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56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36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11篇
海洋学   9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41年   1篇
  1937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41.
利用1961~2016年云南125个气象观测站逐月降水数据,结合同期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英国Hadley中心海表温度资料,在揭示云南5月降水主要模态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发现北太平洋、赤道中东太平洋和赤道印度洋是影响云南5月降水的三个主要关键海区,由此定义了对应不同关键区的类PDO指数、类ENSO指数、Dsst指数和Esst指数,进一步探究云南5月降水主要模态与海温异常的关系。结果表明:(1)云南5月降水的主要模态为全区一致型和东西差异型,其中东西差异型模态表现出明显不对称特征,东多西少时的东西差异特征比较明显,而东少西多时西部地区降水偏多的范围很小,主要以中东部地区降水偏少为主。(2)北太平洋地区的类PDO和类ENSO海温异常模态是影响云南降水全区一致型变化的主要因子,类PDO主要影响水汽输送变化,而类ENSO主要影响冷空气活动,即当北美沿岸海温偏低、北太平洋中部海温偏高和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偏低时,有利于云南全区一致型降水偏多,反之则有利于降水偏少。(3)Dsst指数表征的赤道印度洋海温变化是影响云南降水出现东西差异的主要因子,当印度洋海温偏高时,有利于云南降水西多东少,反之则有利于云南降水西少东多,而Esst指数表征的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变化却会减弱Dsst指数对降水东西差异型的影响,使云南降水更趋向于全区一致型的变化。   相似文献   
42.
1955—2007年拉萨市雨季夜雨率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忠水 《气象》2011,37(12):1584-1588
利用1955—2007年拉萨市逐日降水和气温地面观测资料,分析了拉萨市雨季(5—9月)夜雨率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拉萨市整个雨季日夜雨率变化是比较稳定的,近50多年来基本没有发生明显的年代际变化。夜雨率与日降水量有显著关联,当日降水量在25 mm以下时,夜雨率随降水量增加而增大,当日降水量〈1 mm时夜雨率最小为75.2%,当日降水量为25 mm时,夜雨率达到最大值93.4%;夜雨率与日温差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拉萨多夜雨与地形有关,高夜雨率既有有利的一面,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因此,深入探讨夜雨率是制定有效防御气象灾害对策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3.
利用1961—2008年逐日降水资料,在对比我国东南部各地区气候态降水特征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江南地区(110~120°E、24~30°N)雨季降水的季节内变化特征及其年际、年代际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江南雨季气候态降水的季节内变化具有明显的双峰型特征,两个峰值集中期分别是4、6月中旬前后。4月中下旬第一个降水峰值率先出现在江南地区,之后峰值降水南移,于6月上中旬华南地区达峰值集中期,之后强降水才逐渐北移,6月中下旬又回至江南地区,使江南地区降水达第二个峰值集中期。2)我国江南地区区域平均的双峰降水与4—6月的实际降水之间的相关系数达0.69,这表明双峰型降水确实反映了江南雨季降水的季节内演变特征。3)江南雨季降水双峰型的季节内变化特征具有明显的年际、年代际变化周期。年际变化周期为2~3 a,强信号主要集中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中期以及80年代中期到21世纪初;年代际变化周期约为8~10 a,在整个时间域上都存在,最强信号集中在80年代初到90年代末期。4)年代际尺度上,江南雨季降水的季节内变化特征(双峰型态)具有隔代显著的特征,即20世纪60、80年代及21世纪初双峰型特征显著,而20世纪70、90年代双峰型特征不显著。  相似文献   
44.
太平洋海温异常对大理雨季开始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大理州雨季开始期资料、1961年6月~2008年5月太平洋5°×5°共286个格点的逐月平均海温资料及NCEP/NCAR的SSTA资料,通过相关分析发现,太平洋海温与大理雨季开始期的关系密切,春季和上年秋季太平洋海温对大理雨季开始的影响较大。雨季开始前若发生厄尔尼诺事件,大理雨季开始期偏晚,反之,若发生拉尼娜事件,大理雨季开始期偏早。N ino3区的海温异常对大理雨季开始期的影响相当明显,当5月N ino3区的海温异常偏高时,大理雨季开始期偏晚;反之,当5月N ino3区的海温异常偏低时,大理雨季开始期偏早,N ino3区海温异常可以作为大理雨季开始期预测的一个强信号因子。  相似文献   
45.
