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41篇
测绘学   36篇
大气科学   56篇
地球物理   38篇
地质学   107篇
海洋学   51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33篇
自然地理   2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41.
本文基于卫星遥感资料和高分辨率ROMS(Regional Ocean Modeling System)数值模拟结果, 对黑潮延伸体海域典型中尺度涡旋的次中尺度特征进行了探讨。卫星观测和模拟结果显示, 黑潮延伸体涡旋海域伴随着活跃的次中尺度现象。涡旋演变与多尺度能量分析结果表明, 涡旋海域次中尺度动能的强弱与涡旋海域地转流动能有着密切联系, 锋生可能是涡旋边缘次中尺度动能增强的重要机制。次中尺度现象在中尺度涡旋海域具有沿地转流方向的复杂涡丝状结构特征, 意味着涡旋边缘较强的水平浮力梯度和地转流侧向剪切为次中尺度过程形成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此外, 垂向结构分析表明, 次中尺度过程能引起较大的垂向速度, 最大可达100m·day-1, 该垂向速度可以影响至混合层下200m深度处, 对海洋内部的垂向物质能量交换、海—气相互作用等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2.
海岸线资源综合评价是提高海岸线利用综合效益的基础,也是合理开发海岸线的重要依据之一。本研究从生产、生活、生态3个维度选取指标,构建海岸线资源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基于GIS技术对海口市海岸线资源进行开发适宜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海口市海岸线的开发强度较高,中心城区西部片区东部片区,其中生产岸线、生活岸线、生态岸线、储备岸线分别占岸线总长度的13.61%、38.01%、39.48%、8.90%;海口市海岸线资源按照开发功能可分为港口码头、渔业养殖、生活旅游、生态保护、储备岸线等5种类型,西部片区、中心城区以生活旅游功能为主兼具港口航运功能;生态保护岸线分布在东部片区东寨港岸段。应根据各区域岸线特点做好保护与开发的协调,为海口市海岸线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43.
在干旱少雨的山区开展小流域的暴雨山洪预报预警关键技术研究,对防灾减灾意义重大。2018年7月31日新疆哈密北部山区出现特大暴雨,发生罕见的山洪灾害,致使射月沟流域水库漫坝溃口,下游受灾严重。射月沟流域气象观测站点少且缺乏水文监测资料,为客观定量分析射月沟流域大暴雨面雨量、形成的洪水汇水量以及致灾水库过程。通过采用空间插值法和多源融合逐时降水资料(CMPAS)计算了射月沟水库上游面雨量并进行检验分析。根据不同面雨量驱动Floodarea模型得出射月沟水库上游累计汇水量,结果表明:多源融合降水产品估算所得最大洪峰流量和累计汇水量与水利部门事后调查数据较吻合,最大洪峰量为1 756 m3·s-1,精确性达到调查值的95%,射月沟水库上游暴雨山洪总量为2.64×107 m3,远超该水库的防洪库容和溢洪道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44.
目的:分析脑病科住院患者实施百笑灸治疗时发生不良事件的原因和特点,寻找相应的措施和对策进行预防,以降低百笑灸治疗时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脑病科2017年1月1日至2018年11月1日百笑灸治疗住院患者发生不良事件20例,通过对其发生的分类、个体因素以及治疗师操作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有针对性的预防和干预措施。结果: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包括患者因素(年龄、安全意识、个体差异)和治疗师因素(宣教不到位、评估不全面、操作不当)。结论:应根据患者疾病种类和个体差异做好治疗前后评估,规范治疗师操作流程,加强医患沟通,树立患者安全意识,从而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保证治疗质量,提高住院患者疗效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45.
本文基于一个水平分辨率为50 km的区域气候模式RegCM4(Regional Climate Model,version 4.0)的模拟与预估结果,对我国汛期江淮暴雨低涡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统计特征与合成结构进行分析,进一步对两种温室排放情景下未来中国汛期的江淮暴雨低涡特征进行预估。结果表明:RegCM4模式对环境要素及低涡都具有一定的模拟能力,低涡的伸展高度、生命期及暴雨位置模拟结果与观测较为接近,但模拟的低涡个数、最大暖区高度以及温、湿要素分布均比实际略偏低,而风速和低涡的强度模拟则偏强;在未来两种温室排放情景预估方面, RCP4.5(Representative Concentration Pathways,简称RCP)典型浓度排放情景下,暴雨低涡数量比例减少,强度减弱,但低涡发展高度仍以850 hPa为主,生命期多为2 d以内,低涡雨区分布及最大暖区高度均与历史时段相近;RCP8.5情景下,暴雨低涡比例明显大于RCP4.5情景,低涡发展高度以700 hPa为主,生命期达3 d的增多,强度增强,最大暖区厚度范围显著伸展。两种情景下均有低涡中温度锋区减弱,而湿度锋区增强,但RCP8.5情景减弱与增强更显著,显示更高的温室气体排放将导致未来出现更强的暴雨低涡,造成伴随暴雨的低涡灾害性天气的增加,因此应进一步深化对低涡暴雨灾害性天气发展趋势的研究。  相似文献   
46.
