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3篇
地质学   8篇
  2023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柴西地区堆积了巨厚的新生界,不仅赋存有青海油田,且因紧邻阿尔金断裂和昆北断裂而蕴藏丰富的盆山耦合信息.对碎屑磷灰石的裂变径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后认为,自渐新世以来,研究区经历了早期(32~3 Ma或4 Ma)的压陷-抬升和晚期(<3 Ma或4 Ma)的快速整体挤压-隆升2个时期.进一步的分析表明:柴西及其周缘山地从晚...  相似文献   
2.
马氏距离(Mahalanobis distance)是一种有效的计算样本集间相似度的方法。它不受量纲的影响,可以排除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的干扰,且通常能夸大变化微小的变量的作用。由于化探数据信息量大,计算繁琐,该方法在实际生产应用较少。借助强大的数学运算软件Matlab,能实现快速计算马氏距离,结合Mapgis等相关的GIS平台,可以快速圈定综合异常并能很好的强化具一定找矿前景的弱小异常,为下一步异常查证起到快速有效的指导作用。依据青海省门源县西河坝地区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的数据成果,通过与传统综合异常圈定方法进行对比,马氏距离圈定综合异常具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柴达木盆地新生界碎屑锆石裂变径迹年龄的研究表明, 沉积物主要蚀源区是遭受海西-印支运动影响的盆地周缘山地, 燕山运动仅在柴西阿尔金山有所表现。揭示出蚀源区发生过多次的(热) 构造运动, 在柴北缘有5次( ~284.5 Ma、~263.6 Ma、~243.6 Ma、~221.6 Ma和~199.8 Ma) , 而在柴西则有6次( ~344.2 Ma、~275.2 Ma、~244.9 - 246.8 Ma、~210 - 220.3 Ma、~186.9 - 195.7 Ma和~162.9 Ma) , 说明青藏高原北部在前新生代具有多阶段、同步整体隆升特点。进入新生代, 柴达木盆地及其周缘山带构造活动具有强-弱-强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利用热红外遥感技术进行地热异常信息的提取可以为地热资源勘查评价提供重要的依据。本文以甘肃临夏市为研究区,选用2013年10月11日、2015年2月3日、2021年2月19日、2021年3月23日LandSat8数据,采用大气校正法进行地表温度反演,结合地形及地质构造等资料,去除传感器因子、时间因子、温度因子、构造因子等假的地热异常,判读出由于地热资源引起的地热异常可能区域有9个。其中,7号区域实地勘查出地热资源。研究表明,利用长时间跨度的秋冬季节LandSat8热红外数据可以有效提取临夏市地热异常信息;热红外遥感方式在地热调查中能减少外业工作量,但不能代替传统地热勘探方法;结合地形地质资料判读时,必须与专业知识相结合才能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呼都格高勒似斑状黑云正长花岗岩体位于宁夏与内蒙古交界的贺兰山北段,岩石类型相对单一,Si O2含量62.93%~70.86%,A/CNK介于0.98~1.14,属过铝质碱性花岗岩。LREE富集强烈,具强烈的铕负异常。锆石UPb LA-MC-ICP-MS年龄为1 950Ma,为古元古代产物。通过似斑状黑云正长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图解判别等的综合研究,认为该岩体属上地壳深熔花岗岩,形成于阴山陆块与鄂尔多斯陆块碰撞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6.
提要:【研究目的】西南天山造山带内塔格拉克地区的长条状岩体位于南天山地块,由二长花岗岩组成。厘定该二长花岗岩的形成机制,对南天山壳源岩浆成因的限定、洋盆俯冲消减及碰撞闭合时限等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本文首次报道了塔格拉克地区二长花岗岩的全岩主量元素、微量元素、锆石U-Pb年代学结果。【研究结果】LA-ICP-MS锆石年代学研究揭示出塔格拉克地区二长花岗岩成岩年龄为(284.0±1.9)~(284.3±3.2)Ma,为早二叠世花岗岩。岩石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揭示该二长花岗岩具有A型花岗岩特征:(1)SiO2(70.92%~72.78%)含量高,碱质(K2O+Na2O=7.91%~8.44%)含量较高,A/CNK(0.89~0.99)较高,表明二长花岗岩为准铝质岩石,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2)LREE(196×10-6~280×10-6)相对富集,HREE(22.8×10-6~28.2×10-6)相对亏损,负Eu异常(...  相似文献   
7.
柴西西岔沟新近系磁组构特征对环境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西部(简称柴西地区)的干柴沟背斜南西翼的西岔沟层型剖面进行系统测制和2~3 m等间隔磁性地层学、磁化率各向异性系统采样,并进行精确测量,利用在该区建立的高分辨率、高精度磁性地层年代资料,结合沉积学等研究,讨论了磁化率各向异性参数变化趋势对环境的指示,并揭示在约23~6.2 Ma期间环境演化经历了三个阶段:Ⅰ阶段(22.4~13.4 Ma)为湿润环境;Ⅱ阶段(13.4~8.2 Ma)为温干环境向干冷转型;Ⅲ阶段(8.2~6.2 Ma)气候转冷变干且变化更复杂。认为7.8 Ma以来气候转型及有规律的变化与现代季风形成有关。为青藏高原的隆升过程及其环境效应提供可靠资料。  相似文献   
8.
北祁连中段俄博沟火山岩形成于早奥陶纪(单颗粒锆石U-Pb LA-ICP-MS加权平均年龄(453.6±5.8)Ma),火山岩以中基性火山岩为主,中酸性火山岩次之,岩相以爆发相、喷溢相为主。岩石组合、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年代学对比表明这套岩石形成于洋壳俯冲背景之下的陆缘弧环境。中基性岩石形成于俯冲板片脱水导致上覆地幔楔的部分熔融,且岩浆经历了一定程度的分异结晶作用;而酸性岩石形成于基性下地壳的部分熔融。自北向南,火山岩的岩性变化、源区改变,说明了随着俯冲作用的发生,岩浆弧不断变成熟,陆壳组分不断增加,印证了北祁连洋向南俯冲的观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