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5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413篇
地球物理   29篇
地质学   1057篇
海洋学   23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We consider a hypothesis for the origin of PGE-bearing ultramafic rocks of the Inagli massif (Central Aldan) through fractional crystallization from ultrabasic high-potassium magma. We studied dunites and wehrlites of the Inagli massif and olivine lamproites of the Ryabinovy massif, which is also included into the Central Aldan high-potassium magmatic area. The research is focused on the chemistry of Cr-spinels and the phase composition of Cr-spinel-hosted crystallized melt inclusions and their daughter phases. Mainly two methods were used: SEM-EDS (Tescan Mira-3), to establish different phases and their relationships, and EPMA, to obtain precise chemical data on small (2-100 μm) phases. The obtained results show similarity in chromite composition and its evolutionary trends for the Inagli massif ultramafites and Ryabinovy massif lamproites. The same has been established for phlogopite and diopside from crystallized melt inclusions from the rocks of both objects.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the conclusion is drawn that the ultramafic core of the Inagli massif resulted from fractional crystallization of high-potassium melt with corresponding in composition to low-titanium lamproite. This conclusion is consistent with the previous hypotheses suggesting an ultrabasic high-potassium composition of primary melt for the Inagli ultramafites.  相似文献   
62.
渝东北城口地区Y1井页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勘探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钻井资料,以总有机碳(TOC)、干酪根显微组分、等效镜质体反射率(Ro)及碳同位素等测试数据系统分析了渝东北城口地区Y1井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利用页岩流体包裹体的显微特征、均一温度及激光拉曼数据深入分析了Y1井页岩气成藏特征。结果表明:Y1井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炭质页岩发育,TOC含量2%的富含有机质页岩厚度达83 m,干酪根类型以Ⅰ型干酪根为主,处于湿气生烃阶段。页岩裂缝脉体中大量烃包裹体和富含甲烷气体的含烃盐水包裹体证实城口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发生了充足页岩气供给,具有高均一温度、高盐度的伴生盐水包裹体表明城口地区页岩气成藏时期的保存条件良好。这些Y1井页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成果揭示了城口地区下古生界具备良好的页岩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63.
崤山金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的豫西地区,矿体大多呈脉状产于断裂带内。成矿期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1)石英-黄铁矿阶段;(2)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3)石英-碳酸盐阶段。成矿期石英中发育气液两相水溶液包裹体(WL型)和H_2O-CO_2包裹体(C型)。石英-黄铁矿阶段发育WL型和C型包裹体,它们的均一温度为300~393℃,盐度w(NaCl_(eq))为1.6%~11.0%,密度介于0.57~0.82 g/cm~3;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亦发育WL型和C型包裹体,它们的均一温度为261~298℃,盐度w(NaCl_(eq))为1.1%~11.8%,密度介于0.74~0.89 g/cm~3;石英-碳酸盐阶段仅见WL型包裹体,其均一温度为193~258℃,盐度w(NaCl_(eq))介于2.2%~12.7%,密度为0.87~0.97g/cm~3。成矿流体具有中高温、中低盐度、低密度等特征,属于H_2O-NaCl±CO_2体系。崤山金矿石英的δ~(18)OH_2O值介于0.7‰~4.5‰之间,δDV-SMOW值介于-47.8‰~-69.5‰之间。H-O同位素结果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水。矿石硫化物的δ_(34)SV-CDT值为0.7‰~3.9‰,206Pb/204Pb值为17.391~17.728,~(207)Pb/~(204)Pb值为15.420~15.577,~(207)Pb/~(204)Pb值为37.420~37.923。S-Pb同位素结果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花岗质岩浆。崤山金矿为中温热液脉型金矿,流体相分离和温度的降低是导致矿质沉淀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64.
