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8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74篇
测绘学   56篇
大气科学   40篇
地球物理   40篇
地质学   138篇
海洋学   58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9篇
自然地理   8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连云港临洪河口水体中重金属的化学形态与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玉  李谷祺  冯志华 《海洋科学》2010,34(10):33-37
对连云港海域临洪河口水体中重金属元素Cu,Zn,Pb,Cd的主要存在形态及悬浮颗粒态重金属元素的赋存形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悬浮态重金属Cu,Zn,Pb,Cd的含量在调查海域内空间分布基本均衡,Zn、Cu、Cd主要以溶解态形式存在,而Pb则主要以颗粒态形式存在。对悬浮态重金属元素的赋存形态分析表明,Cu主要富集在有机-硫化物态、Zn主要富集在残渣态、Pb主要富集在铁锰氧化物态和碳酸盐结合态、Cd主要富集在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  相似文献   
102.
通过多年地质物化探工作,圈出化探分散流综合异常数处,在异常区内寻找到矿脉50多条,对几条主要矿脉开展评价和资源量估算.其中银洞沟银金多金属矿床已获资源量银近1700 t,金10多吨.矿床的特点是规模大,厚度薄而稳定,共生组分多且品位较富.重要的是通过上述勘查,认为矿床成因是"与燕山期岩浆活动有关的渗滤热液型银金多金属矿床,对在早古生代二郎平群小寨组合炭质碎骁岩建造中寻找薄脉型多金属矿有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03.
非电起爆系统即导爆管起爆法,目前在国内外矿山和地质勘探爆破工程中应用比较广泛。从我们使用的情况表明,它克服了导爆索、导火索和电雷管起爆法中的不安全隐患,是一种安全可靠、操作简便的起爆法,值得推广应用。它与导火索、火雷管起爆法比较,前者具有以下优点:  相似文献   
104.
为了从海绵共附生微生物中寻找天然高效抗污损活性物质,本文针对前期研究获取的4株具有显著抗硅藻附着的活性菌株进行活性验证和比较,选出其中最优菌株进行菌种鉴定及发酵条件优化.比较了活性菌株对小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咖啡双眉藻(Amphora coffeaeformis)、碎片菱形藻(Nitzschia frustulum)附着的抑制活性,确定菌株UST050418-715为最优菌株;通过16S r DNA的测序分析,结合平板的菌落形态和扫描电镜下菌体特征,鉴定活性菌株UST050418-715为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为优化该菌株的培养条件,选择了酵母粉、蛋白胨、Na Cl、p H值进行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实验,对菌株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发现选择的4个因素对应的菌株发酵产物对硅藻附着的抑制活性大小不同,影响显著性顺序是酵母粉蛋白胨Na Clp H值,综合菌株发酵产物活性、粗提物产量和菌株生长情况进行分析,确定菌株UST050418-715基于海洋2216E培养基的最佳发酵条件为:蛋白胨含量7.5 g/dm3,酵母粉含量3 g/dm3,Na Cl含量10.45 g/dm3,p H值9.5.  相似文献   
105.
宗海图是海域使用申请不可或缺的附件,目前多是基于AutoCAD技术制作,然而实际使用中宗海图要素如点注记、图例生成及图廓整饰等利用AutoCAD绘制时需不断的复制、粘贴及人工命令输入等操作,使得成图效率一般甚至低下。因此,如何能高效、规范的制作宗海图值得探究。ArcGIS具有强大的制图功能,这是目前宗海图制图工作研究的重点也是未来的发展远景方向,但关于ArcGIS技术在宗海图编绘中的研究报道甚少。鉴于此,文章以山东烟台沿岸某建设项目为例,从宗海界址点绘制、宗海范围绘制、图廓整饰、图例可视化及相关表格绘制等方面,探讨并总结了ArcGIS环境下绘制宗海图的技巧与方法。和传统的AutoCAD宗海图制图技术相比,基于ArcGIS平台制作宗海图更准确、更快捷,以期为更多的制图用户掌握ArcGIS环境下宗海图绘制方法、技巧,进一步提升ArcGIS技术宗海图制作的业务化应用及技术研究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106.
