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28篇
测绘学   32篇
大气科学   47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41篇
海洋学   27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4 毫秒
61.
基于本人组织完成的建委城市主城区道路结构性升级改造项目,阐述我市城区道路现有资料的整合方法。  相似文献   
62.
CityMaker是一款优秀的国产3DGIS平台软件。本文介绍了CityMaker平台中3维场景数据的三种类型:3维场景数据、矢量数据和地形数据,重点分析了3维模型数据的组织方法和存储结构,提出了CityMaker数据库的两个扩展方法:访口接口扩展和属性信息扩展,弥补了CityMaker在属性信息管理方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63.
哈尔滨3维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在国内起步较早,是基于Citymaker 3维技术开发而成的。在系统建设过程中,我们逐步摸索出适合哈尔滨城市建设的3维地理信息系统模式。本文简要介绍了在哈尔滨3维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基础上开发而成的"哈尔滨城乡规划科学决策系统"的管理模式及应用成果,列举了国内3维城市建设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64.
1956—2017年河西内流区冰川资源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基于修订后的河西内流区第一、 第二次冰川编目数据及2016—2017年Landsat OLI遥感影像, 对河西内流区1956—2017年冰川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①河西内流区现有冰川1 769条, 面积976.59 km2, 冰储量约49.82 km3。冰川面积以介于0.1 ~ 10 km2的冰川为主, 数量以<0.5 km2的冰川为主。祁连山是该区域冰川集中分布区, 其冰川数量、 面积和冰储量分别占该区域冰川相应总量的98.47%、 97.52%和97.53%。②疏勒河流域(5Y44)冰川数量、 面积及冰储量最多(最大), 冰川平均面积为0.81 km2, 石羊河流域(5Y41)最少(最小)。从四级流域来看, 宁掌等流域(5Y445)冰川最为发育, 冰川数量、 面积及储量均最大, 宰尔莫合流域(5Y446)冰川平均面积最大(1.80 km2), 夹道沟-潘家河流域(5Y422)最小, 仅有0.05 km2。③近60年河西内流区冰川数量减少556条, 面积减少417.85 km2, 冰储量损失20.16 km3。面积介于0.1 ~ 0.5 km2之间的冰川数量与面积减少最多(457条和 -117.49 km2), 海拔4 400 ~ 5 400 m区间是冰川面积集中退缩的区域(98.55%), 北朝向冰川面积减少最多(-219.92 km2)且冰川退缩速率最快(-3.61 km2·a-1)。④1956—2017年河西内流区各流域冰川面积均呈退缩态势, 区内冰川变化呈自西向东逐渐加快的趋势, 但有3条冰川在1986—2017年出现不同程度的前进, 气温升高是该区域冰川退缩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5.
雅砻江周家坪滑坡成因及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周家坪滑坡体位于拟建的官地水电站库尾,系盐源县梅子坪乡政府集镇所在地,水库蓄水后,滑体前缘将被部分淹没,由于其结构松散,可能会影响滑坡体的稳定性,进而影响梅子坪集镇196余人的生命及财产的安全。本文在现场地质调查、勘探及试验成果的基础上,对周家坪滑坡体进行坡体结构和成因分析,并对滑坡体在天然和水库正常蓄水条件下的稳定性进行了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66.
通过礼乐盆地构造-地层-沉积分析,查明了其构造演化及沉积充填特征,揭示了其与南海扩张事件的成因联系,为南海边缘海演化研究提供了参考。研究结果表明:礼乐盆地新生代构造-沉积演化经历了3个差异显著的阶段,即古新世-早渐新世陆缘裂陷-滨浅海碎屑岩沉积阶段、晚渐新世-早中新世裂离漂移-浅海碳酸盐岩沉积阶段、中中新世以来周缘前陆挠曲沉降-区域差异沉积阶段。古新世-早渐新世,古南海向东南俯冲,华南古陆陆缘因水平引张力作用发生被动裂陷,形成礼乐盆地;此时以滨浅海环境为主,受碎屑物源供给控制,在盆地西北部发育一系列规模相对较大的辫状河三角洲,礼乐盆地东部、南部邻近古南海,仅在孤立隆起边缘发育规模较小的扇三角洲。晚渐新世-早中新世,古南海持续俯冲,新南海扩张,礼乐-巴拉望地块裂离华南古陆,向南漂移,盆地沉降缓慢,断层活动弱;此时以浅海-半深海环境为主,碎屑物源匮乏,盆地北部发育大型碳酸盐岩台地和生物礁,南部总体为半深海环境。中中新世以来,新南海扩张停止,礼乐-巴拉望地块向菲律宾岛弧俯冲碰撞,礼乐盆地进入周缘前陆期,以非对称挠曲沉降为特点,水深增大,断层活动增强;此时以半深海-浅海为主,盆地北部总体以碳酸盐岩台地和生物礁为特色,盆地南部局部发育深水重力流沉积。礼乐盆地构造-沉积演化与古南海俯冲-消亡、新南海扩张-关闭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7.
