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桂西、桂南地区的构造划分历来认识不同,各家说法不一,本文根据该区各时期地壳运动遗留的建造、改造遗迹认为该区比较特殊,印支运动之前,全区以海相沉积为主时,该区主体是"南岭地槽"。其特殊之处:(1)加里东运动地槽褶皱时钦州地区未褶皱,成残余海槽,东吴运动时方才褶皱;(2)地槽褶皱后,盖层沉积时因地球膨胀影响该区中三叠统是一套地槽型沉积;印支运动时形成地槽型褶皱。因此称它"南岭地槽桂西、桂南印支复活区"。地球膨胀、洋壳形成的印支期,大陆地壳上的地洼时期,该区是中国东南地洼区的西南端。洋壳消减时期,该区属滨东印度洋活化带。  相似文献   

2.
四川省主要构造单元及其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省大地构造具有明显的两分性,东部扬子准地台,具有典型的基底与盖层二元结构.基底具双层模式,下层为结晶基底,上层为褶皱基底.盖层包括南华系-中三叠统,以碳酸盐岩为主,富含扬子古生物群.西部为松潘-甘孜地槽褶皱系,包括巴颜喀拉冒地槽和沙鲁里山优地槽.  相似文献   

3.
最新地质资料证明,根据地球物理场特征厘定的华北地台与兴蒙古生代地槽褶皱系的界线位西拉木伦河-温都尔庙-白音敖包-宝音图-策克-甜水井构造线,从甜水井向西,槽台界线沿着塔里木地台北界延伸;从西拉木伦河向东,槽台界线尖灭在松在松辽前寒武陆地西南缘。  相似文献   

4.
西倾山地区横跨秦岭地槽和巴颜喀拉地槽两大构造单元,归属为秦祁昆地槽系(据黄汲清等)。以F1断层为界,其南、北各分跨二个次级构造单元。其北为西倾山隆起带和尕海—郎木寺沉陷带,其南为玛曲褶皱束及黑河沉降带。西倾山隆起带包括:忠格扎拉—巴列卜恰弧形断裂走滑...  相似文献   

5.
西准噶尔优地槽褶皱带沉积建造特征及其多旋回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准噶尔优地槽褶皱带是巨大的中亚-蒙古地槽的一部分,属克拉通间地槽,它由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和石炭纪四个时期的地槽沉积物组成。根据沉积建造特征,可分成三种成因类型:(1)大陆边缘裂谷型优地槽;(2)岛弧型优地槽;(3)大陆边缘裂谷-岛弧型优地槽。此外,还可以划分出对偶性冒地槽和地中海型冒地槽。它们分别代表该优地槽褶皱带不同发展阶段地槽分化的产物。就沉积建造而言,该优地槽褶皱带具多旋回发展,表现在下部陆屑建造、蛇绿岩建造、安山质火山岩建造以及上部碎屑岩建造都具多旋回性。该褶皱带多旋回发展过程可以划分成早期旋回(O-S)、主旋回(D-C)和后期旋回(P)。主旋回之后,西准噶尔已成褶皱山系。优地槽褶皱带多旋回发展过程实际上是地槽迁移的过程。大陆边缘裂谷的发生和消亡与古大洋板块的俯冲有关。因此一般而言,古大洋板块的多旋回俯冲可以导致地槽褶皱带的多旋回发展。  相似文献   

6.
南润善 《辽宁地质》2000,17(1):47-50
根据火山岩、绿片岩发育等特征,中国著名的地质学家认为,大兴安区是古生代优地槽褶皱带。最近,笔者畜产品春台型沉积岩建造,如石英砂岩、含磷岩系、红层、石灰岩含燧石结核和夹有燧石条带等。按大地构造学理论,台区沉积岩建造与槽区火山岩系不以共生。为此,置于古生界中的大部分火山岩不该属古生界,而应属中生界。额尔古纳河组和佳疙疸组为整合接触,都夹有绿片岩,皆属元古宇。本区古生代地层盖层,元古宙地层为结晶基底。因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地质构造演化最早可追溯到33亿年前,主要体现在扬子准地台基底形成阶段和盖层发育阶段.在元古代末,出现盖层发育阶段.晚二叠世以来,扬子准地台西缘裂张解体,因而出现了松潘-甘孜地槽系.印支-燕山运动使地槽封闭、褶皱成山,扬子准地台盖层也形成台褶带,以四川古陆核为中心形成了四川盆地.第四纪以来,川西高原隆升,冰川覆盖.  相似文献   

