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质学   3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进一步落实四川盆地元坝地区上二叠统长兴组—下三叠统飞仙关组超深层海相礁滩大气田沉积相带及储集层发育特征,通过井震互馈建立了高精度等时层序地层格架,并揭示沉积相带展布和储集层发育明显与层序地层格架密切相关。在此基础上,开展了针对台缘礁滩带的沉积相敏感性属性提取、反演及沉积相对应性分析,系统刻画了礁滩体的生长特征。钻井验证分析揭示,依据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预测的礁滩储集层发育特征与钻井揭示的情况吻合度高,有效地解释了多口井在礁滩发育相带试获超百万方高产工业气流的原因。刻画了元坝气田陆棚相、台缘斜坡相、台缘相、开阔台地相、局限台地相,及次级相包括生屑滩、台缘礁滩、台缘生物礁、鲕粒滩和滩间海的平面展布特征,为元坝地区勘探开发一体化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的国内外油气勘探实践表明含油气盆地内的基底走滑断裂带为一种新的高产油气富集带,油气勘探开发前景广阔。对基底走滑断裂的识别、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分析及“控储、控藏”作用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引起高度关注。本文利用四川盆地东部涪陵地区的高精度三维地震剖面的断裂构造精细解析、相干体属性和水平时间切片分析、野外露头断裂特征观测等多种资料,基于走滑构造理论,在研究区新发现了规模较大的北西向和北东向基底走滑断裂带的分布,并建立了川东地区走滑断裂在剖面上直立断层和花状构造、平面上线性延伸和地质界线错开、空间上的“丝带效应”和“海豚效应”及主干断裂产状和力学性质“明显分段性”的识别标准。并提出了基于走滑断裂垂直位移量变化和两侧构造活动强度差异性对比分析厘定走滑方向的新方法;依据地震水平时间切片地层界线错开、走滑断裂两侧厚度差异估算走滑距离的方法,实际应用结果表明,NW向基底走滑断裂带现今整体呈现左行走滑特征,但不同时期走滑性质多变,自形成期以来至少经历了5次左行滑动与3次右行滑动,总体表现出“深部左行,浅部右行,北部活动强度大,南部活动强度小”的特点,左行走滑距累积可达到1 400~3 400 m。北东...  相似文献   
3.
川东高陡断褶带构造特征及其演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邹玉涛  段金宝  赵艳军  张新  李让彬 《地质学报》2015,89(11):2046-2052
在川东地震资料基础上,结合地质资料,系统分析了川东高陡构造特征、演化特征及成因机制。川东高陡断褶带经历了由拉张向挤压转变的动力学环境,主要划分为4期构造演化阶段:弱褶皱阶段(印支期以前)、褶皱雏形阶段(印支期)、褶皱活跃阶段(燕山期)、褶皱定型阶段(喜马拉雅期)。川东高陡断褶带现今构造格局受早期基底断裂控制、晚期多期挤压构造叠加改造,定型"隔挡式"高陡断褶带排状展布;受纵向2套主要膏盐滑脱层及1套次要泥页岩滑脱层影响,川东断褶带纵向上可划分为3个构造形变层,在多期挤压应力过程中,各构造层纵向上形成、演化具有差异性,构造形态截然不同。四川盆地多期挤压构造叠加改造对川东盐类矿床和油气保存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