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8篇
海洋学   4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新土地分类在南海区1∶1000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中的应用,采用文献分析法和实例验证法,探讨其在大比例尺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新土地分类在使用中存在诸如分类层次数目少且略显粗糙以及界线不严谨等问题。提出建议:增加分类层次熏进一步细化分类;更清晰表达地类涵义以及统一分类标准等。  相似文献   
2.
从发展模式及其变迁的全新视角研究快速工业化区域土地利用变迁,有利于深刻揭示发展模式对区域土地利用变迁的重要影响机制,从而为制定合理有效的调控对策提供理论依据。文中利用历史普查、更新调查和逐年统计数据,结合卫星影像资料和实地调研,在简要分析典型案例区域佛山市南海区耕地变化和建设用地扩张时空特征的基础上,重点从发展模式及其变迁的视角,综合研究快速工业化区域土地利用变迁的动力机制与过程,并进一步探讨新形势下区域发展与土地利用的耦合调控对策。  相似文献   
3.
中国最早发现和开发利用南海及其诸岛,南海之名始见于周朝,距今3 000多年,至秦汉时,已开发南海至印度洋的航运和商贸事业。南海诸岛和南海部分海域属于中国领土和海疆,标示在中国出版的地图中为断续国界线。南海周边国家关系历来大多处于和谐状态,其中秦汉南海海上丝绸之路和明朝郑和船队下西洋为其中显著发展的和谐时段。而自中世纪以来,域外强国侵入南海,使南海区域在相当长时间内处于严重不和谐状态。其中,15―19世纪,欧美殖民主义者侵占南海周边各国。20世纪上半叶,日本殖民主义者开始侵占中国南海诸岛,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吞占了整个南海区域;20世纪下半叶,法国和美国相继挑起印度支那战争和越南战争。南海周边部分国家霸占中国南海诸岛许多岛礁,并在其上建筑和扩建机场及港口,扩军备,分割其海疆并掠夺其海洋石油天然气资源。中国必须开展积极的外交和军事活动,尤其是加强国防建设,在南海诸岛建设海空军基地,才能保护中国南海油气和渔业资源的开发和运输畅通,并尽早收回全部岛礁主权,使南海周边国家愿意“共同开发”,创造和谐的南海。  相似文献   
4.
王涛  武友德  李君  叶帅  崔红茶 《热带地理》2022,42(7):1050-1060
“人类世”以来,南海海域因周边或域外大国等地缘行为体的介入,使地缘环境变得错综复杂,中国海洋权益不断遭受限制、挤压和挑战。文章从自然和社会基因子系统的地理环境、地缘关系和地缘结构出发,以地名为逻辑起点划分古代-遗传形地名DNA、近代-变异形地名DNA和现代-复合形地名DNA三种类型,构建南海诸岛海域地名国别地缘环境分析框架。结果表明:1)南海诸岛海域地名是在自然基因子系统和社会基因子系统交互耦合作用下形成的。2)因果关联作用下,南海诸岛海域地名遵从“主人―他人―主人”的历史演变规律,导致地名基因在转录和表达上呈现遗传、变异和复合的过程;建构作用下,周边或域外大国以非法手段构建多边争夺南海海洋资源和海洋权益的新型地缘关系。3)南海诸岛海域地名基因在转录与表达上是空间与物质显性基因和理念与历史演变隐性基因的交互耦合过程。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对南海诸岛的命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刘南威 《地理科学》1994,14(2):101-108
  相似文献   
6.
南海湖沉积物重金属形态分布及其对水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包头市南海湖沉积物中Cu、Pb、Zn、Cd的形态、AVS和SEM、上覆水、上覆过滤水及沉积物间隙水重金属的系统分析,结合南海湖为黄河新成牛轭湖的特点,与黄河进行了对比,研究了重金属在固、液两相间的迁移转化规律,结果表明南海湖与黄河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残渣态非常接近,反映了沉积的同源性,Pb和Cd次生相则明显在南海湖发生富集,上覆水中重金属81.0%以上均结合在悬浮物上,南海湖水质长期Cu超标的现象是由沉积物的释放造成的,研究证明间隙水为重金属向上覆水迁移起到桥梁通道作用;有机络合物的络合作用超过AVS的沉淀作用,是导致Cu向水相扩散迁移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究包头南海湖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和物种与生境之间的关系,于2018年11月和2019年1月、3月分别对南海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调查分析,得出南海湖冻融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为绿藻硅藻蓝藻型使用改进的Levins公式和Petraitis指数测定了南海湖冻融期优势种的生态位量度结果显示:在不同生境条件下,物种生态位宽度存在季节性变化,同样,生态位重叠也随季节变化而变化随着湖面冰冻,多数浮游植物生态位宽度有所下降;结冰期生态位重叠程度最高,融冰期生态位重叠程度最低综合冻融过程优势藻种生态特征,绿藻门的四尾栅藻(Scenedesmus quadricauda)是冻融过程中最主要优势种,优势度、密度、生态位量度均优于其他优势藻种,能充分利用环境资源,更具竞争力优势种与环境因子的灰关联分析显示,p H是影响浮游植物优势种数量的主要相关因子.  相似文献   
8.
用湖南海泡石粘土做室内造浆试验和在南海油田进行钻井泥浆试验,分析和试验表明,该粘土的主要成分为海泡石、石英、滑石和少量方解石,不同粒度对其造粒性能有一定的影响;在NaCo和Na2CO3溶液中均可高度分散并建立起较稳定的粘度,但在造地要求有较强的剪切力,在该油田进行泥浆试验基本达到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9.
边疆安全是中国安全的重要组成,囿于历史累积和发展中新生矛盾,需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重塑中国边疆地缘安全.中国陆疆问题已由早期的勘界、民族与经济落后问题演进为民族自治、经济发展与跨国极端宗教势力渗透,这在西北边疆尤为突出;中国海疆问题始终被勘界、海洋资源利用与权益治辖以及个别强国(或其依附国)海军侵扰所困,这在东海与南海日益显著.日益趋向复杂化的中国陆疆与海疆问题,既使中国边疆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日益脆弱,又离散边疆居民中华文化认同度,甚至使个别边疆问题转换内地稳定问题.研究认为边疆问题主要通过事件自身性质及其在互联网与新媒体传播的瞬时蝴蝶效应、周边邻国政局动荡/大国侵扰的边界效应和国际社会对中国和平崛起的不信任效应等方式作用于国家安全,侵蚀中国发展的经济、社会、政治成效与国际形象等.  相似文献   
10.
基于 sCHIsM 模式建立南海三维流场模式,进行了设置 g 坐标 、sZ 坐标与局地 g 坐标的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 在不加同化条件下, 垂向坐标对南海斜压环流和海温模拟有比较明显的影响, 在越南外海尤为显著, g 坐标和局地 g 坐标能 够较好地模拟出越南外海的涡旋, sZ 坐标对涡旋的模拟效果比较差, 局地 g 坐标对海温的模拟效果最好, 而 g 坐标对海温 的模拟结果最差。总体而言, 局地 g 坐标可以兼顾南海斜压环流和海温模拟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