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测绘学   14篇
地质学   3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3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我国在发展新常态与城市精细化治理背景下,对城市更新精准施策与量化评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更新过程与人、地、房的相互作用紧密相关。不动产登记数据包含丰富的人、地、房空间属性信息,能够在城市的建成环境评估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现有城市更新评估模型几乎均未使用这一数据支持。本文从大数据量化评估视角出发,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利用不动产登记大数据构建城市更新潜力评估体系,建立评估方法,并以南京市为应用案例,在街道(乡、镇)尺度上,对评估对象区域进行城市更新潜力的量化评估,实现精细化尺度的空间分析,辅助城市更新方向与选址,引导精准施策。  相似文献   
2.
为获取济南市城市更新所需的影像和数据,本文提出了利用综合性、创新性的测绘技术手段为济南市城市更新服务:利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对济南市每年列入省级、市级棚改计划内的测区(以下简称待更新区)进行实景三维建模,建立了一套城市待更新区实景三维模型快速生产的技术流程,并可在实景三维模型的基础上生产实景三维精细模型、正射影像图与数字线划图等成果,这些成果可为城市更新计划的制订、实施和拆迁补偿等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3.
国外商业绅士化研究进展及其对本土研究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洁  宋伟轩 《世界地理研究》2021,30(5):1096-1105
商业是城市中最活跃,并且对城市发展和空间重构产生重要影响的功能之一。近20年来,随着产业转型与城市更新实践,日益突出的商业绅士化现象愈发引起国外学术界关注。同时,多源数据和定量分析方法的利用,促进了商业绅士化专题研究逐渐增多。商业绅士化的发生背景、表现特征、推动主体与形成机制,以及商业绅士化导致阶层置换、加深种族隔离等社会空间效应是主要的研究内容。通过对国外商业绅士化研究文献的梳理,以期展示城市商业高档化重构的机理以及绅士化演进的复杂性。基于当前我国城市转型和消费转型的特征与趋势,尝试提出对商业绅士化本土研究方向和方法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徐姗  员鑫淼  邓羽 《地理学报》2023,(8):2092-2104
北京经历了增量时代转向存量优化并正处于空间更新提质的新阶段,而城市功能空间演进是发展转型进程的重要标志与空间载体。依据长时间序列的北京城市功能变化数据集,对空间演进的结构模式与聚合规律进行研判。研究发现:(1)北京城市功能演化主中心位于核心区并向东迁移;功能延展形成演化次中心与远郊中心,演化态势呈先聚集极化后趋于平稳。(2)功能空间格局的类型分异特征显著。(3)功能空间演进呈服务功能中心极化、产业功能梯序外溢和居住功能圈层分异的结构模式。(4)功能演进聚合规律包括职住分离是首都服务型单中心结构的空间响应、公共服务均等是城市居住空间品质升级的重要支撑和产业集聚与跃迁是城市产业空间迭代的关键路径。本文研究结果以期为城市功能空间的科学重构与精细化治理提供决策支撑与判据。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发展面临新增用地指标天花板,土地储备需要依托城市更新的规划导向,从过去“分散收储、零散出让、遍地开花”的模式,向“整体策划、成片改造”转变。本文以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为研究框架,从史密斯四要素及其互动关系的角度对土地储备政策执行过程进行剖析,认为城市更新背景下土地储备政策执行问题产生原因主要为:理想的政策文本缺乏、执行机构有效执行能力不足、目标群体复杂性高、执行土地储备的政策环境变动大。此可为土地储备管理工作的发展和完善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以佛山市“岭南天地”(祖庙-东华里历史文化街区)的“三旧”改造为案例,讨论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改造中城市更新概念的衍生、想象及认知局限性.尤其侧重于概念运用在历史文化名城老城核心区更新中的作用、价值及其在更新实践中的推动或限制因素.研究显示,“三旧”改造概念作为城市更新理念与佛山城市旧区改造的现实问题相互结合而衍生的“应景”产物,在运用中凝练了更新主体(地方政府)对旧区改造发展的愿望、想象和认知倾向.这使得“三旧”改造概念在历史文化名城城市更新中的应用存在部分的局限性.另一方面,“三旧”改造发展模式及其想象展望也可能只是地方政府及开发商谋求城市、产业发展和城市综合竞争力提升的一种手段.此外,研究显示,“三旧”改造概念只被地方政府和投资人用作组织与寻求他们各自关注点的一种达到目的的手段或技术,从本质上来说,这个概念对他们的吸引力在于与之相关联的资源,以及一种供使用、阐释、替换的语言.至于这个概念对历史文化名城城市更新的实用性,则似乎关注不够.  相似文献   
7.
城市更新过程中流动人口面临居住与就业的不稳定。本文构建流动人口居住与就业协同变动的理论分析框架,使用北京大样本问卷调研数据,基于双层级双变量离散选择模型,分析城市更新背景下流动人口居住-就业变动协同性及其与背景环境的关系。结果发现:流动人口的居住/就业变动概率远高于本地人口,城市更新对流动人口居住和就业的不稳定性影响更大;流动人口的居住变动行为与就业变动行为是相互作用的协同过程,单项变动极有可能引发双变动的调整。居住在城中村数量较多的街道,流动人口发生居住变动的概率更大。青年流动人口的居住-就业变动协同性相比老一代更高,而且街道的居住不稳定性与青年流动人口的居住行为不稳定更相关。  相似文献   
8.
邓毛颖  邓策方 《热带地理》2021,41(4):760-768
存量建设土地再开发过程中对增值利益的合理分配是推动城市更新实施的关键,而多方参与主体为此进行的复杂利益博弈,则是城市更新工作的阻力。鉴于此,以广州城中村改造为例,基于利益主体博弈视角,分析城市更新政策演进中利益分配格局的转变,并从价值导向、权益认定和管理体系三方面阐释影响城市更新主体利益平衡难、博弈周期长的难点,进而从促进存量时代城市更新实施的目标出发,结合改造方案编制的技术要点、审批流程与制度设计,从“公共优先、权益共享、一体化实施”3个方面提出了利益统筹的对策,以及引导价值转变,到合理认定权益,并通过管理体系统筹利益分配的实施路径,以加快城市更新共识的达成,实现存量土地价值盘活。  相似文献   
9.
城市物质空间更新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物质空间更新是城市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转型期的中国城市,物质空间更新的速度与范围正在逐渐加大,且深度作用于社会经济空间重构过程。本文首先全面总结了国内外城市物质空间更新的相关理论与研究成果,凝练了在城市物质空间更新背景、演替脉络、更新模式及策略方面的核心思想与评判方法,总结了城市物质空间更新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其次,从城市物质空间更新的空间判定与时空组织模式、建筑资产拆损、更新模式与综合评估、影响因素与机制定量研究方面对中国未来的城市物质空间更新研究进行了展望。最后,本文认为在新型城镇化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大背景下,有必要加强中国城市物质空间更新的系统研究、综合研究、动态研究和定量研究,进而为制定因地制宜的物质空间更新优化调控政策和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谢涤湘  李华聪 《热带地理》2013,33(2):231-236
城市更新是城市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其关键和难点在于平衡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权益博弈。在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我国便出现了大规模的城市更新,这使得我国城市更新中的权益博弈形成了独特的模式与特征,较之于西方发达国家也更加复杂。文章认为随着我国城市更新研究的不断深入,在权益博弈研究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如对博弈主体间的关系研究不足、对城市更新中的“社会运动”现象研究不够,未来的研究需要综合运用多学科理论,注重典型个案的深入研究,逐步构建出合乎中国国情的城市更新权益博弈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