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5篇
海洋学   22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宏  董巧香  黄长江 《海洋学报》2006,28(6):164-168
近岸海域是绝大数污染物的最终归宿,其中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目前已成为国内外环境问题的焦点之一[1~3].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对河口湾、港湾、近岸海域等海洋环境中PAHs的含量、组成、分布、归趋及来源等做了大量的调查[4~15].比如,中国科学院广州地化所对珠三角水域和厦门大学对厦门港一带均做了大量的工作,结果发现表层沉积物中16种优控PAHs总量在珠江口达到156~9220 ng/g,闽江口为175~817ng/g,厦门西港则在196~675 ng/g之间,证明我国东南沿海主要河口及港湾沉积物中的PAHs污染已经达到中等水平[13~15].  相似文献   
2.
对1998年4月15日采集于广东珠江口万山群岛桂山岛网箱养殖区的赤潮活体水样和福尔马林固定样品进行优势种的形态分类和生物学特征的研究.结果发现,三宅裸甲藻(Gymnodinium mikimotoi)是此次赤潮的最优势种,最高密度达到7.6×106cells/L.另两种优势种为斯氏多沟藻(Polykrikos schwartzii)和螺旋螺沟藻(Gyrodinium spirale),其最高密度分别达到1.1×105cells/L和104-105cells/ L.此次赤潮的原因生物都属于裸甲藻类,死后或用福尔马林固定后细胞要么立即裂解,要么变形缩小.有些种类如螺旋螺沟藻在固定样品中找不到其踪迹,因而无法精确计数.本文描述的3种赤潮藻在细胞、色素体、核、上锥沟和链状群体等形态构造及外观上与国外学者所描述的几乎完全一致,只是细胞比日本海域产的稍小.这可能与珠江口海域纬度较日本低有关.电镜照片显示三宅裸甲藻有一明显的上锥沟,斯氏多沟藻则营养细胞和孢囊同时存在.  相似文献   
3.
对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 akaara)精子的激活特点、超低温冷冻方案筛选、短期保存、受精实验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温25℃、比重为1.018的海水对赤点石斑精子具有最佳的激活效果,活力为(82.50±4.18)%;在进行超低温冷冻时,选择距离液氮面7 cm的高度进行降温,获得冻后活力为(65.83±3.76)%,显著高于1、3、15 cm 的处理组(P<0.0001),利用冻存液 B(含30 g/L 海藻糖、10%DMSO 的生理盐水)冻存赤点石斑精子,冻精活力为(67.92±3.96)%,显著高于另外两种冻存液(P<0.05);通过优化的方案(冻存液B,7 cm高度)冻存得到精子可获得较好的受精效果,受精率为(74.55±4.31)%,而相应的鲜精受精率可达(87.42±4.63)%,二者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7);短期保存的结果表明,赤点石斑鱼精子在4℃环境中保存约两周后活力降低为0。  相似文献   
4.
1998年春季珠江口海域大规模赤潮原因生物的形态分类和 …   总被引:15,自引:11,他引:4  
黄长江  董巧香 《海洋与湖沼》2000,31(3):233-238,T002
对1998年4月15日采集于广东珠江口万山群岛网箱养殖区的赤潮新鲜水样和福尔马林固定样品进行赤潮原因生物的形态分类和生物学特征的研究。结果发现,此次赤潮共有7种原因生物,全部属于裸甲藻类,其中最占优种三宅甲藻(Gymnodinium mikimotoi)和优势种斯氏多沟藻(Polykrikos schwartzii)。螺旋螺沟藻(Gyrodinium spirale)的形态分类及生物学特征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5.
柘林湾是粤东地区规模最大的海水增养殖区,近20年来水体富营养化情况日益加重,赤潮频繁发生。2002年7月至2003年7月对该湾9个站位表层沉积物中的含水量(W)、有机质(TOM)和不同形态的氮(TkN,NH4+)与磷(Ex-P,Fe-P,Au-P,De-P,OP)进行每月一次的周年调查。结果显示,表层沉积物中的含水量和有机质及不同形态的氮、磷均呈现极显著意义的正相关关系,今后可用含水量直接对这些指标进行粗略估算。有机质与氮、磷呈显著意义的正相关关系,表明有机质是影响氮、磷含量和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凯氏氮(TkN)和总磷(TP)的总平均值分别为(1113.1±382.5)μg/g和(567.2±223.3)μg/g,显著高于国内外许多同类型的海湾。各形态氮、磷含量年均值的平面分布呈现湾内(除S1,S7站外)高于湾外、养殖区高于非养殖区、网箱渔排养殖区高于牡蛎养殖区的总体趋势,说明湾内大规模增养殖业对海湾富营养化进程起着重要的作用。各形态氮、磷含量均于盛夏至初秋的高温季节(7-9月)处于年度峰值,这与该季节养殖动物处于生长旺期与高死亡率所造成的生物碎屑增多和有机质分解加速有关。与2002年7月相比,2003年7月的TkN和TP均出现大幅升高,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不断加重的趋势相符。此外,自生磷(Au-P)年平均占TP的49.2%,是该湾沉积物中最主要的磷形态。由于水体富营养化能导致沉积物的pH降低,继而促进Au-P中的自生钙氟磷灰石和碳酸钙所结合的磷释放进入水体,因而表层沉积物中高浓度的Au-P可能成为此类海湾富营养化水平加剧和赤潮大规模暴发加剧的隐患。  相似文献   
6.
