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7篇
  免费   147篇
  国内免费   136篇
测绘学   80篇
大气科学   172篇
地球物理   112篇
地质学   295篇
海洋学   50篇
天文学   14篇
综合类   65篇
自然地理   9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7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41.
铀和钍在外生作用中的行为特征,从原则上提供了应用的放射性地球化学资料以划分和对比沉积岩,阐明其中铀矿床的铀源的可能性,从而可以判定矿床的成因。为了揭示成矿物质的来源,若干年来对赋存在下白垩系的陆源沉积侵蚀构造盆地中的铀矿床的岩石化学和放射性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这些陆相山麓扇带的磨拉石建造为多相  相似文献   
842.
上海地面沉降中土层变形特征与变形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由于抽汲地下水引起区域性地面沉降现象遍及世界各地。近几十年来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抽用地下水数量的日益增多,地面沉降现象也日趋严重。美国、日本、意大利、墨西哥、泰国等国家都受到地面沉降的威胁。其中最著名的为长滩市(Long Beach)和墨西哥城(Mexico City),其最大沉降量已达9米之多。上海地区因抽用地下水自20年代至今其最大累计沉降量也达2.63米,十多年来有关方面积极采取措施,现已基本控制上海地面沉降。本文在分析以往大量现场实测资料的基础上,运用土力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对抽、灌水条件下上海各土层的变形特征与机理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土层的单位变形量与“胀缩比”  相似文献   
843.
将造成经济损失的热带气旋定义为致灾气旋。基于气象观测站的逐日气压、风速和降水量数据确定致灾气旋阈值,结合区域气候模式COSMO-CLM(CCLM)在1961—2100年的输出资料,预估致灾气旋发生频数及其风速与降水量,分析全球升温1.5 ℃与2.0 ℃情景下,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致灾气旋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 1986—2015年,东南沿海地区致灾气旋发生频数共计180个,整体呈上升趋势,平均风速和降水量分别为8.7 m/s和129.8 mm,对浙江东部及广东东部沿海影响最严重。(2)全球升温1.5 ℃,2020—2039年致灾气旋频数将由基准期(1986—2005年)的111个上升至138个,增加区域主要位于广东省西南地区及福建省南部地区;平均风速和降水量分别上升15%和17%,至8.4 m/s和109.9 mm,以福建省沿海地区增加最明显。(3)全球升温2.0 ℃,2040—2059年致灾气旋频数较1986—2005年增加33%,将达148个;风速上升32%,以浙江省东部、福建和广东省接壤的沿海地区及广东省南部增幅最大;降水量上升35%,以福建与广东省接壤的沿海地区及广东省西南地区增加明显。(4)相比升温1.5 ℃,全球气温额外升高0.5 ℃,东南沿海地区致灾气旋频数及其风速与降水量将分别上升9%、17%和18%。努力将温升控制在1.5 ℃,对降低致灾气旋频率和强度增加所导致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44.
海岸带地形数据来源的多样性,造成了数据模型、格式不同,数据基准也存在差异.消除这些不一致性,建立海陆地形模型的统一表达模型,是海岸带管理、舰船登陆决策的基础.本文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海陆数据集成中的主要问题,讨论了海陆地形统一表达的关键技术,为实现无缝的海陆地形模型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845.
为了使天线系统接收和显示的信号更清晰,达到消除系统噪声和电磁干扰的目的,针对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南山观测基地对射电天文观测和深空探测(探月工程和火星探测)的特殊要求,利用Matlab/Simulink强大的数值计算与仿真功能实现了一种依据自适应方法滤除噪声的滤波器。首先选择脉冲星1910+0728和1913-0440的观测信号为滤波参考信号。在Matlab上通过编写M文件设计了滤波算法并有效滤除了噪声。然后运用Simulink进行建模仿真,通过不断改变系统阶数与步长找到了滤波效果最好的自适应滤波器,确定了其最优参数为8阶,迭代步长为0.005。实验表明在这种阶数和步长下,滤波器能在保证快速滤波的前提下有效地还原接收信号的轮廓,将偏差降到最小。仿真最终结果表明自适应滤波器滤波效果良好,实用性强,满足了射电天文观测和探月的需求。  相似文献   
846.
钱正安 《高原气象》2013,(1):315-316
2012年12月17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院士、前所长陶诗言先生不幸逝世。噩耗传来,我们十分悲痛。中国气象界一颗泰斗级巨星坠落,这是我国气象学界的巨大损失。陶先生由原(南京)中央大学毕业后,进入原气象研究所,1949年后转入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今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工作至今。从20世纪前半叶的原气象研究所助理到  相似文献   
847.
