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长期以来,人们直接或间接地把海洋作为处理废物的垃圾箱,大量的污染物质直接或间接地注入海洋,使海洋受到污染,致使水产资源遭到破坏,影响人体健康。 渤海为我国内陆海湾。在渤海周围,每年都有大量的工业、农业和民用污染物被排放到海湾内。研究排放到渤海污染物的分布规律是制定排放措施的依据之一,也是开展环境质量评价和预报的重要手段。因此,研究渤海污染物扩散分布规律,对保护海洋环境非  相似文献   

2.
环境与经济的关系是社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文章基于环境库茨涅兹理论构建广东沿海经济带主要海洋污染物排放量与人均GDP的线性回归模型,探索海洋环境随经济增长的变化规律,并采用熵变方程法进一步描述海洋环境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广东沿海经济带以第二和第三产业为主导,经济增长速度快,但海洋污染物排放量逐年增加,其中珠三角是海洋污染物排放的主体区域;广东沿海经济带海洋环境与经济增长的EKC曲线因主要海洋污染物类别和地区的差异而呈现线型、"倒U"型、"N"型和"倒N"型等不同形式,整体海洋环境污染与人均GDP的拟合趋势表现为单调递增的线性变化,海洋环境污染程度随经济增长而显著加剧;广东沿海经济带海洋环境与经济增长处于严重不协调状态,经济增长与海洋环境质量的变化方向相反;亟须优化调整广东沿海经济带的产业分工布局,强化海洋环境保护制度保障,构建和完善海洋环境与经济增长的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3.
塑料垃圾已成为目前海洋环境中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在陆地上被称为“杀羊不出血的软刀子”,在海洋中被叫做捕杀哺乳类动物的“恶魔”。大量事实证明,海洋中的塑料垃圾对海洋环境、海洋生物构成了严重的潜在威胁,是当今海洋环境中不可忽视的一种新型污染物,已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1986年4月在美国加利福尼亚举行了专门讨论塑料垃圾污染海洋的首次会议。  相似文献   

4.
自1978年创建渤海海洋环境监测网以来,我国海洋环境事业已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海洋环境监测网络系统。随着沿海经济的迅速发展,海洋环境监测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其中最突出的是强化生态监测。 就一特定区域海洋环境中污染状况的监测而言,一般应该首先考虑污染物来源、入海量、污染物种类,然后监测这些污染物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在环境总体监测过程中,不仅要考虑水  相似文献   

5.
治理湛江海湾的环境污染,维护湛江海湾的生态平衡,对综合开发和持续利用海湾环境资源与自然资源,促进湛江城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湛江海湾的综合开发、治理与生态保护,首先有赖于国家海洋综合开发的环境与发展政策体系的构建与完善。而地方性的海洋环境与发展政策则是国家海洋综合开发的环境与发展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更有利于国家海洋环境与发展政策体系的进一步完善。环境资源政策(含规章、制度、标准)不仅是湛江海湾环境与发展政策体系的关键内容,也是湛江海湾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湛…  相似文献   

6.
《海洋世界》2007,(5):6-6
海湾海洋环境保护组织秘书长阿卜杜拉赫曼·奥迪日前表示,在海湾水域游弋的大量外国军舰正在成为当地海洋环境的最大污染源之一。  相似文献   

7.
近岸海域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多年来在近海和近岸海域进行的水质监测和其它随机性监测的结果表明,我国近岸海域海洋环境日益恶化,污染加剧,生态系统退化,并使外海受到威胁。污染物主要来源于陆源排污,主要污染物是无机氮、无机磷和石油类。 海洋环境的恶化引起了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还在70年代初,我国就从控制污染源排放着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飞速发展,我国持续不断地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不可避免地导致资源的过度开发,使海洋环境遭受污染损害。在海洋环境污染物中,陆源污染物约占80%,是最主要的污染物,因此防治陆源污染是保护海洋环境的关键步骤。目前我国防治陆源污染的法律制度有所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须对防治陆源污染物对海洋环境污染损害的法律制度进行分析,并针对其中的问题加以完善。文章论述陆源污染物的概念和种类,分析目前我国防治陆源污染物对海洋环境污染损害法律制度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主要包括修订或重新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完善有关法律责任、完善公众参与制度。  相似文献   

