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7篇
  免费   586篇
  国内免费   1082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116篇
地球物理   409篇
地质学   2648篇
海洋学   16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37篇
自然地理   598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116篇
  2021年   114篇
  2020年   98篇
  2019年   137篇
  2018年   150篇
  2017年   140篇
  2016年   146篇
  2015年   139篇
  2014年   162篇
  2013年   173篇
  2012年   185篇
  2011年   143篇
  2010年   132篇
  2009年   181篇
  2008年   148篇
  2007年   176篇
  2006年   179篇
  2005年   175篇
  2004年   183篇
  2003年   185篇
  2002年   150篇
  2001年   112篇
  2000年   113篇
  1999年   101篇
  1998年   78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61.
文章采用Ar_Ar同位素测年法对孟恩陶勒盖银铅锌矿云英岩化阶段形成的白云母进行了测试 ,获得白云母坪年龄为 (179.0± 1.5 )Ma ,等时线年龄为 (182 .3± 3.8)Ma。这组数据近似地代表了该矿床的形成年龄 ,同时也显示该地区除已知的晚侏罗_早白垩世构造_岩浆_成矿作用外 ,还有一期重要的早侏罗_中侏罗世构造_岩浆_热液成矿事件 ,这也是到目前为止所获得的大兴安岭中南段热液矿床最老的成矿年龄  相似文献   
62.
土屋-延东斑岩型铜(钼)矿床多源信息找矿模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提高东天山铜镍成矿带内的矿产勘查效益,文章综合了区域成矿环境、矿床特征、地球物理场、地球化学场等成矿信息,尝试建立了土屋—延东斑岩型铜钼矿床的多源信息找矿模型。认为成矿带内铜矿资源远景良好,必将成为我国又一个铜矿资源潜力区。  相似文献   
63.
西藏冈底斯东段成矿系列区域地球化学预测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藏冈底斯乐段优势矿床成矿系列预测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文中研究了成矿系列矿源场特征,以及地球化学靶区与矿床成矿系列的联系,揭示了矿化规模的地球化学控制因素,计算了因素耦合系数。预测冈底斯构造带是4种类型矿床成矿系列的密集区。  相似文献   
64.
描述了可可西里山南狮头山含硬玉岩类的岩石学、矿物学特征。含硬玉岩类的原岩为辉长岩,围岩为石炭—二叠系。由于变质作用不彻底,保留有原岩的矿物组合。典型的高压变质矿物组合为:钠长石 硬玉 霓石 蓝闪石 绿帘石 绿泥石。硬玉SiO2、FeO偏低,Al2O3、Na2O明显偏高,变质矿物组合中以富钠矿物为主,缺少石英,与国内外含硬玉岩类的原岩成分、变质矿物组合均不相同,是一种新的高压低温硬玉岩类。狮头山高压变质带向西延至若拉岗日、大横山一带,与北侧的西金乌兰—金沙江板块缝合带(西段)平行产出,以此推测缝合带南侧的羌北—昌都板块向北消减于巴颜喀拉板块之下。  相似文献   
65.
大别山南坡蕲春等地榴辉岩的发现及相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杰  刘小汉 《地质通报》2003,22(10):798-802
20世纪90年代早、中期,一些研究者根据榴辉岩的出露情况,将大别山腹地的大别杂岩出露区划分为“北大别地体”、“UHP地体”和“宿松地体”3个不同性质的大地构造单元,其中“北大别地体”和“宿松地体”2个地体被视为不含榴辉岩的构造单元。然而,自90年代后期以来,在“北大别地体”中陆续发现了大量的榴辉岩露头。近期笔者在“宿松地体”中也首次发现了榴辉岩露头。上述事实表明前人仅仅根据榴辉岩的出露将大别杂岩划分为3个构造单元的认识是不妥的,大别杂岩应该为一个具有一定成因联系的构造-岩石单元,属于同一个大地构造单元。  相似文献   
66.
A high-angle ductile thrusting deformation with top-to-the-north movement penetratively developed in the Proterozoic-Early Paleozoic metamorphic rocks along the Central East Kunlun belt. The deformed rocks suffered epidote-amphibolite facies metamorphism. On the basis of our previous study, we present more data in this paper to further support that the ducdle thrust deformation occurred in the later Caledonian and more detailed information about the deformation. A zircon U-Pb concordant age of 446±2.2 Ma of a deformed granodiorite in the ductile thrust zone was obtained and can be interpreted as the lower limit of the deformation. A syntectonically crystallized and also strongly deformed hornblende Ar/ Ar dating gives an Ar/Ar plateau age of 426.5±3.8 Ma, which represents the deformation age. A strongly orientated muscovite gives an Ar/Ar plateau age of 408±1.6Ma, representing the cooling age after the peak temperature, constraining the upper limit of the ductile thrust deformation. This ductile thru  相似文献   
67.
Mineral deposits are unevenly distributed in the Earth's crust, 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the Earth. In the early history of the Earth, controlled by the gravitational contraction and thermal expansion, lighter elements, such as radioactive, halogen-family, rare and rare earth elements and alkali metals, migrated upwards; whereas heavier elements, such as iron-family and platinum-family elements, base metals and noble metals, had a tendency of sinking to the Earth's core, so that the elements iron, nickel, gold and silver are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Earth's core. However, during the formation of the stratified structure of the Earth, the existence of temperature, pressure and viscosity differences inside and outside the Earth resulted in vertical material movement manifested mainly by cascaded evolution of mantle plumes in the Earth. The stratifications and vertical movement of the Earth were interdependent and constituted the motive force of the mantle-core movement.  相似文献   
68.
青海东昆仑肯德可克金-有色金属矿床矿物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肯德可克贵金属-有色金属矿床有多种元素达到工业要求,矿物组成复杂,本文在详细的光、薄片鉴定和电子探针分析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该矿床的矿物组成特征,并根据成矿地质特征、矿物组合特点和矿物间的穿插关系,划分了成矿期次,进而确定该矿床为-多期成矿作用叠加的叠生型金-有色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69.
西昆仑山阿卡孜岩体锆石SHRIMP定年及其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西昆仑山阿卡孜岩体是该区已知的最古老侵入体。岩体侵入于太古代赫罗斯坦群(TTG岩系)中。获得最新的单颗粒锆石SHRIMP年龄为2426±46Ma。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岩石具有高碱度富K特征;∑REE为409.94×10~(-6)~787.76×10~(-6),δEu为0.48~0.73;微量元素显示富集大离子元素。综合分析该岩体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认为该岩体形成于晚太古代~古元古代初期碰撞后拉张背景,是TTG岩系(赫罗斯坦群)重熔的结果。这对研究西昆仑山早前寒武纪陆壳增生及构造演化提供了重要的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70.
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地表破裂带   总被引:30,自引:8,他引:30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是近50年来在我国大陆发生的震级最大、地表破裂最长的地震事件.地震地表破裂带全长426km,宽数米至数百米,总体走向90°~110°,具有明显的破裂分段特征,自西向东由5条次级破裂段组成.各破裂段又由若干更次级左阶或右阶斜列的破裂组成,具有自相似的分形结构特征.地震破裂带以左旋走滑为主,倾滑量很小.宏观震中区位于库赛湖东北93.0°~93.5°E一带的昆仑山南麓断层谷地内.最大地表同震左旋水平位移6.4m,最大垂直位移为4m.地表水平位移沿地震破裂带走向出现6个峰值,各峰值之间存在相对独立的衰减序列,这表明此地震具有多点破裂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