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地球物理   2篇
天文学   1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体验经济赋予了民族文化旅游产品新的内涵,也促使民族文化旅游产品的体验化设计成为必然.民族文化旅游产品体验化设计应遵循产品独特性、体验主题化、高度参与性、文化真实性的原则,从体验主题的确定、体验氛围营造、体验活动的策划、体验线路的安排和旅游纪念品的设计等5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2.
In the past 125 years, more than 70 authors have published ideas for keeping time on Mars, describing how to divide the Martian day and Martian year into smaller units. The Martian prime meridian was established in the mid-19th century, and the design of the Martian clock has been standardised at least since the Viking missions of the 1970s. Scientists can tell time on Mars; however, despite the constant stream of data that is downlinked from Mars these days, there is still no standardised system for expressing the date on Mars. Establishing a standard epoch—at a specific time of year on Mars, and a specific Martian year—should be the next priority in Martian timekeeping as a minimal system required for the physical sciences. More elaborate ideas, including the number and length of weeks and months, and names thereto, can be deferred for the present, but may become important considerations in coming years.  相似文献   
3.
何玉囡 《天文学报》1995,36(3):321-330
本文分析了傣历纪元纪时法中的一些基本算法,给出了计算闰月总数的修正公式,编制了计算傣历的程序,计算了傣历1283-1402年(公元1921-2040年)年历表,并对傣历与农历的月序比较提出了新看法。  相似文献   
4.
元代郭守敬等1280年编制的《授时历》是中国本土科学家研制的最后一部历法,具有极高的精度。采用其仍可预报2012年5月21日发生的日食,其预报北京地区的见食情况时食甚时刻误差4 min,食分误差为0.04。给出了《授时历》推步的1990~2050年北京的见食情况及精度,其中食甚时刻的标准偏差为103.04 min,食分的标准偏差则不低于0.33。通过考察1280~2050年间186个日食计算结果,可得出《授时历》自行用以来推步日食的误差,考虑到存在错报(不可见)和漏报因素的影响,其食甚时刻和食分的标准偏差分别不低于50.65 min和0.19;同时指出,随着行用时间的延长其推时误差也逐步放大。  相似文献   
5.
阿昌族有独立的语言而没有文字,是否有传统的天文内容,过去还未有人进行发掘。我们首次从实地调查的结果得知,阿昌人中流传的对宇宙的解释,属于天文学发展初期的认识。大约从明朝改用农历后,还保留有4个传统节日和部分原始信仰。从六月火把节和十月会街节推断,其原用历法是将一年分成10个月的“十月太阳历”,两个节日是源于“十月历”的冬夏两次过新年。崇拜太阳而不崇拜月亮可作为旁证。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武成》历日的分析,发现它对月相术语有一定的限制的作用。既生霸、既死霸是相距半个月的相对两点,而既死霸只能在阴历17-19日。“周历建子”并非金科玉律。很可能在西周时期并没有有效的置闰方法,因而并没有固定的“建正”,而是在亥、子、丑、寅间游移。以上两点认识可能对于西周年代学研究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7.
十月历在历史上的存在,已有彝文文献的发掘证据,并可从中窥视其演变脉络。原是1年分成阳年和阴年两半,以五行循环2次或以十兽纪月;继而改以五行代表三季,每季含阳和阴2个阳历月分;受汉族农历影响后,再把五季改造成四季,吸收十二生肖纪日纪年,改以数字纪月,为过渡到改行十二月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论证一行《大衍历》(A.D.729)的二次不等间距插值法和刘焯《皇极历》(A.D.604)的二次等间距插值法的实质完全相同,并没有一般所说的推广意义;否定了以往人们关于一行有意识地应用了三次插值法近似公式的说法.  相似文献   
9.
云南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在天文方面呈现为“物候历”、太阳历和阴阳合历等等,曾在历史上长期并存使用,与各个民族的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这种现象与民族的迁徙紧密联系,早期的越人和羌人迁徙云南,可追溯到战国时期,甚至是新石器时期。大规模的迁徙意味着文化的迁徙,迁徙可促进文化的发展,也可使文化倒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能否与外界进行交流,吸取先进的成分来发展自己。认同他人的某些传统内容,也会形成地域性的共同文化现象,除历法外,鼓文化也是典型例子。  相似文献   
10.
论彝族新年     
彝族在一年内要过两次新年,是源于传统的天文历法十月太阳历中原始的阴阳观念,上半年1至5月为阳年,下半年6至10月为阴年。十月历的创立原是以观测太阳回归年的时间长度为基础,参照北斗星座的斗柄指向,制定每月36天、10个月360天、剩余5至6天安排过新年的太阳历。本文对北斗星座存在着岁差和自行等问题进行了讨论,证明其不可长期定季节。十月历的原貌应是观测太阳达到北、南回归线时,分别以夏至日、冬至日作为阴年和阳年的开始,冬天的新年十月年占有4天余日,夏天的新年火把节占有1至2天余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