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质学   4篇
自然地理   1篇
  2015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已在云南4个地点发现晚中新世古猿化石:开远小龙潭,保山羊邑,禄丰石灰坝,元谋小河、竹棚、雷老。石灰坝和元谋是欧亚大陆发现古猿化石最丰富的地点,这些古猿蕴涵着重建晚新生代古猿进化史、生物地理和古生物学的重要信息。本文侧重介绍云南古猿的分类和命名,并对其系统关系和生物地理作初步分析。通过古猿化石形态模式及其变异程度的观察,初步认为:各个地点古猿化石分别代表了一个具有性二型的单一种。暂时认为禄丰石灰坝、开远小龙潭和元谋的古猿化石分别属于一个属内的两个种,其有效学名分别为Lufengpithecus lufengensis(石灰坝标本)和L.keiyuanensis(小龙潭和元谋标本)。从系统学观点看,有证据显示禄丰古猿属既为代表猩猩和人亚科共同姐妹单元原始的人科,也是代表猩猩亚科的原始姊妹单元,我们更趋向于赞同后一选择,但承认还需要通过进一步的综合对比研究来证实。迄今云南发现的古猿化石对研究人猿超科的进化历史提供独特的前景:晚中新世~上新世(8MaBP-2MaBP)时期,当人猿超科在欧亚大陆其它地区都已灭绝时,它们却连续地在云南出现。这表明中国南方或东南亚地区是人猿超科(包括猩猩和长臂猿的祖先)的一个重要的避难所。青藏高原的隆升及其对区域环境的影响,对古猿所造成的生态和地理隔离,可能是古猿在这一地区幸存的一个重要的主导因素。推测上新世中期以来气候环境的变化,以及可能稍后人类的到来,加速了大型古猿在中国南方和东南亚大陆的区域性灭绝。  相似文献   
2.
高斌  沈冠军  吉学平  程海 《中国岩溶》2007,26(4):321-325
测定了人类化石地点云南呈贡龙潭山1号洞5个次生碳酸盐样的质谱法铀系年代。其中位于含人牙化石的II 堆积层下界面不远处的L TSY- 3石笋样质谱230 Th /234U 年龄为( 305± 15) ka; 而其余4 个样品经现场地层复核,它们与堆积均缺乏明确的叠压关系,因此认为它们很可能源自洞顶或洞壁石幔。此外,还测定了该地点5个动物化石样的230 Th /234 U 年龄,其结果为60~ 80 ka,平行测定了其中3 个样品的227 Th /230 Th 年龄,二种铀系年龄均在± 1. 5σ范围内一致,从而支持了该地点骨化石样铀系年代的可信度。在没有进一步的地层和年代证据之前,暂将60~ 80 ka 作为含人牙化石的第I I层堆积的年代应是合理的。但值得指出的是,由于骨化石中铀循环模式的不确定性,与有明确层位意义的钙板相比,洞穴地点的这类材料年代结果往往偏于年轻,因此上述年代测定结果很可能也存在偏低问题。   相似文献   
3.
威信县长安乡瓦石棺木岩悬棺是目前云南木桩支撑式悬棺葬中已知唯一尚保存原始棺木的遗址.现有棺7具,其中3具为原始棺木.考古清理揭示(1)该悬棺为"二次葬";(2)棺木中的随葬品不是很多,以麻织品和木、竹制品等生活用品为主;(3)棺中填充物明显分为三层上层为填土,中层为干枯树枝和蕨草,下层为尸骨与随葬品;(4)C14测年结果其年代为公元776±100年,时代为唐代.  相似文献   
4.
文章报道了云南元谋盆地上中新统小河组芝麻大村小夹巷巷地点的脊棱齿象属(Stegolophodon)的新化石材料:包括一完整的、轻度磨耗的左上第二臼齿,和一不完整的、重度磨耗的右上第三臼齿.第二臼齿和第三臼齿主齿柱中附锥和前中心小尖愈合;后中心小尖很弱小;前二脊发育中沟,且几乎排成一条直线,仅主齿柱的中附锥比主尖略微靠前;第三臼齿的后三脊略向前弯.这些特征与西瓦利克道克派珊组的剑齿象型脊棱齿象(Stegolophodon stegodontoides)形态上十分相似,可归为同一种.元谋盆地小河组此前发现的所谓“Stegolophodon banguoensis”和“Stegolophodon aff.banguoensis”经比较均可以归为此种.小河组的磁性地层年代约为8.3~ 7.2Ma,而相距不远的昭通盆地出产最原始的剑齿象Stegodon zhaotongensis的层位的磁性地层年代约为6.5~6.OMa,因此,剑齿象型脊棱齿象代表了脊棱齿象演化到晚中新世中期的进步类型,此后,脊棱齿象便迅速演化为剑齿象.小河组的剑齿象型脊棱齿象的新材料,能为这一幕演化历史提供生物年代学和形态学的双重证据.  相似文献   
5.
介绍一种简易非接触性的化石或考古样本制作数位影像三维模型的方法,可供诸多古生物学与考古学之应用,以一个从云南元谋县出土的恐龙头颅为制作范本;整个制作过程,仅需90分钟的时间,产生一个逼真全形全彩的三维模型。本方法所成结果,可用于博物馆展示,或用于古生物或考古学研究。此外,透过多种档案输出格式,数位化的数据,也可配合其它三维软体,如MayaTM,3DS-MaxTM等等,应用于其它下游领域,如恐龙形态学、个体发育学,或生物机械学研究、模拟、动态等等,以及透过数位车床等设备,制作复制品或快速初形制作,体积误差只有0.1%;本文以恐龙头颅介绍本方法的操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