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地质学   2篇
天文学   3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在总结了前人40多年研究的基础上,作者认为在西Erzgebirge矿田存在着三种含铀矿脉类型:(1)梳状石英-方解石-沥青铀矿(kku),(2)镁碳酸盐-沥青铀矿-萤石或紫色萤石(mgu),(3)Bi-Co-Ni(-Ag-U)(biconi),并对各矿脉类型中典型矿物的矿物学特征作了详细描述;阐明了上述三种矿脉类型在矿田不同脉型铀矿床的分布。值得指出的是作者是biconi建造中发现有自然银、自然铋  相似文献   
2.
在太阳活动区的物理研究中,特别是在二维动力学光谱分析中,迫切需要相应活动区的磁图资料。本文介绍了在太阳光谱仪的入射狭缝后安装一种新型偏振器进行活动区二维磁场观测的新方法。这种方法不仅能获得日面上任一点的磁场强度,且可快速获得活动区的纵向场磁图。除此之外,还可利用多条谱线的同时观测,获得有关磁力线管结构等方面的资料。  相似文献   
3.
利用南京大学太阳塔,我们观测到1982年12月20日和1983年2月9日出现在日面西边缘的两个大环状日珥群。由同时获得的H_α单色光照相资料H_α、CallH·K线光谱资料测出了环内物质的视向速度分布,该分布与假定物质沿环无粘滞的自由下落推算出的视向速度分布相一致。利用H_α和K线的半宽求出了环内物质的运动温度及湍动速度,温度分布比较均匀,湍动速度随日面高度而增加。利用K线和H线线心强度之比,推算了环内物质的密度,得到氢原子密度为1.3—2.6×10~(10)cm~(-3),另外,还通过估算环珥群的总能量来讨论了环珥群与耀斑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5.
1968年9月22日日食的日冕偏振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叙述1968年9月22日日全食所作的日冕偏振照相观测及资料分析结果。观测是用三物镜照相仪进行的,有效波段为5700—6300埃,有效波长为6000埃,仪器散射光很小(<1%)。光度测量得到1.1—3.5R_⊙的日冕绝对亮度和偏振;日冕接近极大型,东西南北都不十分对称;偏振的径向程度较好,赤道区平均偏振度在1.5—1.6R_⊙达到极大,P_(max)=0.45;全食时天空背景较亮(I_天=3.27×10~9H_⊙,P_天=20.7%,电矢量指向天顶),处理中作了相应改正,最后,采用平均日冕模型,计算了赤道区的电子密度和温度,并分离了K冕和F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