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9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58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15篇
天文学   29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6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利用乌鲁木齐市4座10层100 m梯度气象塔2013年6月~2014年4月气象观测资料和7个环境监测站[WTBX]AQI[WTBZ]资料,计算并分析了大气混合层厚度和稳定度特征,探讨了大气混合层厚度和稳定度与污染的关系。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混合层厚度夏季郊区高、城区低,冬季从南郊—城区—北郊随地势降低依次降低;夏季和冬季分别在1 559~1 772 m和526~1 156 m之间。地面至2 km以上每500 m高度间隔统计混合层厚度,500~1 000 m出现频率最多;月变化为6~9月基本在500 m以上,且每个高度区间其概率均超过10%,10月~次年2月1 500 m以上区间概率明显减小;日变化为中午13:00~16:00达到最高值,下午和傍晚迅速下降。白天较大的感热输送提供充足的热力条件,这也体现出白天以不稳定层结为主,夜间则以稳定层结为主。大气稳定度分类结果,夏季郊区和城区不稳定(A~C类)所占比例差不多,冬季北郊稳定(E、F类)所占比较最大、城区最弱。[WTBX]AQI指数冬季最大,从南郊—城区—北郊依次增大,这与采暖期污染物多、南郊比北郊地势高有利于扩散输送有关。总体来看,乌鲁木齐大气混合层厚度空间分布与气象要素、大气稳定度、地形等密切相关,对AQI[WTBZ]指数分布有重要影响,这对近地层大气污染状况预报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利用和田地区4个代表站1961~2000年的气温资料,对和田地区近40a来的气温变化作了分析。得出近40年来和田地区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春季气温和于田县的年平均气温却呈下降趋势。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增温十分明显,1999年是近40a来和田地区最暖的一年。  相似文献   
3.
中国西部山区是我国的水源地及生态屏障,它们的合理开发与保护是西部大开发的基本内容。研究归纳出山地发展的“巴音布鲁克模式”:(1)天鹅及其生境的绝对保护(核心);(2)建立可持续牧业(主体);(3)规范和发展旅游业(突破口);(4)西蒙古土尔扈特传统文化的保护(文化多样性)。中国西部山区的发展模式都可以概括为一个核心(自然保护)三个圈层(与当地主要土地资源相适应的主导产业,与当地特有资源相联系的新兴产业,当地民族文化保护)。这种模式能够充分体现生态优先的思想,同时考虑到促进地区新老经济及文化的发展与保护,符合西部大开发的方针。  相似文献   
4.
利用巴丹吉林沙漠北缘拐子湖流沙下垫面2013年7、10月和2014年1、4月的湍流通量资料,计算并分析了研究区近地层湍流强度,同时针对风速分量、温度、水汽和CO2归一化标准差随稳定度的变化关系和总体输送系数等陆面过程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风速各分量的湍流强度均随风速的增加逐渐减小,风速处于2 m·s-1以下时湍流发展最为旺盛。湍流强度主要由水平方向风速分量决定,垂直方向风速的作用较小,且近中性和不稳定层结利于湍流的发展。与其他地区相比,平坦且没有建筑物的沙漠地区,机械湍流较弱,湍流强度相应较小。(2)风速各分量的归一化标准差与稳定度(z/L)均满足1/3次方函数规律,其中垂直方向风速分量的拟合曲线方程较好。(3)动量输送系数Cd具有明显的夏季高、冬季低的变化状态且各月的日变化形态均呈夜间低、日间高的循环形态。热量输送系数Ch的不同月份日变化间并没有明显的排列次序,且日出日落前后具有明显的波动。不稳定层结时,CdCh均随风速的增加逐渐减小;稳定层结时,CdCh均随着风速的增加逐渐上升。  相似文献   
5.
对阜康地区主要地物即土壤、植被、水体三大类共534个样本测量的光谱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植被、土壤、水体的反射光谱各有特点,容易区别,农田光谱特征具有复合光谱的特征,形成了一种新型的地物(植—土地物),此类地物的波谱曲线介于植物与土壤波谱曲线之间,随植被覆盖度而变化。  相似文献   
6.
