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云南天文台高分辨率斑点成像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忠  邱耀辉 《天文学报》1998,39(2):217-224,T002
本文报道了对天文目标:双星ADS16800、ADS16173,三星Hu66(ADS11344)和Hld171(ADS16648)进行的斑点成像观测及测量结果。介绍了所用的二维光子计数斑点像探测系统的性能,分析了探测系统的光子噪声、附加噪声和其它更复杂的噪声对斑点图的平均功率谱和重谱的影响。在讨论了改正重谱中的噪声偏差项时提出了对重谱基底施加正性约束的算法。测量的结果表明,实现了高精度的微射受限天文  相似文献   

2.
《大气一号》气球卫星轨道倾角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亚英 《天文学报》1995,36(2):200-207
引起《大气一号》两颗气球卫星(DQ-1A和DQ-1B)轨道倾角变化的摄动因素主要是太阳光压摄动、大气旋转和日月引力摄动。太阳光压摄动引起气球卫星轨道倾角增大,平均每天变化约0.0017,大气旋转引起轨道倾角减小,平均每天变化不到0.0001,但随着高度下降,变化量亦增大,陨落前达0.002。本文根据卫星轨道摄动理论,给出气球卫星轨道倾角变化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得到的分析结果为:(1)由太阳光压摄动  相似文献   

3.
本文作者用美国NRAO,GreenBank43m和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德令哈13.7m射电望远镜,对新近发现的水616—523脉泽相隔约1年的三次观测结果作了本地静止标准速度时变的研究,在分析实测结果时采用了参量LSR速度延展(Vspd),相继两历元观测的谱征峰值速度极差(DV)和速度位移(DV).结果表明可将分析样本归纳为两类:A类,微弱多数样本的速度时变给出的谱征位移显示脉泽结的替代效应.这种情况是在观测波束内存在若干未分解的脉泽斑引起的,主要受制于共同激发源的简单运动;B类,余下的样本给出较大的速度极差,呈现脉泽结整体的运动,涉及激发源的加速和减速以及抽运机制.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1800 ~1995 年的日长年均值( △ L O D Y) 观测资料表明:日长( △ L O D Y) 的十年波动明显大于观测噪声水平。用小波变换方法分析了△ L O D Y 观测资料, 表明△ L O D Y 的十年尺度的周期为60a ( 年) 和30a( 年) , 所对应的振幅为1 ms 和0 .5ms 左右。文中采用国际地球自转服务中心提供的( E O P C0497 的日长( △ L O D C0497) 序列以及由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和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 N C E P/ N C A R) 利用全球气象资料归算的大气角动量( A A M) 序列进行低通滤波分析, 日长和大气角动量在十年尺度上的波动不一致, 大气角动量只影响到日长短于年际以上时间尺度的变化。文中用理论近似来计算核幔电磁耦合力矩的轴向分量, 它与天文观测△ L O D 资料推出的力矩量级相当, 核幔电磁耦合假说可作为△ L O D 的十年尺度波动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5.
大气对地球自转参数(ERP)的高频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谢伯全  郑大伟 《天文学报》1996,37(2):113-123
本文采用1983—1992年期间由空间大地测量技术观测和归算的地球自转参数(ERP)序列,以及由全球气象资料归算的大气角动量(AAM)序列,分析和研究了大气对地球自转参数的日长变化(LOD)和极移(x和y)在一个月时间尺度以内的高频激发作用,得到的主要结果如下:1大气对LOD分量高频潮汐的估计值存在着影响,但是,潮汐形变参数k/c随时间和频率的变化却是受非大气因素的扰动引起的.2.大气可以解释30天以下LOD非潮汐的大部分变化.3.极移分量30天以内的高频变化也主要由大气激发.x分量与大气的相关性要强于y分量,而且更为稳定,主要表现为平均时间尺度约为27天的波动,大气对这个波动的贡献可达70%.  相似文献   

6.
介绍中法双方分别于1995年和1997年对DA型脉动白矮星G255—2进行的两次高精度的光电测光联合观测.在仔细的数据处理之后进行了多重频率脉动分析,得到了该星的本征脉动模式.同时,结合DA型脉动白矮星的理论模型进行了初步的星震学分析.  相似文献   

7.
中国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在《天文学进展》第3卷第4期(1985)、第7卷第2期(1989)9卷第2期O991)、第12卷第2期(1994、第15卷第1期(1997和第16卷第2期O998)登了本委员会提供的1187个天文学名词的推荐译名。现再推荐第八批103个,其中大多数是近现的天文学新词.希望读者在使用过程中对译名提出改进意见.第八批新词的提供者是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沈良照、李竟和刘以仲。ThesibDraftfortheChineser--Thanslat!onofSomeAs仓rono…  相似文献   

8.
“大吸引体”的新发现文成自从德雷斯勒(A.N.Dressier)等七人1986年提出在南十字星座方向,距离我们约2亿光年处存在着一个“大吸引体”(GreatAttractor)以来,究竟有没有这个大吸引体,国际天文界一直有不同看法(参见本刊1991年...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覆盖全天区的HB类星体表和ACO星系团表为样本,对不同类型的Abel星系团进行分类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星系团与类星体的成协有不同的特性.两样品的KS检验证实与Abel成协(或反成协)的类星体与全部类星体不是出自同一母体,说明这种成协(或反成协)是真实的,不是由投影效应引起的.进一步的计算得到,D4的Abel团对其周围成协类星体的密度增强因子q=1.089,R2的Abel团对其周围的类星体的吸收星等AB=0.09.  相似文献   

