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3篇
  免费   253篇
  国内免费   332篇
测绘学   81篇
大气科学   54篇
地球物理   181篇
地质学   977篇
海洋学   160篇
天文学   15篇
综合类   86篇
自然地理   4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2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5 毫秒
81.
通过岩石学、沉积学及测井等方法,对准噶尔盆地TX1井区侏罗系八道湾组一段进行详细研究,认为侏罗系八道湾组一段主要发育复成分砾岩、砾状砂岩及砂岩,煤夹层;沉积构造发育,兼具水上及水下沉积的特点,发育粒序层理、中大型交错层理及冲刷充填、植物枝干印模等沉积构造;测井上具箱型、漏斗型、指状、线性等响应。沉积相纵向上逐渐向盆地边缘退积演化,其中三角洲平原亚相在2~5砂组较为发育,以辫状分流河道及河道间的河漫沼泽沉积为主,前缘亚相在1砂组较为发育,以水下分流河道及支流间湾沉积为主。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是最有利的储集相带,孔渗结构较优,原油含水率低;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微相次之,其储层非均质性强,原油含水率较高。  相似文献   
82.
通过大量的野外剖面观察和盆地内钻井岩心的详细描述,综合测井资料,从岩石类型、结构、沉积构造、古生物化石及测井曲线响应特征等方面对鄂尔多斯盆地及周缘地区下二叠统太原组和山西组沉积相特征进行了全面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太原组主要发育陆棚、海岸、冲积扇和三角洲等沉积相,海岸沉积相包括障壁岛、潟湖和潮坪沉积,三角洲沉积相可划分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沉积。山西组主要发育冲积扇、河流、曲流河三角洲、湖泊和海岸沉积相,其中河流沉积相包括辫状河和曲流河沉积,曲流河三角洲沉积相可划分为曲流河三角洲平原、曲流河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沉积,而湖泊沉积相以浅湖沉积为主,海岸沉积主要为潟湖沉积。太原期,海相沉积占主导,主要分布于银川—榆林北部一线以南广大地区,并且从东西两侧至中部地区由浅海陆棚沉积和滨浅海过渡为潟湖沉积和潮坪沉积,其间发育障壁岛。盆地西北缘发育冲积扇和扇三角洲沉积,北部广大地区以三角洲沉积为主,自北向南依次为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前缘沉积。山西期,海水从盆地东南部退却,整体演变为海陆过渡相沉积,盆地北部乌达—杭锦旗—鄂尔多斯一线发育冲积扇沉积,向南至靖边一带依次发育辫状河和曲流河沉积,靖边以南至延安以北地区以三角洲平原沉积为主,向南至同心—庆阳一线发育三角洲前缘沉积,盆地南部彭阳—泾阳地区主要为浅湖沉积,再向南发育物源来自南部的三角洲沉积,在东南部武乡—义马一带为潟湖沉积。  相似文献   
83.
20100124山西河津M4.8地震前,临汾地震台宽频倾斜仪记录到与实验室岩石破裂亚失稳过程类似图像,震源及附近地区也出现多项准同步性的短临异常。本文对这次地震前震源及附近地区多种地球物理场观测数据在发震断层黏滑失稳前不同阶段的变化特征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震前记录到的亚失稳现象并非单点单测项,而是具有多点多物理场的群体性特征;2)这些异常出现的时间与临汾宽频倾斜仪记录的亚失稳事件时间基本同步,其形态上以大幅突变为主,时间上多集中在震前45 d左右,空间上主要集中在距震中100 km的范围内,且具有随时间从外围向震中区集中的特点;3)震前不仅在多种地球物理场观测数据中记录到类似亚失稳现象,而且在震前1~6 d一些地球物理场观测仪器还记录到与发震断层失稳前预滑有关的小事件;4)震前临汾宽频倾斜仪记录到的亚失稳现象、震源及附近地区出现多项准同步性的短临异常,是在震源及附近地区的区域应力场增强、介质特性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出现的,可能与河津地震有关;5)震前多种地球物理场异常随时间推移显示出协同化的特点,即沿发震断裂方向有由外围向震中迁移和集中的特点。  相似文献   
84.
