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2篇
  免费   121篇
  国内免费   157篇
测绘学   48篇
大气科学   179篇
地球物理   83篇
地质学   360篇
海洋学   75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41篇
自然地理   4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0 毫秒
831.
周磊  支蓉  冯爱霞  龚志强 《海洋学报》2010,32(9):6689-6696
利用中国地区435个台站1961—2002年逐日平均温度序列,将温度变化发生在9天时间尺度上的特征编码在网络中,通过研究二分图温度网络(BGT网络)中节点与项目的关系,揭示出9天时间尺度上温度变化的特征及其在空间上的拓扑统计性质.网络中各节点RRRD, RrDD, eeed, DRRD, DDRR等所代表的温度波动模态在网络中异常频发,对9天尺度温度变化的预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统计网络的节点度分布,集群系数等拓扑结构特征量,发现BGT网络服从正态分布特征.BGT网络项目内节点度的多样性大体上  相似文献   
832.
滇西腾冲地块西侧的那邦地区作为东喜马拉雅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藏南冈底斯带的南延,不仅记录了印度-欧亚大陆碰撞过程的重要信息,也记录了高原岩石圈向南挤出的详细过程。近年来的研究显示,该区部分原划分为早前寒武基底的高黎贡群形成于新生代,并经历过多期次的变质深熔作用,但关于变质深熔过程和变质机制并未引起足够重视。本文对滇西那邦地区新生代混合岩开展了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分析。LA-ICP-MS锆石U-Pb年龄显示,混合岩重结晶锆石年龄为29 Ma。根据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暗色混合岩基体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暗色体,富铝低钙,富集LREE,亏损HREE,其εNd(t)值为-4.31和-4.69,显示岛弧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与盈江始新世变基性岩地球化学特征相似,暗示其源区为受到俯冲板片流体改造的富集岩石圈地幔;第二类暗色体,富集LILE和HREE,而低轻稀土和亏损高场强元素,εNd(t)值为-11.35,指示其源区为更古老的基性堆晶下地壳,结合始新世锆石具有低HREE特征,表明该暗色体原岩经历过加厚下地壳水平的石榴石角闪岩相的变质作用。浅色体为花岗闪长岩,...  相似文献   
833.
2015年11月25日黄海上空冷空气爆发,中国北部发生暴雪,西北东南向云街在黄海上空大面积密集分布。为研究垂直热输运的网格大小依赖性是否会对黄海对流云街数值模拟产生影响,本文利用WRF模式,分别采用考虑网格大小依赖性的边界层(PBL)参数化方案和基于非局部K理论闭合的YSU PBL方案对该个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两方案均能较好地再现云街出现区域和盛行风向。由于考虑网格大小依赖性的PBL方案模拟水平滚涡对流和次级环流的能力更强,所模拟的水平垂直速度强度更大,云水混合比更高,促进更多的云得以发展;同时其稳定性参数ζ更小,模拟的水平滚涡对流强度更大。  相似文献   
834.
王志刚  支毅乔  吕永红 《遥感学报》2009,13(S1):150-153
遥感试验场是遥感科学技术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遥感应用从定性走向定量化阶段的产物。文章综述了遥感综合试验场的建设, 场区地理下垫面状况, 试验场的技术体系构成, 并叙述了试验遥感的初步成果和进一步发展的展望。  相似文献   
835.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ECMWF细网格资料、FY-2E卫星云图、喀什新一代多普勒雷达资料和新疆区域自动站气象观测资料,对2013年6月18日发生在新疆喀什地区境内的一次罕见的强冰雹天气从天气形势、中尺度系统、水汽条件、雷达回波特征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分析显示,此次冰雹天气是在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产生的,冰雹出现前,雹区附近低层到地面存在中尺度切变线、涌线和地面中低压等多个中尺度系统;水汽在中低层集中,并不断向冰雹区输送;雹区附近强烈的辐合上升运动为冰雹的出现提供了水汽和动力条件;探空物理量参数有利于大气不稳定能量的聚积和爆发。分析此次强冰雹天气的成因,有利于改进南疆地区冰雹短时和临近预报、预警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836.