根据海河流域1961-2010年气象观测资料,检验IPCC AR4中全球气候模式和多模式集合的模拟能力,并预估未来2011-2050年气候变化的可能趋势,结果表明:全球气候模式以及多模式集合对海河流域都具有一定的模拟能力,其中MIUB_ECHO_G模式和多模式集合具有相对较好的模拟能力.海河流域气温和降水未来情景预估表明:气温整体呈现增加趋势,尤其是A1B情景下各模式的年升温率均高于全国水平;未来降水也呈现增加趋势,在A1B和B1情景下,各模式都为夏季降水增加显著.A2情景下,春季时各模式降水均增加显著,A1B情景下,MIUB_ECHO_G模式模拟在2013年出现突变,降水量出现显著增长,A2情景下,MIUB_ECHO_G模式和多模式集合模拟的降水量则是在2031年和2001年出现突变,出现显著增长.  相似文献   
848.
姜彤  孙赫敏  李修仓  苏布达 《气象》2020,46(3):289-300
水文循环是地球上海洋、陆地和大气之间相互作用中最活跃且最重要的枢纽,受气候变化影响最为显著。本文回顾了气候变化对全球水文循环的影响,并对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降水、蒸散发、地表径流及大气水汽含量等陆地水文循环要素变化进行了评估。气候变暖使得全球水文循环加强,观测数据表明自1970年以来,全球对流层和地表水汽含量呈现增加趋势,但由于监测网络在空间覆盖和时间响应的限制,热带水汽增加与环流减弱之间相互影响,使得气候变化对区域水文循环的影响不确定性较大。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水文循环符合全球水循环变化的特征,又表现出更为复杂的区域特征,各个流域间空间差异增大。大气水汽含量在80年代后呈现上升的趋势;60年代以来,中国降水平均态虽然无明显变化但空间差异显著增加,实际蒸散发平均值微弱增加,空间差异增大,地表径流空间差异增大,某些流域呈现减少趋势。21世纪以来,由蒸散发再凝结形成的降水量增加,大气内循环活跃程度加大。  相似文献   
849.
水循环是气候系统各子系统相互作用过程中一个最活跃的枢纽,受气候变化影响显著。本文采用观测和多套再分析数据,系统分析了1979年以来中国及各大流域大气水汽含量、降水、蒸散发和地表径流等水循环要素年际变化。研究发现,1979-2018年,中国陆地整层大气水汽含量和水汽收支呈显著上升趋势;水汽收支除在松花江和西南诸河略有下降,其余流域均呈上升趋势;降水除西北诸河流域呈现显著上升趋势外,其余流域变化不显著;蒸散发整体呈微弱增加,但南方大部流域呈现显著的减小趋势;除西北诸河径流显著上升趋势外,北方大部分流域地表径流呈现减少趋势,而南方流域的径流变化趋势复杂多样。相对1979-2000年,21世纪以来中国年平均气温上升约0.63℃,年降水量、大气水汽含量分别增加0.5%和1.2%,水汽总输入和输出量均减小,降水再循环率增加10.9%。进入21世纪,中国陆地水资源一级分区内循环均较前20 a活跃,降水再循环率除松花江和辽河流域外,均有所增加。其中,海河、黄河、淮河和西北诸河流域的水汽和蒸发形成的降水都有所增加;辽河流域蒸发形成的降水有所增加,但输入水汽减少导致流域降水减少最多;松花江、长江、珠江和西南诸河流域蒸发形成的降水增加,输入水汽减少导致降水略有减少;东南诸河蒸发形成的降水略有增加,但整体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850.
气象条件是影响稻米品质的重要环境因子,研究气象要素对稻米品质影响的评价方法,有利于从气候角度提出提升稻米品质的调优措施,指导优质稻米的标准化、产业化发展,满足人们对品质的需求。文中依据农业行业标准“食用稻品种品质”制定了籼稻气候品质等级标准,参考已有试验及文献,结合江西省一季稻生育期和气象资料,建立了一季籼稻3个单一品质评价指标,并用取最小值方法建立了综合评价指标。2017、2018年选取8个样点开展观测试验,用气象观测数据套用指标评价,并将结果与稻米品质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发现评价指标评价结果与品质实测数据基本一致。文中提出的一季籼稻气候品质评价指标科学性较强、准确性较高,可用于一季籼稻气候品质评价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