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大气科学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基于呼伦贝尔地区16个气象站1961—2016年生长季逐候降水资料,统计分析了呼伦贝尔不同生态区降水集中度(PCD)和集中期(PCP)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干旱发生的关系。结果表明:(1)呼伦贝尔地区PCD与PCP空间分布特征明显,PCD总体表现为由东北向西南递增,PCP总体由西北向东南递减;(2)1961年以来,呼伦贝尔大部分地区PCD和PCP均表现为下降趋势,即整体上降水趋于均匀、最大降水出现时间趋于提前;(3)PCD无明显突变现象,PCP在1978年发生突变;(4)PCD、PCP与干旱灾情发生一致率为牧区林区农区,其中牧区PCD、PCP与干旱的一致率均达80%以上,说明牧区干旱发生与降水集中程度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2.
利用1981-2010年内蒙古地区春小麦抽穗至成熟期间(6-8月)119站逐日气象观测资料、农业气象观测站和春小麦品种试验的发育期观测资料以及1987-2015年春小麦播种面积、产量和单产资料等,结合地理信息数据及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依据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理论,开展内蒙古春小麦干热风风险精细化区划与评估,并提出趋利避害的建议。结果表明:内蒙古西部区的阿拉善盟、巴彦淖尔市北部及鄂尔多斯市西北部春小麦发生干热风灾害的风险最高,大兴安岭山区、东部偏南区西部的燕山丘陵及阴山南麓发生干热风灾害的风险最低,其余地区为风险中值区及中低值区。区划结果与内蒙古各地春小麦千粒重及产量变化的实际情况较吻合,可为春小麦干热风灾害防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2017年春夏季呼伦贝尔草原干旱过程为研究对象,利用呼伦贝尔草原范围内6个气象站的气温、降水数据和MODIS NDVI数据,分析对比2017年4—9月多种气象干旱指数(Pa30、SPI30、SPEI30、CI、MCI)与植被状态指数(VCI)的监测情况。结果表明:只考虑单一降水的气象干旱指数(Pa30、SPI30)在4月波动较大,且此类指数无法反映出高温等其他气象条件对干旱发展的影响。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MCI)由于引入多时间尺度干旱进行计算,旱情缓解时轻旱等级持续的时间过长,且草原植被在降水增加后的恢复速度较快,造成干旱缓解期间植被与监测结果差异较大。MCI与同期和前1期VCI的相关性最好,CI和SPEI30与前1期和前2期VCI的相关性较好,而只考虑单一降水的气象干旱指数与VCI的相关性普遍偏差。植被对SPEI30的响应时间更长,更适宜草原生态干旱的早期预警使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