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渤海潮混合数值模拟 Ⅰ.渤海主要半日分潮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渤海为内陆海湾,仅以一海峡与北黄海相通。天体引力作用下的周期性海水运动是渤海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之一。因此,研究渤海潮流对污染物稀释扩散,迁移输送的规律是环境保护研究工作中的重要课题。渤海是以半日分潮性质为主的海域。因此本文着重讨论渤海半日分潮的数值模拟问题,以便在此基础上求解扩散方程式,进而得到污染物在主要半日分潮流作用下的空间分布状况。  相似文献   

2.
渤海近岸海域石油类污染变化趋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亮 《海洋与湖沼》2014,45(1):88-93
利用渤海海域多年来的环境监测数据,采用趋势变化图和Mann-Kendall统计检验法分析渤海近岸和各主要海湾河口海水、沉积物和贝类中石油类污染的变化趋势,并初步分析污染的来源。结果显示:沉积物和贝类中石油类的含量和超标率多年来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海水变化则不够明显。由于石油类不易滞留于水相中,却倾向与沉积物结合或者富集于生物体内,因此沉积物和生物稳定地指示了海洋环境中石油类污染的变化情况。各主要海湾河口Mann-Kendall趋势统计结果显示:辽东湾、渤海湾、黄河口、莱州湾和大连近岸沉积物中石油类均呈现显著上升或者上升的变化趋势。渤海石油输入来源分析表明,陆源排污尤其是河流仍然是海洋中石油类最直接和最主要的来源,应该实现陆海统筹,实行总量控制。另外渔船排放石油类的量近年来增长较快,由于渔船属于线源排放,其污染面广,治理和清淤难度较大,因此也需要引起有关部门重视。  相似文献   

3.
环渤海地区是我国北方经济发展的重心之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陆源污染物大量入海、海洋污染事故频繁发生、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等,均给渤海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文章从渤海海洋环境污染的主要问题入手,分析污染治理措施及其效果,提出渤海海洋环境保护的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4.
渤海水交换的数值研究-水质模型对半交换时间的模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介绍了几种关于水交换的概念和模型。认为以水质模型模拟半交换时间研究海域的水交换能力更全面、客观。对渤海水交换的研究表明 ,由于渤海环流结构及季节变化 ,使得渤海 3个海湾及渤海中部交换能力相差很大 ,莱州湾交换能力最强 ,辽东湾特别是其西部海域交换能力最弱。交换时间与物质初始浓度无关 ,与投放时刻、外源强迫密切相关。在治理渤海环境时 ,应分区进行 ,注意选择污染物排放时间和位置  相似文献   

5.
为保障渤海海域的污染物控制和生态环境保护,文章基于已有监测数据,分析渤海海域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PAHs、LPAHs、HPAHs和CPAHs)的分布、来源及其与沿岸陆地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PAHs、LPAHs、HPAHs和CPAHs含量最高的海湾分别为莱州湾、渤海湾、辽东湾和渤海湾,3个海湾均以LPAHs为主;PAHs及其各类组成的来源主要包括入海河流携带的陆源污染物,海流输送并沉积的泄漏原油以及港口、城市和工业基地的排放污水;PAHs的分布受沿岸土地开发利用以及工业和城镇建设等人类活动影响较大,且沿岸土壤中的PAHs对海洋环境造成破坏。  相似文献   

6.
由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为总指挥,环渤海地方海洋主管机构共同组成的渤海联合执法行动总指挥部,1998年对渤海海域海洋倾废、石油勘探歼发、海域使用、海岸侵蚀、重点排污口和海洋自然保护区及涉外科学研究等进行全面检查监视执法。 经监测调查,环渤海沿岸共有54个主要排污口,近年来每年排入渤海的污水量约28亿吨,污染物超过70万吨。渤海综合污染指标仅  相似文献   