8.
关於华南大地构造格架及地壳演化存在两种对立的观点:其一,认为华南的基底是“华夏古陆”,或古元古—太古代的“华夏地块”,或“扬子-华夏古陆”。另一种意见认为除小的古老地体外,华南不存在古老基底,而是在洋壳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地槽褶皱区。华南地槽褶皱区开始于造山纪(2050Ma),它的西部边界是武陵断裂带,与西南地台相邻;其北边界一般认为是长江断裂带,其实很可能是华北地台。对持“华夏古陆”及相似观点进行了质疑和评论,对华南地质一些关键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根椐长期地质研究积累,如地槽相沉积、复理石或浊积岩的巨厚沉积、蛇绿岩套、细碧(角斑岩系、安山岩带、许多下古生代等地层标准化石,以及大量可信的同位素年代学资料等,提出华南从元古代到新生代的主要大地构造单元可分为5个造山带,即:① 武陵—双桥山—双溪坞—舟山造山带;② 震旦—早古生代造山带;③ 海西造山带;④ 印支—燕山火山岩带;⑤ 台东—喜马拉雅火山弧。  相似文献   

9.
西倾山地区横跨秦岭地槽和巴颜喀拉地槽两大构造单元,归属为秦祁昆地槽系(据黄汲清等)。以F1断层为界,其南、北各分跨二个次级构造单元。其北为西倾山隆起带和尕海—郎木寺沉陷带,其南为玛曲褶皱束及黑河沉降带。西倾山隆起带包括:忠格扎拉—巴列卜恰弧形断裂走滑...  相似文献   

10.
实际资料分析表明,在不同类型大地构造格架中,在相似的基岩侵蚀面上和在相同的成矿后构造地貌与古地理环境中的同级次河谷砂矿,其主要参数具有实质性差别。这些参数彼此之间明显相关。按大地构造格架组构特征和发育特点可将具有相似参数的砂金成矿区分为以下四类(见表):Ⅰ—冒地槽发育的褶皱区;Ⅱ—构造岩浆活化带(结晶地盾,或许还有陆背斜和残余地块);Ⅲ—优地槽发育的褶皱区;Ⅳ—火山带。  相似文献   

11.
对昆仑地区的构造运动,人们谈论得最多的是加里东运动,面对最终形成昆仑褶皱山系的印支运动很少进行讨论。关于昆仑地区印支运动的存在是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首先它造成了亚洲最长的山脉昆仑山系的形成,其次与它紧相连其南的世界著名的巴颜喀拉地槽的关闭。  相似文献   

12.
中华地台与兴蒙古生代地槽褶皱区界线的重新厘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地球物理场特征、地震测深、大地电磁测深和最新地质资料表明,中华地台与兴蒙古生代地槽褶皱系的界线位于西拉木伦河—温都尔庙北—白音敖包北—宝音图北—策克—塔林构造线,从塔林向西,槽台界线沿塔里木地台北界延伸;从西拉木伦河向东,槽台界线尖灭在松辽前寒武陆块西南缘。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伊春-延寿地槽褶皱系成矿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伊春-延寿地槽褶皱系构造复杂,岩浆活动具多期性,成矿作用与岩浆岩关系密切,形成了与加里东期、印支期、燕山期侵入岩(火山岩)有关的金及多金属矿床,矿床类型属交代热液型矿床.研究区处于闭合边缘的岛弧或活动陆缘构造环境,与成矿有关的岩浆岩具高酸高钾特征.古元古界东风山群、古生界西林群、二叠系土门岭组、白垩系板子房组、甘河组、光华组火山岩为成矿提供了矿源.  相似文献   

