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0篇
测绘学   11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30篇
综合类   66篇
自然地理   3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汪晖  陶然  史晨 《湖南地质》2011,(1):57-60
近年来,城中村拆迁规模开始急剧上升。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随着城市扩张以及我国城市地价、房价在近年内的飙升,这些城中村地段的土地商业价值开始逐渐增加。因此,对于地方政府和开发商而言,宅基地拆迁从原来费时、费力、不赚钱变得开始有利可图。  相似文献   
92.
基于空间剥夺理论,选取123份网络文帖,运用网络文本分析方法并借助SPSS 17.0软件分析西安城中村改造中流动人口的空间剥夺结构。西安城中村改造加剧了城中村流动人口的空间剥夺,从资源、情感和机会三方面形成了多重剥夺结构。在资源空间剥夺中,主要产生了由居住、餐饮、娱乐、购物构成的生活类型空间剥夺;情感空间主要体现在与梦想、氛围、怀恋、热闹、亲近等词汇相关的诸多方面,并随着其物质载体的消逝而产生了情感空间剥夺;机会空间剥夺表现在降低其社区资源的可接近性,主客观博弈的结果决定了城中村流动人口的去留。在此基础之上,对城中村改造和城市建设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3.
城中村空间形态的演化特征及原因——以深圳特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仝德  冯长春  邓金杰 《地理研究》2011,30(3):437-446
城中村发展最具代表性的深圳为研究对象,分析原特区91个城中村占地规模、建设总量、开发强度的时空演化特征,探讨其空间形态演化模式和形成原因.发现城中村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城市空间形态演化一般规律,但受历史渊源和体制限制又表现出特殊性:原始规模不具区位差异;发展初期以土地有限蔓延为主,空间形态开始表现区位差异;快速发展期开发...  相似文献   
94.
城市土地节约利用与集约利用概念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正处于城市化高速发展时期,各项城市建设蓬勃发展,城市规模急剧扩张[1~3]。目前,我国城市土地利用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和工业化突飞猛进,对城市土地产生了巨大需求,有限的存量土地资源面临着较大的挑战,城市土地供求较为紧张[2];二是城市呈“摊大饼  相似文献   
95.
《出梁庄记》是作家梁鸿描写自己家乡梁庄的乡亲们外出打工生存状态的一本书.书中主要人物均为外出打工农民,51位中务工时间长达20年以上的有26个,10年以上的有15个,平均外出打工时间为16.7年.作者以田野调查的方式,忠实记录并真实还原了农村,通过对当前农村人物命运与生活细节的呈现,使读者看到乡村的现状和变迁,去感受与思考农村问题.更为重要的是,从该书中我们可以了解外出打工农民对家乡农宅的种种考量,透视出我国农村宅基地制度的运行现状,深层次思考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宅基地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96.
近日,莱西市针对城区内村庄平房多,配套难,村民居住条件差,土地利用率低的实际情况,为达到集约利用土地并以此拉动内需的目的,制定了为期3年,投资6.5亿元建设农民公寓楼的城中村改造计划。莱西市中心城区内共有6个村庄,这些村庄内居住着近6000户村民,村庄占地面积达146.67余公顷。这些村庄中的房屋基本都是平房,  相似文献   
97.
“城边村”是相对于“城中村”而言的,即人们常说的城乡结合部,它是城市和相邻农村的结合点,是现阶段从乡村到城市转变表现最为突出的地带,也是各种社会经济环境及治安问题最集中的区域。因此,地处“城边村”的土地交易显得十分活跃,存在着无节制、无计划、无规划占地建房现象,特别是在一些县(市、区)显得尤为明显,这些现象制约着城市建设和城乡经济发展,亟待整治。  相似文献   
98.
所谓“城中村”,是指在区域上已被划入城区,但在土地权属、户籍、行政管理体制上仍然保留着农村模式的村落。“城中村”是城市的一块“夹缝地”,具有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环境脏乱、秩序混乱、管理相对薄弱等特征。加快“城中村”改造,对于推进城市化进程、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  相似文献   
99.
利滓县城区内的“城中村”因长期以来管理混乱,存在基础设施薄弱,安全隐患较多;缺乏整体规划,乱搭乱建严重;村庄建设与管理滞后,土地利用率不高等问题。为进一步缓解城市建设用地紧张的局面,提高“城中村”土地利用率,建议以坚持思想先导、规划先行、依法行政、建管结合、配套跟进等方式,采用加强组织领导、坚持科学规划、加强土地管理、制定工作方案、做好保障工作、制定扶持政策等措施,力争建设城市化的新利津。  相似文献   
100.
随着全国大部分地区尤其是东部沿海区域城市化发展进入加速期,城区土地资源紧张问题愈发显现。同时城区内大片旧城区和城中村的改造,影响着城市化能否顺利实施,为了破解这一城市发展难题,青岛市国土部门创新思路,探索实施新的城中村土地征用(收)办法,全方位保障被拆迁群众的利益,推动了城市化的顺利实施,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和城市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