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质学   5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运用普通克里格、泛克里格、协同克里格和回归克里格4种方法,结合由DEM获取的高程因子以及土壤全氮和阳离子交换量(CEC),预测了黑龙江省海伦市耕地有机质含量的空间分布。不同样点数量下海伦市土壤有机质含量的空间变异结构分析表明,样点数量多并不一定能够识别土壤有机质含量的结构性连续组分,最优化的布置采样点位置可能比单纯增加...  相似文献   
2.
土壤碳氮比值(C/N)是衡量土壤C、N营养平衡状况的指标,它的演变趋势对土壤碳、氮循环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和分析,运用地统计学方法和GIS技术,分析了张家港市自1980-2004年土壤C/N值的时空演变及其对土壤碳、氮循环的意义.结果表明,张家港土壤有机质呈全氮总体上明显提高,土壤C/N值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异,主要表现在南部的人为土区土壤C/N降低,其中普通铁聚水耕人为土降低显著(p<0.001),平均降低0.85个单位.北部雏形土区C/N亦呈降低趋势,但无显著性(p<0.05).在土壤有机质和全氮提高的同时,C/N的降低提高了微生物活性,加快有机质和有机氮的分解矿化,土壤碳素投入和降低氮素投入,如大力推行秸选秆还田,、增施有机肥、减少无机氮肥,以保持土壤碳氮平衡及土壤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3.
属性数据与空间数据连接对土壤有机碳储量估算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 SOC) 库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基于GIS利用土壤类型法估算SOC储量时,由于土壤图比例尺的限制,属性数据与空间数据的连接会导致对SOC储量的估算结果产生很大不确定性。利用中国滇黔桂地区(云南省、贵州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798个土壤剖面及1∶[KG-*2]50万土壤图在不同的制图单元水平上,分别采用算术平均值法、中值法和面积加权平均值法(以土种志中的面积为权重)估算了该地区1 m深度SOC储量,并与基于土壤学专业知识连接方法(Pedological Knowledge Based Method, PKB)的估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面积加权平均值法比中值法和算术平均值法的估算结果更为准确,而且在土类、亚类和土属水平上应用面积加权平均值法对SOC储量的估算结果差异不大。在采用较大比例尺、较为详细的土壤图时,PKB法较理想;反之,则面积加权平均值法较好。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江苏张家港市土壤中有机氯农药六六六(HCH)和滴滴涕(DDT)的残留状况,用空间插值和GIS技术分析了其空间分布规律,探讨了潜在来源。结果表明,547个采样点中有21.94%的表层土壤样品中检出HCH,而DDT的检出率为96.16%。HCH在土壤表层的残留均低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的二级标准(500 ng/g),超过一级标准(50ng/g)的也仅占1.46%,DDT则有0.55%的样品超过二级标准。HCH和DDT不同异构体的比值指示土壤中可能有新的来源,但主要还是与历史上的农药施用有关。空间上HCH在南部人为土区的含量要显著高于北部的雏形土区,DDT则相反,这一空间分布格局主要与不同地区的种植历史有关,HCH在人为土区的较高残留可能与历史上水稻种植有关,DDT在北部雏形土区的较高残留则与棉花种植关系较密切。  相似文献   
5.
准确把握土壤有机碳(SOC)时空演变规律对全球气候变化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模型是预测区域SOC动态的常用手段,然而,由于模型模拟单元内输入参数需通过现有的少量数据上推获取,必然导致其存在不确定性,这往往增加模拟结果的不确定性。本研究以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的长期监测点验证CENTURY模型的适用性;并以山东省典型褐土为例,在区域尺度上通过全局敏感性分析,定量化山东省SOC模拟结果对模型输入参数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山东省典型褐土中SOC呈增长趋势,SOC密度从1987年的1.9kg C/m~2增长到2007年的2.9kg C/m~2;模拟SOC对于各输入参数的敏感性不同,且随着时间而变化;秸秆收获比例和有机肥施用量的总敏感性指数最高(分别为0.37和0.20),是主要的不确定性来源;农田管理调查应强调秸秆还田和有机肥施用量,以减小模拟结果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