采用三级差分共源结构设计了一种基于65-nm CMOS工艺的W波段功率放大器,并利用两路电流型功率合成结构进行功率合成以提升输出功率.为了同时实现单差分转换、阻抗匹配、直流供电,匹配网络采用变压器结构.仿真结果显示,在1 V的电源电压下,该功率放大器的小信号增益为12.7~15.7 dB,3-dB带宽为84~104 GHz,饱和输出功率为14.6 dBm,峰值功率附加效率为9.7%.该功率放大器具有良好的大信号性能,且芯片的核心面积仅为0.115 mm2.  相似文献   
47.
北京时间2023年12月2日22时37分在菲律宾棉兰老岛(Mindanao)东部海域发生7.6级地震。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在震后启动快速响应,组织相关领域研究人员对此次地震的震源参数、震源机制、破裂过程和地震辐射能量等进行了估计,基于震源模型进行了震动图模拟、同震形变场模拟。结果表明,此次地震发生在菲律宾海板块与欧亚板块/巽他地块碰撞的俯冲带板片上,以逆冲机制为主,能量集中在前约40 s内释放,断层破裂最大滑动量达到7 m;震源辐射地震能量的效率偏低,慢度系数略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与同样矩震级大小的地震相比,震感不强烈;极震区震动烈度可能达Ⅸ度以上,可能的受灾范围近27 000 km2;此次地震引起了显著的同震位移,最大水平向位移达到0.6 m、垂直向位移达到1.2 m。综合分析可知,此次地震不会产生大规模海啸。  相似文献   
48.
为了解贵州晴隆大厂锑矿尾矿(渣)潜在资源量和环境污染情况,对大厂锑矿尾矿(渣)分布及堆存情况进行资料调研和实地调查,测定分析了尾矿(渣)及周围表层土壤中Pb、Zn、As、Sb、Cr、Cu、Ni、Cd和Hg等重金属含量和土壤pH值等指标.结果 显示晴隆大厂锑矿尾矿(渣)锑的潜在资源量可达2.97万t,并伴生金583kg.晴隆大厂锑矿尾矿(渣)堆周围表层土壤pH平均值为4.74,属于酸性土壤;且研究区表层土壤重金属As和Sb受到了明显的污染,Cu、Zn和Cd可能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此外,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评价法和地累积指数法,对该区尾矿(渣)附近的表层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均说明研究区表层土壤受到明显污染的重金属为Sb和As.建议考虑对该区尾矿(渣)中金属Sb和Au进行资源回收利用,这不但能达到变废为宝的目的 ,还能对尾矿(渣)进行减量化处理,减少其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49.
随着沿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海岸带空间资源的利用将呈现多样化的特征。海岸带空间功能分区可以优化海岸带空间资源配置,统筹协调海岸带空间开发与保护格局,是海岸带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基础。文章针对海岸带空间的特殊性,构建指标体系,对海口海岸带进行模糊综合评价,探讨海口海岸带空间适宜功能类型,并基于GIS 技术进行功能分区。结果表明:海口海岸带主要功能空间类型为旅游娱乐空间、城镇建设空间、农林渔牧空间和生态保护空间,其面积占比分别为16.84%、21.18%、22.54%、35.77%。其中生态保护空间面积最大,主要分布在海口市东部片区的东寨港。  相似文献   
50.
为了检验广义极性振幅技术(GPAT)的实用性,我们利用GPAT反演确定了49次实际地震的震源机制、矩震级和震源深度.为了检验GPAT对地方地震、区域地震以及远震的实用性,我们选用了震级范围约为ML0.2~MS7.0之间的地震与震中距范围约在5~8000km之间的观测资料.对反演结果的分析表明,利用GPAT获取的震源机制结果在合理误差范围内是正确的,利用GPAT获取的矩震级结果是可靠的,而利用GPAT获取的震源深度总体上似乎比常规定位深度深约0.6km.总体而言,GPAT在震源机制、矩震级和震源深度的反演方面表现出良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