双环海链藻(Thalassiosira diporocyclus Hasle)赤潮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10  
20 0 1— 2 0 0 2年的秋冬季节 ,于中国东南沿海的南澳岛周围海域突发了双环海链藻赤潮 ,该赤潮藻及其赤潮在中国都是首次记录。该赤潮藻以实心胶质块的群体形式出现 ,其群体一般呈球形或椭球形 ,常为茶褐色 ,大小不一 ,直径多数在 2— 3mm之间 ,最小的不到 0 1mm ,最大的约有 5mm。胶质块由双环海链藻和数种羽纹硅藻组成 ,前者分布于外层 ,后者包埋其中。双环海链藻的细胞密度最大达 1 75× 10 7cells/L ,占浮游植物总细胞数的 78 8%。如把包埋其中的羽纹硅藻考虑进去 ,赤潮藻胶质块的组成细胞总密度则高达 2 2 8× 10 7cells/L以上 ,占浮游植物总细胞数的 95 9%。赤潮藻的密度由湾内向外海呈显著递减趋势 ,与营养盐的平面分布格局相反。该赤潮起源于外海 ,赤潮发生机制可能与 2 0 0 1— 2 0 0 2厄尔尼诺年导致的水温异常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7.
海产腹足类有机锡化合物的检测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长江  雷瓒  董巧香 《海洋学报》2005,27(4):174-180
三丁基锡(TBT)等有机锡化合物因其毒性及结构上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船舶、网箱渔排等的防污涂料中.它的主要作用是在水体中持久地释放出可以有效杀死海洋污损生物的毒性物质,从而达到防护船舶、渔排等体表的目的[1],然而进入海洋环境的有机锡化合物在防污的同时也会影响到许多非靶生物,并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产生严重的危害,被认为是迄今为止人为引入海洋环境毒性最大的物质之一[2~4].因此,检测海洋生物体内的有机锡含量成为对有机锡污染生态效应调查与研究不可缺少的手段[5~7].  相似文献   
8.
疣荔枝螺(Thais clavigera)性畸变现象的解剖学和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解剖学和组织学的方法研究了有机锡污染生物指示种——疣荔枝螺的正常雄、雌和性畸变个体的生殖系统。结果表明,性畸变个体除具有正常的雌性器官外,还有输精管或阴茎。当性畸变程度严重时,性畸变不育个体的卵囊腺组织出现破损,并具有不规则块状的不育卵囊和未排出的正常卵囊。虽然性畸变个体的雄性器官具有表现出雄性功能的潜能,但由于缺少精巢或完整的前列腺,不可能发展成为具有雄性功能的个体,这与性逆转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有机锡污染引起的性畸变已对疣荔枝螺种群生存构成了潜在的威胁,深化此类负面生态效应的研究是人类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粤东柘林湾柱状沉积物中氮、磷的垂直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柘林湾代表性水区柱状样沉积物中不同形态氮、磷的含量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其垂直分布规律及其历史演变趋势。研究结果显示,除湾西北三百门(S2站)和湾中央大规模网箱渔排养殖区中心(S6站)外,其余各测站柱状沉积物中的有机氮(TOM)、凯氏氮(TKN)及各形态磷含量基本呈现"沉降-降解-堆积"三阶段的分布特征,反映了成岩作用的结果。S2、S6测站柱状沉积物中的多项氮磷指标,在表层10 cm以深不降反升与这两测站的高污染压力和弱水体交换能力导致的污染物快速堆积有关。底栖动物对沉积物垂直方向的扰动可能是各氮磷指标在沉降和降解阶段产生波动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但生物扰动对NH4 的垂直变化影响最大。自生磷(Au-P)与有机磷(OP)在表层以下随深度呈一定的镜像关系,与Au-P和OP在成岩过程中的相互转化有关。Au-P随深度的变化幅度比OP的大,表明磷在Au-P和OP之间的转移并不是磷再分配的唯一途径,其它形态的磷也可能参与磷的再分配,而两者在表层不呈镜像关系主要与微生物对两者的降解有关。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东南沿海3港口有机锡污染的调查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表面发射火焰光度检测法于2001年11月至2002年8月对我国东南沿海厦门、汕头和惠阳3个大型港口21个站位的水样、底泥和生物样的有机锡污染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样品的一丁基锡(MBT)含量最高,三丁基锡(TBT)次之,二丁基锡(DBT)大多低于检测限.水样的TBT含量实测值从低于检测限至9.8ng/dm3,泥样的为0.3~174.7ng/g(干重),生物样的为2.1~23.0ng/g(湿重).水样TBT含量均值以惠阳港的为最高,泥样和生物样的均以厦门港的最高.影响有机锡含量及其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有港口船舶吞吐量、水文状况、季节和与大型码头的距离.关联的海产腹足类性畸变调查结果发现,我国沿海有机锡污染比较普遍和严重,已对生态系统产生实质性的负面生态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