14.
一、北祁连地质构造概论位于中朝准地台西南部的北祁连山,是一较为典型的优地槽褶皱带。它北邻陆棚海型冒地槽——走廊过渡带,与阿拉善台隆相望;南侧是祁连中间隆起带;西北隅衔塔里木地台;东南与秦岭褶皱系毗邻(图1)。北祁连优地槽褶皱带与走廊过渡带、祁连中间隆起带,南祁连褶皱带,共同构成祁连褶皱系。北祁连地槽演化从中寒武世开始,经历晚寒武世、奥陶纪和志留纪地槽发展阶段,沉积厚达2万余米,于志留纪末褶皱成陆,结束地槽期。地槽内有多期蛇绿岩侵位和蛇绿混杂岩  相似文献   

15.
辽北地区中朝地台与兴蒙地槽界线的商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森 《吉林地质》1994,13(1):42-50
在辽北地区,中朝地台与兴蒙地槽的界线为威远堡-西丰断裂。界北出露古生代下二台群,界南为元古宙“辽北辽河群”、泛河群和太古宙清原群。近期的研究表明,“辽北辽河群”系由蛇绿杂岩组成的古洋壳残片,其特征可与内蒙古温都尔庙群蛇绿岩相比较,而同辽东地区辽河群有着迥然差别,其时限为850~600Ma。为此,原来划定的地台、地槽界线将尺度南移至沙河断裂。今后对一系列的重大基础地质问题需要重新考虑和研究,尤其是对大地构造格架、成矿作用都会有新的启迪,对矿产预测亦将有重大的潜在意义。  相似文献   

16.
祁连山地区大地构造演化及其性质特征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祁连山地区大地构造演化历经了元古代至早古生代的地槽阶段、晚古生代的地台阶段和中、新生代的地洼阶段。地槽阶段元古代为陆块奠基、成长和扩展时期,早古生代为洋壳化板缘构造活动和陆间碰撞构造作用时期。地台阶段大型沉积盆地发育。地洼阶段以陆内造山-造盆作用和块断推覆构造活动为特征。祁连山地区遭受了三次不同性质的造山作用:元古代未托莱运动的陆块挤压褶皱造山作用、加里东晚期祁连运动的陆间碰撞造山作用和中、新生代的陆内块断造山作用。由上,祁连山及其邻区的构造单位由北至南划分如下:(1)走廊地洼;(2)北祁连地穹;(3)中祁连洼陷;(4)南祁连地穹;(5)柴达木地洼。  相似文献   

17.
甘肃省文县阳山金矿带围岩蚀变地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阳山金矿带位于扬子板块、松潘一甘孜地槽褶皱系和秦岭地槽褶皱系交接的碧口地体北缘的文县弧形构造带内,矿体赋存于泥盆系中统三河口组浅变质碎屑岩建造中。矿体与围岩界线模糊,研究矿区围岩蚀变特征对下步找矿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广西大容山S-型花岗岩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大容山S-型花岗岩套位于华南海西地槽褶皱带的钦州地槽区。岩套包括侵入岩和火山岩两个建造和三个岩相:侵入岩相——堇青石黑云母花岗岩;次火山岩相——自碎斑状紫苏辉石花岗斑岩;火山岩相——辉石英安岩和英安流纹岩。它们是在麻粒岩相条件下,由过铝成质源岩重熔产生的S-型花岗岩浆派生而来。主体形成于海西晚期。从东向西岩套具有规律的演化趋势。  相似文献   

19.
兴隆沟金矿区位于天山—兴安地槽褶皱系,吉林优地槽褶皱带,吉林复向斜,双阳—磐石褶皱束南东段,辉发河深大断裂北侧槽区边缘。为金及多金属的重要成矿区。文章通过对构造运动、岩浆岩分布特征及其与成矿作用的关系的研究,指出了构造、岩浆活动在成矿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文中分析的岩浆岩与构造作用,对扩大矿区的找矿规模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右江盆地演化与层控矿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允孚  刘文均 《地学前缘》1995,2(4):237-240
右江盆地演化与层控矿床曾允孚,刘文均(成都理工学院,成都,610059)位于桂、黔、滇三省毗邻地区的右江盆地,以其特有的沉积构造演化历史,受到我国地质学家的关注,被称为右江印支褶皱带或右江再生地槽。实际上,右江盆地是以钦防残余海槽为东界,南邻哀牢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