9.
为保障渤海海域的污染物控制和生态环境保护,文章基于已有监测数据,分析渤海海域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PAHs、LPAHs、HPAHs和CPAHs)的分布、来源及其与沿岸陆地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PAHs、LPAHs、HPAHs和CPAHs含量最高的海湾分别为莱州湾、渤海湾、辽东湾和渤海湾,3个海湾均以LPAHs为主;PAHs及其各类组成的来源主要包括入海河流携带的陆源污染物,海流输送并沉积的泄漏原油以及港口、城市和工业基地的排放污水;PAHs的分布受沿岸土地开发利用以及工业和城镇建设等人类活动影响较大,且沿岸土壤中的PAHs对海洋环境造成破坏。  相似文献   

10.
海洋环境污染是当前全球性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的普遍关注,而我国近海海洋环境污染较为严重,海洋环境呈日趋退化状态。湛江市港湾同样面临着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湛江作为我国南方重要的港口城市,是沿海14个对外开放城市及我国47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之一,又是我国著名的糖业、盐业、渔业、热带作物种植和海洋石油勘探基地。湛江市三面环海,海岸线长,港湾优良,岛屿多,滩涂广,海洋资源丰富,是广东乃至全国的海洋大市。因此,对湛江市海湾环境问题进行探讨则显得很有必要,以便能更合理地采取措施防治海湾环境污染,更合理地利用…  相似文献   

11.
微塑料在海洋中的分布、生态效应及载体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微塑料通常被定义为最大尺寸小于5 mm的塑料碎片.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微塑料在海洋环境中广泛存在,引起了人们对其潜在影响的关注.由于粒径较小,微塑料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入水生生物体内,沿着食物链迁移、传递,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与稳定.在海洋中长期停留的微塑料会吸附环境中的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和微生物等,加剧微塑料对海洋生物的毒性作用.本文综述了海洋环境中微塑料的污染特征,微塑料对海洋生物行为、生理等的影响,以及微塑料与微生物、其他污染物的相互作用和复合效应,并对微塑料对海洋环境及生物影响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随着海洋经济的发展和近海生产活动的急增 ,我国近海约1/3海域均受到污染 ,特别是河口、海湾和近岸海区污染更加严重 ,需要对这些海区的海洋环境参数进行长期、同步、自动监测 ;在海洋军事上 ,准确、可靠的海洋环境数据是必不可少的战略服务资料 ,将大大提高海上作战能力。因此 ,国家863计划海洋监测技术 (818)主题的近海环境自动监测技术的课题中 ,列有海床基海洋环境自动监测系统的研究项目。该监测系统是置于水深大约50m的海底边界面上 ,用于监测海洋环境要素的装置。通过本课题的实施 ,将使我国的海洋环境立体自动监测技术…  相似文献   

13.
海洋塑料作为一类具有潜在生态风险的污染物,已经引起了研究人员的重点关注。大到数米的塑料垃圾,小到微米级的微塑料,塑料污染物以各种形式在海洋环境中广泛存在。因能长期以固体形式赋存于海水和沉积物中,塑料污染物比溶解性污染物更难在海洋介质中均匀分散;但近年来,各项调查活动却在远离塑料来源的大洋、极地和深海中均发现了塑料污染物,这显然与塑料在海洋环境中的迁移息息相关。一方面,海洋中塑料污染物的分布和迁移受到塑料自身性质以及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针对海洋塑料污染物设计监测方案时,有必要通过对这些因素的研判,规范和优化采样方案,有效提高采样代表性。另一方面,了解海洋塑料污染物迁移和归趋的影响因素,也是预测塑料污染物蓄积和富集的海域或层次,推断其在海洋生境中的暴露情况,进而预测其潜在风险的必要前提。本文归纳了海洋塑料污染物迁移规律的相关研究,分析了影响海洋中塑料污染物水平和垂直分布的因素,总结并列举了在海洋水体和沉积物介质中塑料污染物监测活动的常用采样方法,分析了塑料污染物监测活动方案的制订依据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4.
随着沿海城市工业、养殖业及船舶运输业的发展,大量的重金属进入到海湾并迁移到沉积物中,海湾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已经成为一项突出的海洋环境问题。重金属污染不仅会对海洋沉积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还会随着食物链富集并危害人类健康。文章比较分析了中国海湾沉积物重金属的含量、时空分布特征、赋存形态、来源以及污染评价,以期全面了解海湾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现状与发展趋势,为海湾重金属污染防治及生态修复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15.
围填海对海洋水动力与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近10年来,中国海岸带围填海活动呈现出规模大、速度快的发展态势。围填海能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但对海洋环境与生态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针对围填海对海洋环境和生态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分别从水动力和生态系统两个方面进行了概述。围填海改变了海洋的自然几何属性(原始岸线、地形地貌、海湾面积),引起水动力环境的变化(潮汐系统和海湾水交换能力),进而影响了海湾的环境容量;围填海破坏了生物栖息地、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影响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稳定性;水动力与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可显著影响到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加速富营养化进程,恶化水质,增加生态灾害风险。目前,围填海后的生态修复策略主要有增加生物量、建设自然保护区、退陆还海3种方式;而生态补偿策略则多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生境面积的大小为线性关系”,通过对其经济价值的量化后进行生态补偿与实施相关政策。国际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量化参数逐步纳入实际管理,并在线性关系研究的基础上,逐步纳入一些非线性的理念,使生态补偿机制更为合理化;而我国对于围填海生态效应的定量化研究及科学理论在管理政策中的实际应用仍亟待提高。整体而言,全面、准确地评估围填海对海洋环境与生态的影响离不开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与融合。  相似文献   