黄河口毗邻渤海陆架区悬浮体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扫描电镜配合能谱分析、X射线衍射及光学显微镜分析表明,黄河口毗邻的渤海陆架区悬浮体主要由矿物、浮游生物和有机包膜三类成分组成。在悬浮体中鉴别出23种矿物,主要是石英、长石、云母、方解石和粘土矿物(依次为伊利石、蒙皂石、绿泥石和高岭石),特征矿物是云母、方解石、蒙皂石和角闪石。辨识出21种藻类,大多数是硅藻,少数为钙藻和鞭毛藻。生物成分主要集中在水体上层。首次在渤海悬浮体中发现了有机包膜。并讨论了悬浮体成因及其沉积作用。  相似文献   
107.
本文在介绍了海洋深层水的优良资源特性的基础上,系统介绍了世界各国在海藻养殖、鱼类养殖、蔬菜栽培、食品制造、酿酒、制冷、制盐、制冰及饮料生产等多方面应用海洋深层水的最新成果,并展望了今后海洋深层水研究开发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8.
锶是珊瑚中重要的矿物元素之一,它的含量大致在0.01-1.5%之间.珊瑚中锶含量的高低与珊瑚生长环境的光线、温度和盐度等因素有关,测定此含量,有助于推测古代海洋的环境,此外还有其矿床学和生物学上的意义[1].目前测定锶的方法主要有发射光谱法、X-射线光谱法和同位素稀释法,前者分析误差较大,后两者设备费用高,应用不够普遍.  相似文献   
109.
目前已有研究对印度-欧亚板块碰撞时限的认识存在诸多分歧。本文对西藏林周县中部出露的托龙岩体开展了锆石U-Pb年代学、全岩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分析,以期进一步约束印度-欧亚板块的碰撞时间。托龙岩体内出露的石英二长斑岩呈岩株状侵入到帕那组中,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该石英二长斑岩形成于始新世(50.5±0.6 Ma),锆石εHf (t)值为-0.6~-0.5。石英二长斑岩具有较低的A/CNK值、较高的K2O含量和K2O/Na2O值,属于准铝质和钾玄岩系列。岩石普遍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和P,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Th、U和Pb,轻、重稀土元素分异明显,(La /Yb)N =15.3~16.3,Eu负异常较弱,δEu=0.56~0.69。托龙岩体较低的A/CNK值、P2O5与SiO2的负相关性以及Y含量与Rb含量之间的正相关性,表明托龙石英二长斑岩为I型花岗岩。综合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同位素特征和前人研究成果,认为托龙石英二长斑岩可能是相对古老的变质中基性岩部分熔融的产物,形成于印度-欧亚板块碰撞引起的俯冲板片断离环境,指示了印度-亚洲大陆的碰撞应发生于50 Ma之前。  相似文献   
110.
全球气候变化对干旱区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旱区约占地球陆地面积的41%,养育了世界上超过38%的人口,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和贫困人口的聚集地,也是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和响应最敏感的地区之一,对其气候、水文和生态环境变化开展研究是十分必要的。近几十年来相关研究不少,但结论比较零散,也有很多不一致的地方。基于对国内外文献的分析,归纳梳理了气候变化下干旱区的气候、水文、面积和类型的变化及其这些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梳理的主要结果如下:干旱区CO2排量约为湿润区的30%,但升温速率却比湿润区高20%~40%。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干旱区面积增加了约2.61×106km2,预计21世纪末,全球干旱区面积将继续扩大约5.8×106km2,占陆地总面积的一半以上。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干旱区中以降水和冰雪融水补给为基础的水资源系统将会更为脆弱,冰、雪等水文要素及水资源构成发生改变,水文波动加大,水资源不确定性加剧。伴随干旱区面积扩大和干旱程度增加,干旱区水资源短缺、水体面积萎缩、生态系统退化、荒漠化程度也随之加剧,未来干旱区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安全保障将面临更严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