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1篇
  免费   147篇
  国内免费   116篇
测绘学   302篇
大气科学   195篇
地球物理   126篇
地质学   370篇
海洋学   85篇
天文学   28篇
综合类   298篇
自然地理   22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115篇
  2013年   119篇
  2012年   145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116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1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1937年   1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81.
地形剖面图是指沿着地表某一方向的垂直断面的图形,可以直观地看出某条线上的地面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在教学中常用来说明地形特征、解释地壳构造等。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不要求学生掌握地形剖面图的绘制过程,但要求学生会阅读它。对于一些简单地形剖面图,要求学生①能看懂剖面线的走向;  相似文献   
82.
本文根据北美国家建立多用途地籍信息系统的经验,介绍了该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元素和生命周期。可供正在建立或准备建立多用途地籍信息系统的专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83.
84.
本文根据非均匀破裂圆盘位错模式在均匀介质中给出的远场位移解,通过直角坐标系的正交变换,导出了一组震源节面方程。其中,P波理论地震图的计算,考虑了介质的非弹性吸收和仪器暂态特性的影响。节面方程采用球面量板求解:取4个台的(?)折算振幅比,直接拟合其辐射图型因子,即可在球面上求得震源两个节面。最后,用本文方法分析了新丰江水库区一个中等强度的震例,所得断层面解与按(?)初动符号分布确定的结果甚为接近。  相似文献   
85.
本文主要指出B.K.Bhattacharyya和M.E.Navolio在文献[1]中将拉普拉斯方程▽2U(x,y,z)=0进行三维傅里叶变换导出u2+v2+w2=0,以及利用iw=±(u2+v21/2推导了位场在频率域中的一些公式中的错误,从数学和物理角度论证这个所谓频率域的拉普拉斯方程u2+v2+w2=0是不成立的。因此,当推导位场在频率域中的公式时不能使用iw=±(u2+v21/2。此外,本文还使用狄拉克函数证明了拉普拉斯方程的基本解1/(x2+y2+z21/2在拉普拉斯算子作用下,在三维频率域中并没有这样的对应关系式,而只能有对应关系式  相似文献   
86.
GPS观测得到的中国大陆地壳垂直运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顾国华 《地震》2005,25(3):1-8
利用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基准站的GPS连续观测及基本站非连续GPS观测结果,分析了基准站垂直位移的年周期变化特点,讨论了获得中国大陆垂直位移长趋势速率的条件,说明由基本站(连同基准站)多期GPS观测得到的长趋势垂直位移速率是较为可靠的。由于不少GPS观测站有幅度达数cm的年周期变化及大部分区域站观测次数少,由1999年、2001年两期区域站GPS观测难以得到可靠的长趋势垂直构造运动速率。基本站的观测结果表明中国大陆长趋势垂直构造运动主要特点是,速率较低,北升,南降,东强,西弱,西部相对东部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87.
中国气温变化的两个基本模态的诊断和模拟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复杂多变,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研究中国近百年来的气温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重建了中国东部71个站1880—2004年四季气温距平序列。通过EOF分析发现了中国气温变化的2种最基本的模态:东部一致变化和关内关外相反变化。这2种模态不随季节变化,而且在不同时期也是稳定的。通过研究这2种模态与变暖趋势的关系发现,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变暖主要是由于第一模态在该时期持续的正位相增强造成的;而20世纪20~40年代的变暖主要是由于第二模态所呈现的正位相所造成的。此外,我们检验了这2种模态在大气环流模式(CAM)中的表现。结果表明:121年(模式中1880—2000年)的集合模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重现第一模态的变化,而第二模态则仅在冬季表现明显。最后,以冬季为例,利用1880—2004年重建及观测的500 hPa高度场资料,通过合成分析进一步研究了这2种模态的环流机制:第一模态正位相对应纬向环流增强,表现在地面气温分布上为东部一致变暖。而负位相则对应东亚大槽加深,东部地区一致变冷。第二模态正位相对应的环流分布则为从东亚北部到阿留申为负距平,东亚到北太平洋中纬度为正距平;对应地面气温分布为关内变暖关外变冷。负位相时环流分布基本相反。这样的环流机制得到了模式研究的支持。  相似文献   
88.
李宗录 《地理教学》2007,(12):33-36
地理高考试题“以能力立意”,重点考察四项基本能力,“探讨和论证问题的能力”是重点考察的能力之一。纵观历年高考试卷,该项能力的考察主要出现在非选择题的部分设问之中,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①综合性强。既有知识的要求,又有能力的要求。②能力要求高。该项能力考察建立在其他三项能力的基础之上,是对学生各项能力的综合考察。③分值高,难度大,失分率高。该类试题与“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考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并不完全相同。在试题的具体呈现上,主要用“简述”、“说明”、“分析”、“判断”、“评价”等词来表示。论证问题的能力可从以下几方面加强训练。  相似文献   
89.
周勇  李东涛等 《地质通报》2002,21(3):144-149
通过辽北早白垩世泉头组地层研究,提出泉头组沉积层序划分方案:划分为2个层序,11个旋回层序,20个基本层序;总结了层序划分的4种类型及其识别标志;识别出3种沉积体系———湖相三角洲分流河道沉积体系、浅湖相沉积体系、湖相三角洲前缘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90.
钟金宁  王麟 《江苏测绘》2001,24(1):37-38
本文主要介绍运用AutoCAD的绘图功能,来求解工程大样和放样测量中所需的坐标值和图形元素,从而避免了传统的复杂数学计算工作,并列举几种算例图形来论述其作图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