清代云南雨季早晚序列的重建与夏季风变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以档案为主的历史文献资料逐年进行考订,复原了云南1711~1911年间的雨季早晚序列,并利用多种资料进行了检验。分析表明,云南雨季开始期年际和年代际的波动都较剧烈,还存在年代际尺度以上的长时间尺度波动。雨季开始期从18世纪初逐步转向偏早,19世纪又转向偏迟,到20世纪又偏早,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夏季风的长期变迁。云南雨季开始期存在明显的准3年和11.3年周期,准3年周期可能和El Nino事件的准3年周期有关,11.3年周期明显和太阳活动的11年周期有关。同时发现,El Nino事件对云南雨季的开始期有重要的影响,在El Nino年云南雨季开始期主要为偏迟或正常,但这种影响存在明显减弱的时期,可能意味着ENSO事件对亚洲夏季风的影响存在某种震荡。  相似文献   
46.
李锐  傅云飞  黄辰 《湖北气象》2021,40(3):259-270
降水所释放的潜热是驱动全球大气环流主要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能向大气热动力能转化的重要途径.准确测量降水云中各高度层的潜热释放率是人类长期努力而未实现的目标.本文阐述了降水潜热在气候系统水循环和能量平衡中的重要意义,以及已有的对热带降水潜热垂直结构的理解和共识,并介绍了遥感降水及其潜热三维结构的主要卫星计划和传感器.特别分...  相似文献   
47.
贵州省太阳总辐射计算及其分布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西省在2006年雨季(7~8月)出现大范围的高温干旱,导致了严重的人畜饮水困难和农业灾害.尤其是在常年降水峰期(7月下旬至8月上旬),没有出现一场大范围强降雨天气过程,在历史上实属罕见.该文通过对500 hPa环流场、副热带高压特征量等资料的分析.揭示了山西2006年雨季气候异常的主要原因,主要包括冷空气的活动偏弱、副热带高压位置异常偏北,中低纬度天气系统的配合不到位、ENSO的形成及其影响等.  相似文献   
48.
张云瑾  吴新平  陈德桥 《气象》1992,18(4):55-57
云南季风气候显著。本文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对1981—1987年雨季5—10月全省36个代表站的候雨量进行了降水区域和降水类型划分,其结果可为研究降水的中期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9.
作者随气象研究所自二十七年一月到重庆的时候,即筹备施放测风气球,二十七年四月开始工作,屡次因为轻气供给不足,记录时断时续。二十八年冬从重庆迁北碚,二十九年一月至八月在北碚放了八个月,为了缺少矽铁,记录又暂时停顿下来。现在先把已有的高空记录来作一个初步的检讨。三年来在重庆和北碚的气球观测,共计九十一次,其分布如下:重庆曾家严:  相似文献   
50.
A field observation was carried out in the Changjiang (Yangtze) River Estuary from May 19 to 26, 2003. A total of 29 stations, including 2 anchored stations, were occupied through almost the whole salinity gradient.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 data, biogeochemistry of 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 was examined.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COD shows that it decreased downstream. The COD concentration varied generally within a narrow range of 1.24-1.60 mg/L in the zone around the river mouth, beyond which it decreased rapidly to 0.20 mg/L. In the mixed water zone, the fluctuation in COD was smaller at 2 m above the bottom layer than at the surface layer in 48 h. In the seawater zone, the 48-h fluctuation at the surface was the largest, followed by that of 5 m below the surface and 2 m above the bottom layers in a range of from 2.50 to 0.55 mg/L. Freshwater discharge was the dominant source of COD in the estuary. The average COD beyond the river mouth was 2.7 mg/L, which accorded with the Chinese seawater quality Grade I. Relationships between dissolved oxygen and biogeochemical parameters such as suspended particulate matter,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and chlorophyll-a we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