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7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139篇
测绘学   65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23篇
地质学   270篇
海洋学   100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32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3篇
  1961年   1篇
  1940年   1篇
  192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501.
2种东风螺软体部和生殖腺脂肪酸组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测定了野生台湾东风螺(Babylonia formosae),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及养殖方斑东风螺软体部和生殖腺脂肪酸组成及其含量.结果表明,2种贝软体部和生殖腺的15种主要脂肪酸中,不饱和脂肪酸(UFA)含量较饱和脂肪酸(SFA)含量高.野生台湾东风螺、方斑东风螺及养殖方斑东风螺软体部的UFA质量分数分别为68.22%、67.23%和76.05%: 其软体部SFA质量分数分别为28.16%,28.23%和21.5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质量分数高,n-3PUFA和n-6PUFA质量分数占总脂肪酸的39.20%~64.53%,其中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质量分数占总脂肪酸的13.82%~34.22%,养殖方斑东风螺的质量分数最高.研究发现,2种东风螺,特别是养殖的小型方斑东风螺,不仅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且是EPA和DHA理想的提取原料.  相似文献   
502.
应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圆斑星鲽(Verasper variegatus)和条斑星鲽(Verasper moseri)的养殖群体进行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每个群体各取鱼30尾,并从78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20条用于群体遗传学研究.两个群体共扩增出218条DNA片段,大多数片段大小为250~1500 bp,其中圆斑星鲽185条,条斑星鲽183条.多态片段比例分别为56.76%和64.48%,Nei的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的信息指数分别为0.232 2和0.278 1、0.339 1和0.398 9.这两种星鲽养殖群体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和遗传距离分别为0.672 0和0.397 5.  相似文献   
503.
戴瑜  韦海明  唐国宁 《海洋学报》2010,32(9):5979-5984
采用简单的离散可激发介质模型研究了不同性质和形状的小异质性颗粒对螺旋波演化的影响,在小异质性颗粒均匀分布的情况下,螺旋波的失稳与小异质性颗粒的形状、分布密度和性质有关.数值研究结果表明: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观察到稳定螺旋波发生漫游和螺旋波漂移出系统边界现象,首次观察到螺旋波破碎成空间无序的周期变化斑图和破碎成时空有序的迷宫斑图现象,简要讨论了产生这些现象的物理机理.  相似文献   
504.
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会受到相干斑噪声的污染,对SAR图像的后续处理产生了很大影响.提出一种基于快速离散曲波变换(FDCT)抑制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相干斑噪声的方法.先通过FDCT把SAR图像变换到曲波域中,得到曲波系数,再应用自适应阈值算法估计不同尺度、不同方位曲波系数的阈值,分别对曲波系数进行硬阈值和软阈值化处理,最后通过FDCT反变换恢复出图像.对单视SAR原始图像进行处理,并与小波去噪方法进行各种量化比较,结果表明,Curvelet滤波器要比Wavelet滤波器效果好,软阈值算法的效果比硬阈值算法好.基于FDCT的SAR图像相干斑去噪,不仅抑制相干斑能力比较强,而且在目标的边缘及纹理信息的保持上也有很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505.
江西相山火山—侵入杂岩及中基性脉岩形成时代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单颗粒锆石U-Pb同位素定年结果表明,在相山西部(尤其是邹家山矿床)两火山旋回的界面之间,存在另一类潜火山岩的侵位,其形成年龄为136.0士2.6 Ma,岩性为潜流纹英安斑岩;相山火山-侵入杂岩中心相碎斑熔岩中的花岗质"团块"属潜火山岩,其形成年龄为134.2土1.9 Ma.火山期后的潜石英二长斑岩及煌斑岩脉的形成年龄分别为129.5士2.0 Ma及125.1±3.1 Ma,从而揭示相山地区的伸展、裂解作用从早白垩世就开始了,明显早于浙、闽沿海地区.  相似文献   
506.
斑岩体的存在是斑岩型铜矿重要的特征,查明隐伏斑岩体对于斑岩铜矿找矿预测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以多宝山矿集区的岩石标本物性特征为基础,对重力、磁法、广域电磁法资料进行了处理和分析,根据矿化蚀变中心一般位于斑岩体顶部和矿化蚀变具有电阻率显著降低的特征,从已知到未知,对多宝山铜矿、铜山铜矿和争光金矿的隐伏花岗闪长斑岩体进行了识别,进而推断出矿体位置。根据电性异常特征推测:多宝山铜矿可以扩大外围找矿部署,铜山铜矿矿体有往下延伸的趋势,隐伏斑岩体南侧可能存在大型矿体;争光金矿深部可能存在斑岩型铜矿。多宝山铜矿、铜山铜矿、争光金矿同属斑岩型铜矿系统,多宝山矿集区具“上金下铜”的成矿特征。钻孔揭示了铜山矿区隐伏斑岩体南侧矿体的存在,新增资源量达到大型矿床规模。证实了方法的有效性,同时也显示出矿集区矿产资源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