7.
渤海作为我国唯一的内海,自然资源极其丰富,渤海沿海地区有着浑厚的工业基础以及绝佳的地理优势,海洋经济发展速度十分迅猛。但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生态环境与开发利用之间的矛盾也日益激化,海洋资源开发强度高、利用方式粗放,陆源污染物排放总量久居不下,重点海湾环境质量未见根本好转,环境风险压力有增无减,生态环境整体形势依然严峻。文章介绍了渤海地区的发展现状,分析渤海与濑户内海的相同与不同之处,以便于借鉴日本濑户内海的治理措施以及立法经验,深刻剖析我国海洋环境保护立法的不足,并提出健全制度体系建设、完善海洋环境管理体制、调整渔业发展、提升海洋生态预警能力监测等建议,以期总结出适合我国渤海环境治理的海洋规划方案,从而挽救渤海的生态环境,恢复渤海往日的生机。  相似文献   

8.
《海洋信息》2000,(3):32-32
目前,渤海每年接纳28亿吨废水,各类污染物70多万吨。据对环渤海11个城市的临近海域监测,仅有两个城市的临近海域大体保持一类海水水质,其余9个城市的临近海域均为三类或超三类,海水水质日趋恶化。环渤海地区企业污染物直接排海是导致渤海海洋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海洋约占地球总面积的3/4,是地球上最大的水体。海洋与人类有着密切依存关系。然而海洋正遭到污染。由于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排入海洋大量的有害物质和能量,超过了海洋自净能力,改变了海水或底质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性状。海洋污染的主要来源有:工业废水、废渣的排放和倾倒;生活污水、垃圾、农药的排放和倾倒;船舶排放的废水油和废物以及油船事故;海底石油开采渗漏的石油及其它有害物  相似文献   

10.
为深入研究渤海微塑料污染的动态变化趋势,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渤海沿岸陆源入海以及渤海海峡处微塑料的输运路径进行追踪模拟,探讨了不同季节微塑料的输运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模拟结果表明:渤海沿岸与渤海海峡处微塑料的输运速度与输运方向受季节性风海流影响明显。陆源入海微塑料大多沿岸输运,向渤海中部输运扩散的能力较弱。渤海海峡处的微塑料在夏季和冬季呈现"北进南出"的输运趋势。来自黄海的微塑料较少能深入渤海内部,大多在海峡北部积聚或沿辽东半岛北上输运,而源自渤海的微塑料受海峡南部群岛阻隔的影响,仅有少量微塑料能输运至北黄海。渤海三个海湾的近岸区域与渤海海峡处易发生微塑料的积聚。  相似文献   

11.
渤海海冰工程设计特征参数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李志军  王永学 《海洋工程》2000,18(1):61-64,69
以我国30余年渤海海冰分布、生消规律的调查研究和近10年来海冰物理和力学性质、海冰工程设计参数等应用研究成果为基础,归纳了渤海海冰的基本特点,统计出渤海沿岸海洋站及海上海冰的冰期、冰量、冰厚等时空分布特征值,结合国内外海冰物理和力学试验研究结果,总结出渤海海冰物理和力学设计特征参数。  相似文献   

12.
正确地模拟出渤海潮流场是解决渤海污染扩散数值计算的关键问题,而在潮波数值模拟中,主要是如何正确地选取适合渤海区域自然条件的糙度系数和水平粘滞系数。我们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求出了渤海潮波数值模拟较好的糙度系数和水平粘滞系数,并对数值模拟中选用的空间网格大小、时间步长以及不同边界的划分进行了数值试验。另外,  相似文献   

13.
为制定更为有效的环境保护策略,提出将污染风险与海洋生态系统功能价值分别进行评估,然后将两者相结合进行海洋环境综合评价,进而确定评价海域的管理优先级。通过对渤海内各海湾污染风险和海洋生态系统功能价值的综合评价,得到辽东湾管理优先级最高,其次是莱州湾及渤海湾,依此可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策略。上述综合评价方法和管理策略可供政府有关部门制定海洋环境保护政策时参考。  相似文献   