尾亚—天湖地区位于新疆中亚造山带东南部的中天山地块内,晚古生代—中生代岩浆活动强烈,产出了战略性关键矿产尾亚钒铁磁铁矿。在详细岩相学观察的基础上,对尾亚、天湖和沙泉子南岩体中的角闪石和黑云母进行了电子探针(EMPA)测试分析,限定了3个岩体结晶的温压条件、氧逸度、含水量和含铁指数等要素,为解析中天山地块的岩浆-成矿物化条件及其区域找矿勘查工作提供参考。测试结果表明,该区花岗岩类中的角闪石富镁、钙、钠,贫钾,属于钙角闪石族;黑云母有高镁、钛、铝、钾和低硅、钠的特征为镁质黑云母。角闪石和黑云母的化学成分揭示其寄主岩浆为钙碱性造山带岩系,具有壳幔混源的特征,推测可能是板块俯冲背景下由地幔楔与大陆地壳物质混熔形成。根据角闪石-黑云母矿物温压计,估算出沙泉子南石英闪长岩的结晶温度为651~753 ℃,压力为31~79 MPa,尾亚二长花岗岩和钾长花岗岩的结晶温度为762~833 ℃,压力为85~215 MPa,天湖花岗闪长岩的结晶温度为668~812 ℃,压力为31~117 MPa。3个岩体岩浆结晶时的氧逸度lgf(O2)范围为-15.7~-9.4,而且在角闪石结晶时岩浆具有较高的含水量。综合分析,认为该区的花岗岩类具有高温、低压、高氧逸度、富水和高含铁指数的特点,有利于Fe等成矿元素在流体中富集,具有良好的铁矿成矿条件。进一步利用角闪石-黑云母压力计,计算了花岗岩类岩体的侵位深度,从而估算出岩体的剥蚀程度处于2.2~5.5 km,且区域的隆升剥蚀量差异明显;结合现有的矿产地表展布特征,推测天湖岩体一带深部仍具有较好的铁矿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85.
利用美国NOAA卫星观测的SOI(Southern Oscillation Index,南方涛动指数)资料以及NCEP/NCAR、CMAP月平均资料,采用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南方涛动年际变化与夏季亚澳季风环流及海洋性大陆区域气候异常的联系。结果表明:南方涛动具有显著的年际变化特征,这种年际变化对夏季亚澳季风区及海洋性大陆区域的环流、降水及温度异常有重要影响。当SOI正位相时,赤道以南的澳大利亚东部地区以及西北太平洋海域高层为气旋,低层为反气旋,赤道地区的东部太平洋低层为辐散中心,高层为辐合中心,有利于下沉运动维持;加里曼丹岛附近低层辐合,高层辐散,有利于上升运动维持;海洋性大陆地区降水为显著的正异常,东亚地区降水存在较弱的正异常;海洋性大陆地区以及我国青藏高原到东海一带温度为正异常,孟加拉湾及印度半岛区域温度为负异常。  相似文献   
86.
87.
88.
89.
长江三峡仙女山断层带微构造及变形环境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树仁 《地质科学》1994,29(3):220-227
在宏观变形分析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仙女山断层带的微观变形特征。估算了断层带发育过程中两个主要变形阶段的温度、应力和应变速率,探讨了微观变形机制和变形环境。  相似文献   
90.
东营盆地始新统沉积体系及盆地演化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蔡进功  姜秀芳 《沉积学报》1995,13(A01):27-37
东营盆地中,上始新统沉积旋回或划分出五个亚层序,六种沉积体系和十一种相带,从下向上按三个发育阶段演化。盐湖期广泛发育碳酸盐盐岩体系;咸水深湖期是各类沉积体系发育的鼎盛时期但以湖相体系和重力流体系发育最佳;淡水浅湖期发育三角洲体系和河流体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