴或超级单体风暴都可导致冰雹发生,中气旋、逆风区、低层辐合的存在及产生冰雹前的高反射率因子、高的强冰雹概率、高垂直积分液态水含量这些典型的强回波特征,对冰雹的短时(临近)预报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一次弱对流天气降雹成灾的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新疆玛河流域一次冰雹天气雷达资料及地面实况资料的分析,研究弱对流云降雹的雷达反射率因子与径向速度场的回波特征,进一步探讨弱对流云降雹与0℃层高度较低及垂直风切变的关系:弱对流天气当日零度层高度值可作为分析弱冰雹云的依据;高低空风速的差异形成的风切变造成的动压力产生垂直加速度,使对流运动得到加强和维持,也是此次降雹的动力机制。分析此次天气,揭示了新疆玛河流域弱对流云降雹天气过程生消的一些重要特征和变化,对雹云的识别和分析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