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42篇
测绘学   29篇
大气科学   33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78篇
海洋学   5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2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3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车行西藏     
王琦 《地球》2010,(2):90-99
西藏,于我来说,那就是一个梦幻的精神世界,几乎支撑着我生活的全部。我的一切仿佛都在为一个信念而活着,那就是——聆听苍松翠柏下红墙里呢喃的褥告,看那袅袅的桑烟,任凭那猎猎的风马旗指走我身上世间的尘埃,  相似文献   
12.
利用陕西省94个国家气象站1961—2018年逐日气象资料,根据干旱灾害气候背景和社会经济环境,结合灾害风险评估相关理论方法,选取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脆弱性、承灾体暴露度、防灾减灾能力4个方面指标,建立干旱灾害风险评估指数,基于GIS平台,对陕西省不同季节进行干旱灾害风险区划。结果表明:(1)陕西各区域干旱致灾因子危险性季节差异明显,陕北北部除夏季外各季节干旱危险性较高,关中地区易发生伏旱。陕南的汉中各季节干旱危险性均较大,安康东部和商洛各季节干旱危险性则较小。(2)春季、夏季和秋季,陕南的汉中平原及安康的汉江河谷地带,关中的西安和渭南地区,陕北北部榆林地区为干旱孕灾环境高脆弱性区或较高区;冬季陕南大部、秦岭地区的高脆弱性区较其他三季范围有所减小;海拔较高的秦岭山地,关中平原和陕北北部各季节皆为低脆弱性或较低脆弱性地区。(3)承灾体暴露度的高风险区主要分布于关中地区。(4)全省抵御干旱风险能力最高地区为陕北黄河沿线、关中各地的城镇地区。(5)干旱灾害综合风险的高风险区主要在陕南巴山地区、秦岭南北两侧、陕北南部,陕南汉江平原、关中平原及陕北延安、榆林等地为干旱较低、低风险区。  相似文献   
13.
14.
普通克里金法是构建矿区三维地形模型并揭示地表沉陷形变场动态变化规律的有效方法。但普通克里金法存在平滑效应的问题,导致估计值的空间变异程度小于实际,无法真实反映矿区复杂地表形态的空间变化特征。本文结合矿区实际地形采样数据,提出了一种空间变异修正的普通克里金法,并将其应用于矿区复杂地形的高精度建模,并与已有方法在建模精度和空间变异性复现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空间变异修正的普通克里金法能够很好地处理平滑效应对建模的影响,具有更高的建模精度和空间变异性复现能力,在矿区复杂地形高精度建模应用中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可以作为一种可靠的建模工具用于矿区复杂地形沉陷形变场动态变化规律分析。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揭示叠瓦状逆断层在地质过程中的变形和应力变化规律,为地震预报和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参考,以龙门山断裂带为研究背景,采用大型物理模拟试验,再现了叠瓦状逆断层的演化过程。通过对模型内部位移和应变的实时监测,得出了叠瓦状逆断层的变形和应力分布规律:1)除下伏断层的下盘局部斜向下外,整个构造区的变形以沿断层带斜向上为主;断层带同侧,变形量深部大于浅表层;水平向变形随与挤压端距离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并伴有瞬间的跳跃性增大。2)研究区除在断层上盘的浅层出现局部的拉应力外,其余都处在压应力状态,深部应力及其释放量都大于浅层;应力不是线性的增大或减小,而是随挤压端位移的增大沿某个趋势上下震荡。地应力在下伏断层带附近更容易发生聚积和释放,在变化时间上深部先于浅层。浅层地应力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再减小的规律;深部地应力的释放在上覆断层两侧出现了跳跃性的减小,而下伏断层的两侧先出现瞬时的增大,然后才逐渐减小。3)浅层变形量和应力变化具有相同的规律和同步性,但均滞后于深部应力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用浅层地震折射和反射联合勘探方法在京—沪高速公路沭河桥址区进行隐伏断层和层位划分探测试验。试验是在宽约300m的水面上进行的,采用ES-2401高分辨率数字地震仪和“五小二高”的工作方法,综合利用折射和反射波信息,提高地质推断解释的可靠性,探测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2001年,梁园区被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确定为第一批全国中小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实验区。几年来,我区在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全国中小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实验区指导委员会的关心支持下,通过全区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不仅使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一些重要的生态环境指标开始逐渐得到恢复,而且还促进了全区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提升了人们的生活环境质量,生态环境实现了历史性的改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实现了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双赢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城市风环境是城市微气候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对分析城市热岛效应、空气流通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郑州市市区为例,使用1971—2018年气象观测数据、2018年建筑分布数据(OSM)和2016年资源三号卫星数据作为数据源,通过运用气象学和GIS技术结合的方法,探究潜在通风廊道,科学量化城市形态对风环境的影响。研究首先借助WindNinja软件,对城市背景风环境进行模拟分析,该计算方法提高了风道定位的精度。然后利用卫星遥感数据制作了数字高程模型(DSM),结合OSM计算下垫面地表粗糙度。进一步借助ArcGIS软件,利用最小成本路径法(LCP)确定城市潜在通风廊道的位置。结果表明:① 郑州市近年来平均风速缓慢下降,平均每10年下降0.26 m/s;全年主导风向东北风进入城市后受城市形态影响在京广铁路线附近以西逐渐转为东北偏东风,其中在京广快速路以东风速较高,在京广快速路以西风速较低;② 金水区西部、中原区、二七区以及管城区的地表粗糙度较高,通风环境较差;金水区东部和惠济区的地表粗糙度较低,通风环境较好;③根据盛行风向模拟的潜在通风廊道,其共同特点是趋向于低粗糙度的地区。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苏、皖石炭系石灰岩的胶结作用。查明了胶结物的晶形、碳、氧同位素成分、发光特征及包体均一化温度。指出胶结作用主要发生在大气淡水补给较充分的含水层内,这与本区属海退成岩序列有关。  相似文献   
20.
京津冀城市群与东京大都市圈不仅在疏解非首都功能、优化城市空间结构等方面存在共通之处,其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过程所显现的污染源及污染物种类等特征也相似。本文以京津冀城市群和东京大都市圈作为比较研究对象,在全面介绍东京大都市圈大气污染防治的过程与成效,并系统分析大气污染防治政策路径的基础上,根据京津冀城市群大气污染特征、大气污染防治政策体系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从政策形成、政策框架、政策实施3个方面,提出制定大气污染防治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