胡鹏 《地质与勘探》2018,54(6):1215-1226
印度尼西亚Woyla金矿床位于西苏门答腊地体北段,为一中型规模的金矿床。本文通过对含矿石英脉开展详细的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成分分析,结合石英的H-O同位素和黄铁矿的S同位素特征分析,结果如下:其中,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表明,含金石英脉中的石英主要发育气液两相包裹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变化范围为152~324℃,集中在200~280℃。盐度为(0.88~6.16)wt%NaCleqv,集中在(1.00~3.00)wt%NaCleqv,成矿流体密度为0.70~0.94g/cm3,平均为0.82g/cm3。成矿压力为9.63~25.84MPa,平均值为18.37 MPa。成矿深度为0.96~2.58km,平均为1.86km,以上显示Woyla矿床成矿流体具有中低温低盐度和浅成的特征。包裹体气、液相成分测定显示气相成分以H2、N2、CO 、CO2、CH4和H2O为主;液相成分中阳离子以Na+、K+和Ca2+为主,阴离子以富SO42-和Cl-为特征,成矿流体属Cl--SO42--Ca2+-K+型。氢氧同位素测定显示成矿流体δ18DV-SMOW=-78.3‰~-92.4‰,δ18OH2O=-3.0‰~-5.5‰,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可能有少量岩浆水参与。黄铁矿硫同位素组成为-0.21‰~1.22‰,平均值为0.34‰,说明成矿物质的S具有深源岩浆硫的特征。结合矿床地质特征和成矿流体研究,首次提出Woyla金矿床属典型的低硫型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65.
目前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超压演化过程仅提供了相对时间、概念、定性的认识,并未达到定量化。本文以东道海子北凹陷为例,基于流体包裹体、单井一维和剖面二维烃源岩成熟生烃史模拟技术,采用生烃增压模型定量化评价了侏罗纪八道湾组顶部和底部烃源岩的生烃增压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侏罗纪八道湾组为东道海子北凹陷主力烃源岩,具有幕式排烃的特点。八道湾组底部烃源岩经历了3 次超压增加和两次超压释放的过程,顶部烃源岩经历了两次超压增加和一次超压释放的过程。八道湾底部烃源岩3 次超压增加的时间分别为距今170~70 Ma、55~23 Ma、10~0 Ma,对应最大压力系数均为2.0,最大剩余流体压力50 MPa,两次超压释放的时间分别为70~55 Ma、23~10 Ma;八道湾组顶部烃源岩两次超压增加的时间分别为130~40 Ma、23~0 Ma,对应流体最大压力系数最大亦可达2.0 左右,最大剩余流体压力44 MPa,超压释放的时间为40~23 Ma。  相似文献   
66.
王璇  杨林  邓军  李华健  于华之  董超一 《岩石学报》2018,34(5):1299-1311
北衙超大型金矿床是三江特提斯成矿域中喜山期斑岩-矽卡岩型矿床的典型代表,长期以来大量研究均围绕斑岩-矽卡岩成矿作用开展并取得了丰硕成果,然而对于北衙金矿是否存在多期热液成矿作用尚不明确。本次研究基于详细野外调查、岩相学与矿相学研究,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及成分分析、H-O-S同位素分析等多种手段,识别了北衙金矿成矿晚期存在新一期热液成矿事件。主要证据如下:(1)野外调查发现北衙金矿发育NW向陡倾断裂控制的石英多金属硫化物脉,其切割矽卡岩矿体与矽卡岩晚期石英硫化物矿脉;(2)本次研究矿脉中原生流体包裹体类型主要为富CO_2三相水溶液包裹体、含CO_2三相水溶液包裹体及气液两相水溶液包裹体,而矽卡岩晚期硫化物脉中除上述三种类型外还发育含子晶三相水溶液包裹体;(3)成矿流体均一温度分布范围为204~426℃,盐度为1.0%~14.2%NaCleqv,整体表现为中高温、中低盐度的NaCl-CO_2-H_2O流体体系,而矽卡岩晚期硫化物脉成矿流体体系具有中温、中高盐度的特征;(4)该矿脉中石英的δ~(18)O、δD范围分别为7.5‰~9.4‰与-102.0‰~-75.0‰,指示岩浆水来源,而矽卡岩晚期硫化物脉具有岩浆水和大气水混合来源。本次研究的多金属硫化物矿脉δ~(34)S值范围为-0.97‰~1.40‰,与矽卡岩期和矽卡岩晚期硫化物脉中黄铁矿S同位素一致,表明多期矿化成矿物质均具有幔源贡献。结合北衙矿集区成岩成矿动力学背景,推测始新世大规模地壳拆沉、软流圈上涌导致的强烈的壳幔相互作用可能是北衙金矿多期成矿作用的诱因。  相似文献   
67.