16.
根据2021年威海西北部污水排海口附近海域水质监测结果,对海水水质现状进行了评价;结合2007年调查水质监测结果和2017—2021年连续监测数据,分析了污水排放前后和近年附近海域海水水质的变化趋势;采用Mike 3三维潮流和污染物扩散耦合模型,预测了污水排放量增加(提量)、污染物排放标准提高(提标)后排放污水中COD、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对海洋环境的影响范围和程度。结果表明:研究区海水水质较2007年略有下降,但排水口处及外侧海域大部分站位符合海水水质二类标准,海水水质状况相对较好,威海污水处理厂多年污水离岸深水达标排放对区域海洋环境的影响较小。污水处理厂提量、提标改造后,特征因子中仅无机氮扩散范围略超原污水排放混合区用海范围,不会对研究区水质环境造成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白树猛  田黎 《海洋科学》2010,34(1):80-83
伴随着社会经济和工业的快速发展,人口的不断增长,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也越来越多,这些废弃物的绝大部分最终直接或间接地进入海洋.当这些废物和污水的排放量达到一定的限度,海洋便受到了污染.污染海洋的物质众多,按污染物的性质和毒性,以及对海洋环境危害方式,大体可以把污染物分成以下几类:一是营养盐类和有机物质,如工业排出的无机氮、磷酸盐等,生活污水中的粪便、洗涤剂等;二是重金属和酸碱类物质如汞、铜、锌、镉等重金属,以及砷、硫、磷等非金属和各种酸碱;三是有毒化学制品,主要是化肥和农药的残留物[1,2].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船舶对海洋环境造成污染的主要物质:石油及其制品、散装有毒液体物质、包装有害物质、生活污水、船舶垃圾和有害排气等方面分析了船舶对海洋环境造成污染的途径,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船舶防污染管理措施,以限制船舶污染物排放,保护海洋环境。  相似文献   

19.
排入海洋环境中的大多数化学制品的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与其所在的沉积物有很大的联系 ,这些沉积物可以与污染物相混合并通过它们在水中的运动搅动输运这些污染物从而使污染效果扩大。沉积物运动所产生的影响在河口浅水区域尤其突出。因此 ,已经广泛应用沉积物来确定污染物的来源、测定它们的浓度范围、判断水生系统的环境质量。与大陆边缘和河口环境污染相关的问题之一就是对污染物来源的确定。KrumgalzBS (1 993 )和HopkePK(1 983 )对区域性海洋环境中的这个问题进行过讨论 ,他们都是以假设为基础 ,假设如果任意一个特定地区的相同来源的…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2008—2010年天津近岸海域调查站位水质、沉积物各项污染物指标、海洋生物指标监测情况,对天津近岸海域的海洋环境现状进行综合评价,得出了近几年天津近岸海域水体富营养化比较严重,氮、磷比例失衡,海洋生物多样性指标偏低的结论。分析各项污染物超标的主要原因是人为过度的向海洋排放各类污水、废弃物,使得海洋环境遭到污染,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据此,提出加大海洋环境保护宣传力度,主管部门加强海洋环境监管,严格执法、加大生态保护力度,重点治理陆源排污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