针对目前人工翻译地名效率低且西班牙语地名专名自动化音译研究尚为空白等问题,该文通过分析西班牙语语法规则和发音特点,提出基于先验知识的西班牙语地名专名自动化音译方法。通过构建西班牙语地名先验知识库,将先验知识分为实例类先验知识和规则类先验知识,作用于专名音译,分为基于实例类先验知识的音译和基于规则类先验知识的音译,来对西班牙语地名进行专名音译。将该方法应用于西班牙语地名专名音译,结果与翻译软件对比分析,该方法的音译结果符合音译规则,更加规范,准确率高,证实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37.
基于质控的小时气温资料,据不同时期气象观测规范、气象站历史沿革、资料完整性、均一化影响和空间分布代表性,在贵州区域内选取44站构建1951—2020年均一化气温序列。应用趋势系数法分析贵州区域气温倾向率,逐累年平均值分析气温的升降时段,T检验检测气温变化稳定性,Yamamoto、Mann-kendall法检测气温突变年份,结果表明:70年和60年间贵州区域气温分别以0.13 ℃/(10a)、0.17 ℃/(10a)速率升温。1951—1986年处于降温时期,1987年开始升温,2012年后升温发生突变,1984年、2015年、2016年气温与其他年份气温存在显著差异。贵州各区域气温倾向率差异较大,近70年、60年变化区间分别介于0.06~0.19 ℃/(10a)、0.09~0.26 ℃/(10a)。城市自身及其周边地区气温存在增温效应,县级观测站到省行政中心所在地,气温升温速率差异在0.3~0.8 ℃/(100a)。升温速率总体上呈现出南低北高,自东向西逐渐增大的分布。升温主要是最低气温升温导致,各区域升温速率差异原因与地理区位、城市热岛效应、生态环境、水汽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838.
3种海洋微藻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热水浸提法,通过一系列单因素试验,研究了提取时间、pH、温度和液料比对四爿藻、新月菱形藻和三角褐指藻等3种海洋微藻多糖提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进一步优化多糖的提取工艺。最后,采用适宜提取工艺制备3种海洋微藻粗多糖样品,并测定样品蛋白质和多糖含量。单因素结果表明,提取时间、pH、温度和液料比均能影响四爿藻、新月菱形藻和三角褐指藻多糖的提取。其中,提取时间显著影响新月菱形藻多糖的提取,提取pH对四爿藻和新月菱形藻多糖的提取有显著影响,而提取温度和料液比均能显著影响3种海洋微藻多糖的提取。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四爿藻、新月菱形藻和三角褐指藻粗多糖提取的适宜提取时间,温度,pH和料液比分别为80℃、60℃、80℃,240min、240min、120min;10、10、10;1:15、1:25、1:25。制备的粗多糖样品中蛋白质和多糖含量分别为0.59%、0.76%、1.50%和51.4%、17.2%、13.5%。很低的蛋白质含量和较高的多糖含量,表明采用上述试验确定的提取工艺获得的粗多糖样品纯度较高,利于样品的后续分离纯化。  相似文献   
839.
随着气象卫星遥感数据趋于丰富化,如何对格式复杂、分辨率差异较大的多源气象卫星遥感数据进行合理融合,在提高分辨率的同时,剔除冗余和噪音的影响,获取更加精细可靠的融合数据,成为当前提升海量气象卫星遥感数据利用率的有效途径。本文基于多源气象卫星数据融合技术,综述了数据融合理论的主要过程与层次、常用像元级融合方法以及定量评价指标,综合探讨了不同数据融合方法的适用范围与优缺点,并且对于当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多源气象卫星数据融合的发展与应用前景予以讨论,以期为数据融合方法的进一步探索以及拓宽应用途径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40.
Accurate detection of liver fibrosis stage and fibrosis procession is crucial for assessing prognosis and candidacy for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c disease. A significant need exists for developing a noninvasive technique for quantitative detection of liver fibrosis stage. Magnetic resonance elasto-graphy (MRE) is one of the most repidly advancing technologies for classifying the liver fibrosis. This study establishes a platform for liver fibrosis classification, and discusses some details in developing stimulator and displacement-phase imaging pulse. At last, the preliminary result and analysis of phantom experiment are given, which would form a basis for subsequent research on phantom MRE and its clinic applic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