一里坪盐湖是柴达木盆地一个以富锂卤水为主的干盐湖,蕴藏有丰富的卤水钾锂资源,目前对成矿过程中卤水的成分及其演变规律方面的研究较少.论文选取一里坪盐湖中部钻孔HC2105岩芯的石盐为主要对象,利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开展了单个石盐原生流体包裹体成分分析,探讨恢复了一里坪盐湖地区晚更新世以来成盐期的古卤水成分.结果表明,一里坪盐湖下层石盐古卤水Li、B、K等离子浓度均高于上层石盐,这说明晚更新世成矿条件更好.古卤水中Li、B、K和Mg等离子具有正相关性,再结合对Ca离子浓度变化的研究,说明一里坪盐湖的主要物质来源为那棱郭勒河,深部卤水对其物质来源贡献较小;石盐流体包裹体中各离子浓度的演变规律与钻孔沉积韵律以及古气候变化三者基本可以拟合,从而证实盐湖卤水成分变化受到古气候变化的影响,干冷期可能更有利于富锂卤水矿的形成.  相似文献   
68.
岩浆包裹体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岩浆包裹体化学成分研究难度较大,为了获得可信的数据,应当注意:1.非演化型岩浆包裹体的化学成分可以代表其初始成分。演化型岩浆包裹体应先均一、淬火后再行测定。2.均一演化型岩浆包裹体应严格遵守加热规则,否则过热作用会使包裹体壁部分熔化,造成淬火后所测包裹体成分与其真正的初始成分并不相当。3.实测资料证明,“边界层效应”对于岩浆包裹体化学成分影响微不足道。4.岩浆包裹体的化学成分只能代表其主矿物结晶时周围岩浆的成分,即仅相当于岩浆液相线上的一个点。5。把显微冷热台测温、激光喇曼探针和电子探针分析技术结合使用,对查明单个包裹体中挥发组分的性状和浓度具有很大的潜力和前途。  相似文献   
69.
江苏省东海、宁镇和苏州地区分布有若干分属于两类不同成因类型的花岗岩类岩体。在这些岩体的边部和顶部分布着许多形态极不规则、大小各异的暗色包体,它们的矿物组合、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与主体岩石相似,为同源产物。包体中矿物的结晶粒度明显细于主体岩石,并含有大量因骤冷而晶出的针状磷灰石,且见不同程度的重熔现象。故它们是由于岩浆脉动上侵、挤碎并重熔的早期形成的岩体边缘相岩石,而不是早期火成岩和围岩捕虏体,也不是岩浆析离体和深源包体。  相似文献   
70.
韭菜地和鸡笼山两地的玄武岩为新生代的火山锥体,主要岩石为碧玄岩和碱性橄榄玄武岩,其中含有较丰富的超镁铁岩包体。玄武质岩石属碱性系列的钾质亚系,SiO_2不饱和,Al_2O_3较低且富含K、Ti和P等不相容元素,具有Al_2O_3/CaO值较高、M值在60—70之间、固结指数近于40、熔融程度低(4%)等特征,表明玄武质岩石是地幔橄榄岩低度熔融的产物。超镁铁岩包体中易熔组分与不饱和型包体组分相近,其矿物化学特征为:橄榄石的Fo值和斜方辉石的En值较低,单斜辉石的Al_2O_3、TiO_2和Na_2O较高,表明包体相对地富集易熔组分,与原始地幔组分相似。估算包体的矿物平衡温度和压力分别为1050℃和21.6×10~3P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