为准确描述我国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区域的大气边界层结构,本文利用该沙漠腹地2017年的梯度铁塔和通量观测数据,基于中尺度气象模式WRF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 v3.7.1),分析了5种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适用性。结果表明:1)采用WRF模拟沙漠腹地近地层内的边界层特征时,2m气温的模拟存在冷偏差,5种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均能较好地模拟出四个季节2m气温的日变化特征,其中非局地方案ACM2(Asymmetric Convective Model version 2)对2m气温效果最好,局地方案BL方案的模拟偏差最大;2)5种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均能够模拟出10m风速的日变化特征,其中局地方案BL(Bougeault-Lacarrere)对10m风速效果最佳;3)采用WRF模拟沙漠近地层内的地表通量特征时,感热通量存在高估现象,潜热通量存在低估现象,5种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均能较好地模拟出四个季节模拟时间段内地表净辐射通量的日变化特征,其中局地方案MYJ(Mellor-Yamada-Janjie)的模拟精度最高。  相似文献   
7.
在1997年进行超新星巡天时,北京天文台发现了四颗处于极大期的激变变星,本文给出了它们的位置、观测参数以及证认图和光谱图  相似文献   
8.
利用地面自动站逐小时观测、多普勒天气雷达及WRF模式高分辨率数值模拟,分析2016年7月塔里木盆地东北缘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中的阵风锋特征。结果表明,阵风锋前沿较强的辐合抬升运动不断触发多个对流单体,其中大部分单体与其后方的对流系统合并且进一步发展,使得强对流天气不断发展和维持。在对流系统快速发展阶段,阵风锋前沿水平风的垂直切变造成湿位涡的斜压分量显著增强,从而增强局地的条件对称不稳定,为对流系统的发展和维持提供了重要的不稳定能量。不稳定能量释放需要的锋生强迫作用主要是由阵风锋前方的辐合辐散项和倾斜项决定,而阵风锋前沿附近的水平形变项及其上方的非绝热加热项提供相对较弱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巴丹吉林沙漠与小尺度湖泊夏季地表特征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9年7 9月"巴丹吉林沙漠陆气相互作用及其对区域气候的影响研究"试验所得观测资料,系统分析了夏季典型晴天下巴丹吉林沙漠和沙湖不同下垫面的辐射和能量收支特征。结果表明:(1)沙漠点和沙湖点土壤温湿度都有明显的日变化,表现为准正弦曲线。地表向下日较差逐步变小,日峰值和谷值都有明显的滞后性。5~10 cm土壤温、湿度受地表温度影响较大,20 cm以下不再有明显的日变化。沙湖点土壤湿度较大,且出现逆湿现象。(2)沙漠点和沙湖点太阳总辐射的日变化趋于一致;沙漠点大气长波辐射、地表长波辐射、有效辐射均比沙湖点略低,地表反射辐射大于沙湖点。沙漠的地表长波有效辐射均小于沙湖点,两观测点净辐射差异较小。(3)两观测点的地表反照率呈"U"形分布;沙漠点的日平均反照率为0.32,沙湖点为0.23。(4)沙漠点以感热输送为主,波文比为3.4;沙湖点则以潜热输送为主,波文比为0.2。  相似文献   
10.
沙尘对南疆沙漠腹地太阳辐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塔中大气环境观测试验站(83°39'E,38°58'N)总辐射、散射辐射和直接辐射的观测资料,分析了塔中大气透明系数变化和沙尘对总辐射、直接辐射、散射辐射的影响。结果表明,10-12月塔中大气透明系数最好,春、夏季最差;晴天大气透明系数最高(0.57),沙尘暴天气最低(0.07)。晴天、浮尘和扬沙天气总辐射最大可达1000 W·m-2以上,而沙尘暴天气最大可达700 W·m-2。晴天散射辐射值大多在400 W·m-2以下,主要集中在100~200 W·m-2范围内;有沙尘的天气大多在600 W·m-2以下。沙尘对直接辐射的衰减最大,晴天、浮尘、扬沙和沙尘暴天气下直接辐射200 W·m-2的概率依次为41.2%,72.5%,78.1%和100%。随着大气中沙尘增多,散射辐射逐渐向高值区域集中。沙尘天气下各辐射日变化曲线波动很大,其中总辐射和直接辐射减小很多;总辐射和散射辐射日变化曲线形态相似、量值接近。大气透明系数与总辐射、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