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大气科学   4篇
海洋学   2篇
自然地理   3篇
  201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若干海洋状况与地球运动参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公炳  司有元  陆巍 《海洋学报》1982,4(3):292-302
月球运动参数对海洋潮汐的影响,早就为人们所关注,并从理论研究到实际应用方面作了不少工作;可是地球参数在若干海洋状况上的反应却很少引起人们的注意.近十年来,国外这方面的工作有所加强[1],但大多偏重大西洋的研究,联系与我国直接有关的太平洋状况较少,而联系我国近海状况的则更少.本文试图阐明地球运动参数影响若干海洋状况可能的物理原因,并根据世界和我国海平面高度的若干观测资料,海洋上大气动活中心的资料,以及北太平洋6个点的海温资料,进行数理统计,然后与地球参数的相应统计进行综合分析,从而讨论它们之间的规律性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试论第四纪晚期中国古人类三次迁移与气候变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陆巍  吴宝鲁 《地理学报》1997,52(5):394-402
本文整理了旧石器晚期以来石陶文化的特征,提出了一个“第四纪晚期中国古人类三次迁移”猜想,即五万年以来中国古文化发生过三次南北大融合;第一次,50kaBP-40kaBP,南民北移;第二次,18kaBP-13kaBP,北民南移;,第三次,10kaBP-8.3kaBP,南民又北移,成为中原新石器文化的南源;以瓦皮岩人迁到关中为典型,促进了中原新石器文化的敏荣和中华文明的兴起。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采用7组南极积雪指数和北极海、东北大西洋以及斯科舍湾冰冻指数以及34组南北半球大气环流指标和26组我国一些地区的气候资料,进行了冰雪与气象指标的相关计算。其结果表明,大气环流以及我国某些地区的气温和降水的演变与冰雪指数存在一定的关系。例如,当北极海区8月总冰量增加或南极年相对积雪指数减少时,往往对应着北半球C型环流年日数增加,E型环流年日数减少,北半球年平均气温降低,我国一些地区的气温和降水也往往出现相应的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4.
中原新石器文化与古气候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陆巍  吴宝鲁 《地理科学》1999,19(1):69-72
讨论了中原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14C年代序列的代表性;分析了新石器古文化与古气候描淡写焦;根据陕西扶风案板遗址(傍龙寺)的孢粉资料,结合冰川前进、冰缘现象等因素,重建了代表中原地区的12 ̄3kaB.P.的古年均气温和古年降水量曲线;  相似文献   
5.
彭公炳  陆巍  殷延珍 《气象学报》1982,40(2):209-218
本文揭示了一系列事实,说明气候及其环流因子与地球自转速度变化有关,同时阐明了两者相互联系的物理原因。最后,作者论述了地球自转速度变化影响天气气候的空间特征和时间尺度。  相似文献   
6.
气压场和大气活动中心对地极移动的若干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概论 迄今国内外已有不少工作研究地极移动对天气气候的影响。但天气气候是受气压场和大气活动中心控制的。因此,本文专门揭示极移影响气压的事实,并讨论这种影响的可能物理机制。 我们曾导出地极移动离心力位势及其三分量的表达式。  相似文献   
7.
陆巍  彭公炳 《气象》1981,7(1):5-7
在相当长的时期里,人们对气候形成的三大因子有比较系统的研究。这三大因子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下垫面。而其中太阳辐射又被看作最基本的因素。从人类活动对气候影响的研究,人们又把人类活动列为气候形成的第四类因子。 但是,地球是宇宙的一员。外来的宇宙力和内应的地球力对气候的形成都会发生影响。这样的事实正在不断被发现。基于“三大因子”的思路所建立起来的某些大气环流理论,不能解释有些天气气候现象。例如,两个半球的副热带高压的年变程具有同步性的问题。也迫使气候学家们去探索新的气候形成因子。于是,宇宙地球物理因子被作为气候形成的第四类自然因子提出来了。而且,正在构成气候学的一个  相似文献   
8.
彭公炳  陆巍  殷延珍 《大气科学》1980,4(4):369-378
本文推导了包含地球转动瞬时极坐标和地理经纬度的极移变形力位势和该力在东西、南北、垂直三个方向上的分量的表达式,它与国外同类工作的推导途径不同,经度取向不同,便于利用我国天文资料进行计算。文中讨论了极移变形力位势和该力三个分量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量级估计。 作者揭示了我国气候某些演变特点、北半球若干大气环流指标与地极移动之间的规律性联系。 并对地极移动可能影响气候的原因提出了看法,讨论了前者可能影响后者的时间尺度和空间效应问题。  相似文献   
9.
以黄海绿潮暴发的主要漂浮种类浒苔 (Ulva prolifera)为材料,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浒苔光合参数、固碳速率及提升海水pH的作用,结果表明:浒苔光合作用半饱和常数Km为0.25 mmol/dm3,光合作用饱和时海水溶解无机碳(DIC)浓度也只需1.2 mmol/dm3,为正常海水DIC浓度(2.4 mmol/dm3)一半,故黄海绿潮暴发时藻体可以一直保持光合作用饱和与旺盛生长状态。水生条件下浒苔藻体主要吸收海水中的DIC,0.5 g/dm3培养密度下,1个光周期内净光合固碳速率为10.92 mg /(g·d)(鲜重)。连续培养5 d,0.5,1.0和2.5 g/dm3培养密度组的DIC浓度从22 mg/dm3分别降为4.85,2.62和0.66 mg/dm3,表明DIC去除率随藻体培养密度提高而增强,分别可达77.78%,88.00%,96.98%;藻体吸收海水中无机碳的同时可使海水pH升高,0.5 g/dm3培养密度下,1个光周期内净提升pH速率高达0.96/(dm3·g·d)。连续培养5 d,0.5,1.0和2.5 g/dm3培养密度组第1天其pH分别可达到9.1,9.2和9.7,表明藻体密度越高pH提升越快,而且第5天pH均可稳定在9.9左右。浒苔暴露在空气中可直接吸收空气中CO2,1个光周期内其光合固碳速率约为46.14 mg/(g·d),而在海水中的光合固碳速率为10.92 mg/(g·d),可见浒苔在空气中的光合固碳速率是水中的4.23倍。水生和气生时单位质量藻体的固碳效率因藻体间相互遮蔽而下降。结果可为今后黄海绿潮暴发机制及CO2减排和防止海洋酸化作用的评估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