微塑料(MPs)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新污染物受到广泛关注,工业来源被认为是受纳河流和邻近海域中微塑料的重要来源,但是关于工业来源废水中的微塑料污染情况并不明确。本文系统研究了山东沿海5个行业代表性企业进水和出水中微塑料的赋存特征,结果表明,工业废水源内部污水处理系统对微塑料的去除效率较低,平均去除率仅为59.86%,沿海工业废水是近海环境中微塑料污染的潜在重要来源。不同类型工业中纺织印染业的进、出水微塑料含量最大,平均丰度分别为84.8个/L和19.6个/L,纸塑制造厂、化工厂和船舶工业的污水中微塑料丰度相近,进水中微塑料丰度在32.0~37.2个/L之间,出水中微塑料丰度在10.8~14.6个/L之间,金矿厂的进水中微塑料丰度最低,为23.9个/L,出水微塑料丰度为17.6个/L。不同工业源进水中微塑料在形状和成分上相似,在尺寸和颜色上存在行业差异,纤维(占比范围61.46%~84.48%)是主要形状,聚乙烯(PE)(53.48%~76.19%)是主要成分。工业源出水中微塑料主要形状为纤维(61.46%~91.06%),主要颜色为蓝色(41.67%~58.22%),主要成分为PE (16.22%~67.83%),出水中微塑料尺寸存在行业差异,≤300 μm的微塑料平均占比最高,为28.67%,占比范围为23.96%~35.19%。工业出水中微塑料特征与海洋中微塑料特征高度契合,再次证明了工业污水对海洋微塑料污染的重要贡献。本研究通过揭示典型海湾周边代表性行业的工业污水中微塑料浓度与特征,为海洋微塑料的源汇特征、迁移与防控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8.
曹正  刘娟 《气象研究与应用》2011,32(Z2):153-154
分析航空气象预报工作发生"错、忘、漏"的状况和原因,介绍中南空管局气象中心预报室为避免"错、忘、漏"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特别是自主开发的"航空气象预报监控系统"能够降低由于人的疏忽和麻痹思想造成的"错、忘、漏"概率.  相似文献   
69.
基于QuickBird遥感影像的棚户区提取与制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QuickBird遥感影像为数据源,从纹理信息的角度,利用灰度共生矩阵(GLCM)的方法对南京市下关区的棚户区信息进行了提取。首先,利用所选择的4个纹理特征统计量(对比度、能量、同质性和相关性)构建一个特征空间。然后运用非监督分类的方法(ISODATA算法)将研究区分成确定的类别数目。最后,根据实际情况,利用数学形态法对分类结果进行调整和优化,从而获得研究区域的棚户区信息。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纹理特征的灰度共生矩阵方法对于棚户区的提取和制图是有效可行的,同时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为南京市棚户区的管理及城市规划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70.
1970-2016年冈底斯山冰川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修订后的中国两次冰川编目数据及2015-2016年Landsat OLI遥感影像,对冈底斯山1970-2016年的冰川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利用相应时段的气温和降水数据,对冰川变化原因进行探讨,为全面认识冈底斯山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冰川的响应规律及区域水资源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① 2015-2016年冈底斯山共有冰川3953条,面积1306.45 km 2,冰储量约58.16 km 3;冰川数量以面积< 0.5 km 2的冰川为主,面积则以介于0.1~5 km 2的冰川为主。② 1970-2016年冈底斯山冰川面积共减少854.05 km 2(-39.53%),冰川面积变化相对速率高达-1.09%/a,消融期气温升高是导致该山区冰川退缩的最主要原因。与中国西部其他山系冰川变化相比,冈底斯山是冰川退缩最为强烈的地区,且近年来冰川退缩呈加快趋势。③ 冈底斯山冰川面积减少主要集中在海拔5600~6100 m之间,海拔6500 m以上区域基本没有变化。除南朝向和东南朝向外,冈底斯山其他朝向冰川数量和面积均呈减少趋势,其中北朝向冰川面积减少最多,西北朝向冰川面积变化最快。④ 冈底斯山冰川面积变化自西向东呈加快趋势,其中东段冰川面积变化相对速率高达-1.72%/a,中段次之(-1.67%/a),西段仅为-0.83%/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