10.
给出了1997年4月15日至17日在北京天台用2.16m望远镜卡焦光谱仪观测获得的6颗激变变星(AB Boo,UX UMa,T CrB,AH Her,Z Cam和V426 Oph)及3颗相关天体(UMa3,EG UMa和Leo3)的CCD光谱,并同时拍摄了5颗晚型星(3Dra,v Vir,ψLeo,34Boo和36Com)的CCD光谱,作为晚型星参考谱,测量了观测样本星的Hα和近红外CaⅡ的三重  相似文献   

11.
元代郭守敬等1280年编制的《授时历》是中国本土科学家研制的最后一部历法,具有极高的精度。采用其仍可预报2012年5月21日发生的日食,其预报北京地区的见食情况时食甚时刻误差4 min,食分误差为0.04。给出了《授时历》推步的1990~2050年北京的见食情况及精度,其中食甚时刻的标准偏差为103.04 min,食分的标准偏差则不低于0.33。通过考察1280~2050年间186个日食计算结果,可得出《授时历》自行用以来推步日食的误差,考虑到存在错报(不可见)和漏报因素的影响,其食甚时刻和食分的标准偏差分别不低于50.65 min和0.19;同时指出,随着行用时间的延长其推时误差也逐步放大。  相似文献   

12.
布朗族使用傣历(祖葛历),以月份结合物候变化指导生产,生活中使用7d(天)为1轮的纪日制度,并将7个日名赋予不同寓意。这种状况可能距今只有200余年的历史,在此以前的历法,由于没有文字记录而被完全淡忘了,但从其先民的崖画和口头流传的传说中,有阴阳并重、同时崇拜太阳和月亮的内容看,是处于阴阳合历初期的“物候历”,其内容应与佤族(清朝时分化)的阴阳历相似。  相似文献   

13.
阿昌族有独立的语言而没有文字,是否有传统的天文内容,过去还未有人进行发掘。我们首次从实地调查的结果得知,阿昌人中流传的对宇宙的解释,属于天文学发展初期的认识。大约从明朝改用农历后,还保留有4个传统节日和部分原始信仰。从六月火把节和十月会街节推断,其原用历法是将一年分成10个月的“十月太阳历”,两个节日是源于“十月历”的冬夏两次过新年。崇拜太阳而不崇拜月亮可作为旁证。  相似文献   

14.
何玉囡 《天文学报》1995,36(3):321-330
本文分析了傣历纪元纪时法中的一些基本算法,给出了计算闰月总数的修正公式,编制了计算傣历的程序,计算了傣历1283-1402年(公元1921-2040年)年历表,并对傣历与农历的月序比较提出了新看法。  相似文献   

15.
作者曾在“<史记历术甲子篇>探讨”一文中分析了<甲子篇>的数学逻辑,提出完算完整的<甲子篇>历谱的方法。按照这种方法,现用计算机排算出一个76年周期的<甲子篇>四分法历谱以及同一时期的<太初历>八十一分法历谱,并与江曰桢、陈垣的历谱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6.
中国最早的观象台发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山西襄汾县陶寺镇附近发掘出距今约4000年的最早观象台兼祭祀台遗址,它是由观测点、夯土柱和柱间狭缝组成,用于观测日出方位变化,确定回归年长度来制订历法。模拟观测结果表明,位于东南和东北的二狭缝可准确测定冬至和夏至日期,而此二狭缝之间有10个土柱,应象征着视太阳向北和向南每位移一个土柱为一个节气。由此推之,帝尧时的历法特征是将一岁分成20个节气的阳历,上古时的阴阳五行历即十月太阳历是源于它奠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DCMT的主测微器采用一种活动V形光栅扫描模式。根据对人造准直光源像的测量分析,研究了主测微器扫描测量的系统精度。研究结果表明,主测微器系统精度优于0″.009,为天体位置的高精度测量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8.
哈尼族原始的历法,是将一年分成10个月、每个月固定为36天,另外5~6天余日用于过新年,简称十月历。在受到汉族的农历影响、接受了一年分成12个月的概念后,十月历与十二月历被混淆在一起,出现了有月份重叠的现象,即在生活中,注重以十二生肖纪日,以物候指导生产,纪月相当模糊,相差几天也无所谓的局面。 据哈尼族的神话传说和云南绿春县的白氏家谱分析,哈尼族从使用十月历转向接受十二月历的概念,约开始于公元14世纪,而后逐渐扩展开来,十月历渐渐被淡忘。但是,转向完全使用农历,却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直至1950年还没有完成这一转变过程,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极端缓慢,交通困难,很少与外部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19.
New achievements in lunar investigations by spacecrafts provide the reasons why some new international scale of special lunar time nowdays is under discussion. However, the introduction of special time scales for other celestial bodies would turn to be a complex affair. To document this point of view it is shown that, both for making precise astrometrical calculations and for creating a lunar calendar, it should be reasonable to make use of the generally accepted scales of terrestrial time; there is no real need to introduce any special lunar time unit. For calendar needs it is suggested to introduce a local scale of time based on count of the lunations and usual mean solar time units being used within the every lunation.  相似文献   

20.
〈史记-历术甲子篇〉给出了一个76年周期中各历年的年首,月数和冬至、但由于没有推大小月。闰月和24节气的方法。仍得不到完整的历谱、本义分析了〈历术甲子篇〉的基本条件,由此出发推导出原文的全部数据.分析原文的数学逻辑,同时发现原文所置的闰年也同样符合这一方法.本文按同样原则设想了置大小月,置24节气,置闰月的方法,这样方可得到完整的历谱.本文还对〈历术甲子篇〉的实用性和误差进行了讨论.指出简单易行的改进方法.并对中国古代历法的某些原则提出批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