14.
渤海沉积物重金属环境质量评价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渤海404个站位的沉积物重金属元素含量与分布特征,通过潜在生态风险、地累积指数等指标定量评价了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环境质量,利用富集因子和主成分分析法,对影响渤海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分布特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渤海湾重金属元素平均含量最高,渤海海峡最低;渤海Cd具有强潜在生态风险,Hg具有中等?强潜在生态风险,总潜在生态风险程度为中等;Cr和Ni的少量站位超过毒性阈值上限,其余重金属污染物含量均低于毒性阈值下限,表明渤海发生沉积物重金属的毒性污染的概率很低。沉积物中粒度效应控制的重金属元素含量对渤海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元素的分布具有主要影响,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污染主要是Cd,主要分布于辽东湾的锦州湾和复州湾,其次通过河流进入海洋的Hg对黄河三角洲及莱州湾有重要影响,亟需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5.
林婉妮  王诺  吴暖 《海洋科学》2018,42(3):46-52
不同海域所面对的污染风险及各自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均不相同,因而在环保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应制定更有针对性的管理优先级和环境保护策略。文中以我国渤海为例,分别对渤海内各不同海湾的污染风险和海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表明,辽东湾的管理优先级最高,其余依次是莱州湾和渤海湾。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不同海湾特点的管理策略。文中提出的方法和思路对于如何有效制定海洋环境保护策略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文章在分析环境质量公报、中国水污染地图和海洋环境污染的案例时发现,陆源污染物导致海洋生态环境破坏的问题已非常严重。研究发现:第一,根据水污染地图的标注信息,发现沿海地区污染企业分布密集,企业承担环境责任状况欠佳。第二,沿海企业排放的污染物进入海洋形成海洋环境污染问题,该问题具有不在场污染的特征。第三,政府部门是实施环境保护与治理的直接行政力量。  相似文献   

17.
重金属的存在形态与生态毒性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近年来,由于工业的发展,人类向环境中排放的重金属污染物日益增多,所有污染物的最终归宿是占地球表面积71%的海洋。这种污染已经直接或间接地对人类健康和各种生物造成了威胁。因此,海洋污染尤其是重金属污染的地球生物化学和生态毒理学吸引了众多的化学、生物、环境工作者的兴趣。近年来,关于重金属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方面有许多工作,发表的文献已有数百篇,重金属形态与其生态毒性关系主要是从化学的角度出发,探索重金属  相似文献   

18.
趁联合国“世界环境日”25周年之际,再写有关船舶污染海洋的法律问题,笔者认为有必要提醒人们,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决不能忽视船舶污染给海洋带来的严重后果。海洋是人类生存发展的一个重要自然基础,海洋的生态环境平衡与人类的发展息息相关。当今,在人类科技迅猛发展时期,人类的开发从陆地延伸于海洋。自本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海洋正逐步承受着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破坏,这个事实已引起了国际上的关注。造成海洋环境污染的原因有多种多样,最为普遍的是陆源污染物排放,海洋资源开发勘探污染排放,船舶污染物排放及船舶事故造成污染。这些污染源直接或间接的排入海洋,己造成或可能造成海洋环境的污染和海洋  相似文献   

19.
一、前言近岸水域的水质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蓬勃发展,污水不断排入海洋,污染了海洋环境。尤其是海湾的水质污染状况更为严重。为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深入了解水质变化状况,作出海洋污染治理防护的全面规划。首先,应明确海水中污染物的迁移扩散规律,认识污染排放与海水之间的关系,确立海洋污染水质模式。八十年代初,由中村武弘等根据parker和柏井提出的海水交换率,运用连续方程式,  相似文献   

20.
渤海是我国的内海,由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特点及渤海沿岸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导致的污染排放和生态破坏,渤海已成为我国污染最为严重的海区之一。“十五”期间虽然各级部门为渤海环境治理做出了大量努力,但渤海环境状况仍在进一步恶化。如污染总面积虽无明显的增大趋势,但近岸海域的污染程度显著加重;从赤潮发生情况来看,虽然近年来赤潮年发生次数在逐渐减少,但赤潮面积总体上呈增大趋势,而且有毒藻类引发的赤潮次数和面积大幅增加;从渤海的主要富营养化物质变化来看,近年来渤海近岸海域其浓度呈加速增大趋势;从污染源变化来看,海上污染源的增速明显高于陆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