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地质学   10篇
海洋学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冲绳海槽为活动大陆边缘沟—弧—盆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海槽长1000多km里,槽底两头窄、中间宽,平均宽约95km。海槽西北与浅于150m的东海陆架相接,南东与水深200m的硫球海岭相连。海槽主体水深大于1000m,北浅南深,最深达2334m,属于典型的半深海沉积区。冲绳海槽沉积物与陆架沉积物不同的是出现大量的火山物质。中酸性火山岩广泛分布,  相似文献   
2.
3.
最新的地震学研究指出,地球的内核正在对地球的其余部分作相对旋转。根据数值模拟,这一情形可能是由在液态外核中正在作对流运动的流体所保持。另一方面,由于地幔中质量分布的不均匀,巨大的引力将足以便内核与地幔相匹配。内核的不同旋转会通过在旋转时对自身形状的调整民这些强大的引力保持一致,进面可得出在地球最内部区域内有效粘滞度的一个估计。由推测的旋转率得到的内核粘滞度为小于10^16Pa或大于10^20Pa。  相似文献   
4.
地核-地幔边界层(即在液态金属的外核与固态富含二氧化硅的地幔之间的分界面)无论是在地震波的波速上还是在地球内部的密度上都表现出极大的反差。确定接近这一边界层的地幔性质的过程就是向我们有关地球的演化和对其当今的动力学特性的理解提出挑战的过程。不久前,对在最下层地幔中波速的三维(3D)变化的性质和原因还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是由于在地核-地幔边界层之上数百公里处由于地形的剧烈起伏而造成波速的尖锐突变。而第二种观点则认为是在下地幔中大尺度的不均匀造成了径向上的波速梯度。前一种观点意指存在着一个化学…  相似文献   
5.
在西南极洲附近,从Ross海东部直到Weddell海,对这一片冰覆盖的大洋和制图学了解甚少的区域,已通过包括ERS-1大地测量和波形数据等的卫星测高方法,获得了高解象的重力场,这一重力场展现了该区整个构造的结构,如代表由早期(65~83Ma前)太平洋-南极海底扩张而留下的断裂带的重力构造线,这一扩张将Campbell高原和新西兰大陆从西南极洲分离出来,这些构造线制约了板块运动的历史,证实了下述假设  相似文献   
6.
冯诗齐 《世界地质》2001,20(2):118-118,132
北美西部的地质是由三个主要的大洋板块 :Kula、Farallon和太平洋板块相互作用构成的。其在新生代的运动已通过对板块的相对运动进行仔细的重构而得到推断。但是 ,在时间上反推以重构Kula和Farallon板块的运动十分困难 ,因为中生代的太平洋板块已几乎完全消失于俯冲之中。古老的大洋岩石圈的缺失已提醒人们注意使用高分辨率的层面X射线照相术模型来追踪以往的板块运动。在北美 ,上地幔横波构造中最快的地震速度异常明显地与在大约 30Ma前Farallon板块在新生代的俯冲有关。Kula和Farallon板…  相似文献   
7.
1984年以来,我们在计算机上建立了地震层位和速度、重磁等地质数据库应用系统,配备了相应的数据处理、绘图软件包;目前正在建立沉积数据库。这些工作已成为地矿部石油普查勘探数据库系统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8.
对远程地震走时的研究揭示了南美巴西大陆之下地球深部地幔古热柱的存在。尽管板块已移动了数千公里,但这些热柱的地理位置相对于覆盖其上的大陆仍保持固定不变。这表明位于南美洲之下的上地幔和岩石圈自冈瓦大陆分裂以来一直保持着耦合状态,这一事实为有关大陆板块长期驱动力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解答。  相似文献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