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6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74篇
测绘学   21篇
大气科学   57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23篇
海洋学   225篇
综合类   49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核衣壳蛋白VP664的鉴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生良  杨丰 《台湾海峡》2007,26(1):46-52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核衣壳蛋白VP664是至今知道的分子量最大的结构蛋白,全长18234bp,预计编码6077个氨基酸.从编码vp664基因的两端各选600bp,分别命名为vp664n、vp664c进行原核表达,成功表达纯化了目的蛋白并制备抗体.蛋白印记杂交(Western blot)实验中蛋白特异抗体只与完整的病毒和核衣壳裂解蛋白中的VP664蛋白反应,而不和膜蛋白反应,证明VP664基因所编码的蛋白在完整病毒颗粒上定位于核衣壳.  相似文献   
102.
病毒虾池底泥对对虾的影响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1993年全国暴发的对虾流行病,主要是由病毒病引起的,其传播速度之快,流行面之广,危害之大,前所未有①现已认识到,对虾病毒病是通过多种途径传播的。其中,虾池底泥是其传播途径之一。室内试验证实:病毒通过虾池底泥的传播.可使健康虾感染对虾肝胰腺小病毒病(HPV)②鉴于病毒可通过底泥传播、扩散,危害养虾业。因而.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控制病毒传播,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威胁,并进而预防病毒的感染,是当前对虾养殖业的重要研究课题。1材料与方法1.1材料1.1.1对虾对虾于1993年7月10日取自青岛流亭镇双埠…  相似文献   
103.
104.
采用体外微量细胞病变抑制实验及体内半数致死量LD_(50)测定法,分别观察海藻硫酸多糖911对乙型脑炎病毒的作用。结果表明,海藻硫酸多糖911在体外适宜的浓度条件下,对乙型脑炎病毒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对病毒无中和作用。体内给药,911对乙型脑炎病毒无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5.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的诊断和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也叫白斑综合症杆状病毒(WSBV)、系统外胚层和中胚层杆状病毒(SEMBV)、日本对虾杆状核病毒(RV-PJ)、对虾杆状DNA病毒(PRDV)、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杆状病毒(HHNBV)、中国对虾杆状病毒(PCBV)、淋巴样细胞核性杆状病毒(LNBV)(陈秀男等,1994;Wongteerasupaua等,1995;Inouye 等,1994、1996;黄倢等,1995a;战文斌等,1995;陈细法等,1997),是全球对虾养殖业危害性最大的病毒之一。自1992年WSSV暴发性流行以来,造成了对虾养殖业的严重萎缩。鉴…  相似文献   
106.
东山九孔鲍病毒病病毒的分离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方莹  黄印尧  颜江华  颜青  吴文忠  倪子绵 《台湾海峡》2002,21(2):199-202,T003
运用电镜负染和超薄切片技术,在福建东山患病的九孔鲍的肾组织细胞,肝细胞和肠上皮细胞中可见有大小为100nm的具包囊的六角形病毒颗粒,病鲍组织匀浆后,经蔗糖分步超速离心,RNA酶及DNA酶消化去除组织内DNA,RNA后,获得纯化的病毒颗粒,又经蛋白酶K消化后得到病毒的核酸,以DNaseⅠ或RNaseA分别消化,经1%(m/n)的琼脂糖凝胶电泳证实该病毒为DNA病毒。  相似文献   
107.
用PCR法成功制备了DIG标记探针,探针长度为547bp,探针的产量为21.6ng/μL。此探针与随机引物合成探针检测样品灵敏度相近。用此探针核酸斑点杂交法检测了54尾中国对虾。结果表明此探针在对白斑综合症病毒的检测、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的诊断等方面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8.
本文报道了在患“红肉病”文蛤组织中发现的 3种病毒样颗粒。 1种主要存在于鳃上皮下的结缔组织中 ,呈球形或椭球形 ,大小 (5 0~ 6 0 ) nm× (5 0~ 110 ) nm,无囊膜包裹。另 1种为球形 ,直径 16 0~ 180 nm,有囊膜 ,存在于外套膜上皮细胞及结缔组织细胞质中。第 3种存在于消化盲囊上皮细胞质内 ,为无囊膜包裹的球形病毒样颗粒 ,直径为 5 0~ 80 nm。  相似文献   
109.
建立了一种同时检测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传染性皮下和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HHNV)的二温式多重PCR技术。根据基因库中WSSV(AF369029)和IHHNV(NC002190)基因序列,设计了两对分别与WSSV和IHHNV某段保守基因序列互补的引物,用这两对引物对同一样品中的WSSV和IHHNVDNA模板进行多重PCR扩增,结果均同时得到了两条大小与实验设计相符的593bp(WSSV)和356bp(1HHNV)特异性多重PCR扩增条带,而对其他对虾疾病病原的PCR扩增结果均为阴性;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该多重PCR技术最低能检测到WSSV和IHHNVDNA各100pg。用该多重PCR对400份临床病料进行检测,结果230份检出WSSV,阳性率57.5%;96份检出IHHNV,阳性率24%;56份同时检出WSSV和IHHNV,阳性率14%。18份为阴性,阴性率为4.5%。结果提示了WSSV和IHHNV广泛存在于中国南方的养殖对虾中,作者建立的二温式多重PCR可以用于这两种病毒的临床快速检测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10.
鱼类淋巴囊肿病毒靶器官的组织病理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探讨病毒传播途径,运用组织病理学技术,对患淋巴囊肿病毒病的牙鲆和鲈鱼的组织进行显微观察,并对病毒感染的靶器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牙鲆体表皮下结缔组织中,当大量成纤维细胞膨大、变圆,大小为10~18μm时,细胞膜外未出现囊壁,少数细胞的细胞质中观察到嗜碱性物质;18~20μm的膨大细胞在细胞膜外出现囊壁,细胞质内出现嗜碱性物质;>20μm的细胞具有了淋巴囊肿细胞的典型特征。另外,在牙鲆鳃、肠上皮下结缔组织和粘膜下层中,脾、头肾边缘组织和表面系膜、肝表面系膜,以及鲈鱼的鳃等部位均观察到淋巴囊肿细胞,并在牙鲆和鲈鱼脾内观察到膨大细胞。因此,淋巴囊肿病毒的靶器官主要是鱼体表皮下结缔组织,其次是鳃、体腔膜、肠、脾和头肾。鱼体表皮下结缔组织是淋巴囊肿病毒病的检测、检疫和早期诊断的最佳样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