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天文学   17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统计分析了1986年至1993年11月的强电离层突然骚动(>3-级的SID)与太阳耀斑活动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88%的强电离层突然骚动是与太阳耀斑爆发相关的。(2)82%的强电离层突然骚动是与高能X-射线耀斑(C、M、X级)有关系的。(3)强电离层突然骚动在太阳耀斑瀑发后发生的概率高于在耀斑瀑发前发生的概率,它们的发生率分别为49%和39%。(4)两者同时发生的概率为12%。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第22周以来产生M级以上(包括M级)的X射线耀斑的太阳黑子活动区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到如下结果:(1)黑子活动区在南北半球上分布是不均匀的。具体表现是:南半球出现的黑子活动区多于北半球出现的。南半球活动较强的黑子群主要集中在80°,160°,200°和340°经度附近;北半球活动较强的黑子群主要集中在240°-280°和340°-360°经度带。(2)黑子群的面积(S_p)越大越易产生X级的X射线耀斑。对黑子群面积S_p在大于1000,500-1000和小于500单位时,它们产生X级的X射线耀斑的比率分别约为41%,33%和9%。  相似文献   
3.
4.
1994年7月17日至22日“彗木相撞”期间,在紫金山天文台进行了木星胶卷照相观测。木星胶卷像是用赤道仪20公分的折光望远镜加上拍摄太阳黑子放大像的照相装置获得的,木星胶卷像的直径约4.5毫米。“彗木相撞”后的木星胶卷像上留有明显的“大黑斑”创面。  相似文献   
5.
6.
根据半年多用高时间分辨率和高空间分辨率的光球观测监视太阳活动区的结果,我们以三组和耀斑有关的光球变化照片来表明耀斑过程中有能量从光球下层快速出来,表现形式为从黑子本影“抛出”磁场和黑子群内白光辐射增强,它们足以供给10~(31)—10~(32)尔格大耀斑的能量。耀斑前后及耀斑过程活动区光球变化在空间、时间和现象本身的多样性是造成复杂的耀斑现象的根本原因。从光球下层快速出来的能流在水平方向有明显的动力学效应,它使在其通道上的小黑子变形、瓦解、甚至在几分钟至几小时内消失。  相似文献   
7.
5395黑子群是1989年3月6日由日面东边缘转出来,于3月19日转到日面西边缘。3月12.8日过日面中心经圈。它的日面坐标是N34,L257。 该黑子群是第20太阳活动周以来面积最大的黑子群,且出现在30°以上的高纬度区域,更为罕见。它在通过日面期间,频繁地产生耀斑活动(共194个Hα耀斑),其  相似文献   
8.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