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110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20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32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41.
太湖流域洪涝灾害评估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建立了太湖流域DEM模型,并建立了全流域12类共24种土地利用类型、2194个圩区、1012个乡镇和94个报汛站点的空间数据库及属性数据库。在此基础上,根据实时报汛资料,通过插值得到各乡汛期圩外水位和降雨量。圩区采用排涝计算圩内内涝水量再与DEM叠加,非圩区用乡最高水位与DEM叠加,可获得全流域淹没水深栅格数据。统计不同乡镇、不同土地类型、不同淹没水深的淹没面积,并根据当年的社会经济数据,建立了太湖流域洪涝灾害损失评估模型。对1999年太湖流域洪涝灾害评估结果表明,模型具有一定的精度,可为流域防洪减灾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2.
桌面虚拟现实技术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VR)技术是一项综合性的、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信息技术。本文介绍了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领域,阐述了桌面虚拟现实系统的特点,探讨了它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43.
探讨了移动地图的特点,并以地图感受论、制图综合理论、可用性理论为指导,总结出了移动地图可视化表达的基本原则。最后,分别从移动地图的内容设计、功能设计、符号设计、注记设计和图例设计等五个方面探讨了移动地图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44.
通过对现有网络地图中国界显示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按照网络地图国界显示的基本原则,探讨了网络地图国界自适应显示及符号化的方法。并基于Supermap为中国国界管理信息系统制作了一套国界网络地图。  相似文献   
45.
在三维地层建模过程中,一些复杂的地质构造(如倒转褶皱)往往需要人工干预才能生成正确的模型。针对地质体的特点,提出一种三棱柱模型的改进算法,将核心序列优先等方法运用于建模过程,同时运用虚拟钻孔柱的方法处理尖灭,在无需人工干预的情况下较好地实现了对复杂地层倒转现象的模拟。  相似文献   
46.
顺层岩质边坡顺层滑动岩体范围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君  周德培  江南  杨涛 《山地学报》2007,25(3):376-380
顺层滑移-拉裂是顺层岩质边坡中常见的一种破坏模式,顺层滑动岩体范围大小是该类边坡稳定性分析及其加固支挡结构设计的基础,是设计人员最关心的问题。考虑边坡开挖卸荷效应对边坡岩体力学参数的影响,建立了顺层岩质边坡顺层滑动岩体范围的计算式,利用重庆至怀化铁路沿线顺层岩质路堑边坡失稳破坏的调查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47.
将决策理论中的多属性决策用于评价地图要素的分级(分类)方法是否最优,并用信息论中的熵函数法确定各个评价分级精度指标的权重,建立了统计数据分级(分类)的综合评价模型。模型的建立,不仅提高了评价的客观性,而且是建立分级方法与适合这种分级方法的数据之间的关系基础。最后,用实例说明这种方法的具体应用及计算过程。  相似文献   
48.
计算机辅助专题地图制图教学软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地图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中专题地图教学软件的结构、操作及多媒体教材的加工,并阐述了交互练习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相似文献   
49.
20世纪90年代中国土地利用变化时空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358,自引:38,他引:320  
在土地利用变化时空信息平台的支持下,本文对我国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末的土地利用变化过程进行了全面分析,揭示了我国10年来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规律,分析了这些规律形成的主要政策、经济和自然成因。研究表明,20世纪90年代,全国耕地总面积呈北增南减、总量增加的趋势,增量主要来自对北方草地和林地的开垦。林业用地面积呈现总体减少的趋势,减少的林地主要分布于传统林区,南方水热充沛区造林效果明显。中国城乡建设用地整体上表现为持续扩张的态势。90年代后5年总体增速减缓,西部增速加快。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土地利用变化表现出明显的时空差异,政策调控和经济驱动是导致土地利用变化及其时空差异的主要原因。据此,本文提出在今后的全国土地利用规划中,应充分考虑我国现代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分异规律。同时,在生态环境恢复与建设规划中也应强调自然地理地带的针对性,同时要改变传统的资源规划与管理思路,在基础设施日益完备的条件下,最大程度地发挥跨区域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综合优势  相似文献   
50.
基于全空间信息系统的应用背景和多粒度时空对象的思想,探讨了时空事件的内涵和基本特征,并提出了多粒度时空事件的概念;分析了现有时空数据模型特点,基于多粒度时空对象数据模型,提出了多粒度时空事件建模的基本理念;以此为依据,针对现有可视化技术的不足,对全空间信息系统对多粒度时空事件的表达特点进行了初步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