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篇
大气科学   34篇
自然地理   6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项瑛  周学东  姜爱军  肖卉  张章 《气象科学》2005,25(3):306-311
气象工作的根本任务是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为各级领导的决策提供可靠的资料和依据。异常气候监测分析系统以适时全省气象信息为依据,运用气候统计方法得出气象要素极值,提高了气候分析的准确性和异常年表制作的质量。同时该系统又设计和建立了良好的计算机运行环境(数据存放环境、网络环境),为江苏省气候分析和气候业务提供了快捷、准确、可视性强的工作条件。  相似文献   
22.
江苏省重要气象灾害综合评估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姜爱军  王冰梅 《气象科学》1998,18(2):196-202
本文首先提出影响江苏省的七种重要气象灾害的定量指标,考虑其共同影响和受灾区域的社会经济状况,建立了气象灾害综合评估模型,可以分季节对重要气象灾害的严重程度及综合经济影响作出客观的评估。  相似文献   
23.
南京北郊黑碳气溶胶的浓度观测及辐射强迫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2008年南京大学浦口校区气溶胶采样数据对碳气溶胶的浓度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建立了由气溶胶光学参量计算模块(OPAC)和辐射传输模型(TUV)组成的箱模式,并结合实际观测资料,利用该模式对南京北郊黑碳气溶胶的光学厚度及辐射强迫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南京北郊黑碳气溶胶(BC)的年平均浓度为6.7±4.6μg/m3,有机碳气溶胶(OC)的年平均浓度为21.3±13.3μg/m3,有机碳与黑碳气溶胶浓度的平均比值为3.4。黒碳气溶胶浓度具有夏季低、冬春季高的特点。由箱模式计算得到的黒碳气溶胶的年均光学厚度为0.07,年均吸收系数为44 Mm–1。白天正午晴空条件下黑碳所造成的最大瞬时地面辐射强迫可达-22.9±14.3 W/m2,在大气层顶造成的最大瞬时辐射强迫为12.5±7.3 W/m2。  相似文献   
24.
江苏省夏季持续高温集中程度的气候特征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基于日温度资料提出一种度量持续高温过程集中程度的指标,采用江苏省63个气象台站1961—2005年夏季逐日温度资料,研究分析了江苏省夏季持续高温过程集中度和集中期及其相关统计特征,结果表明:在对夏季持续高温过程研究方面,集中度和集中期具有表征高温在时空场上非均匀性的较好分辨力;江苏省夏季持续高温过程出现时,西南部比东北部集中程度稍大、出现的日期稍晚;采用EOF方法对夏季持续高温过程集中度和集中期的距平值进行分析,第一特征向量的变化均呈现同位相,其相应的时间系数变化显示出先减小再增大的总体趋势,趋势谷值出现在1980年代;而夏季降水量与夏季持续高温过程集中度和集中期分别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5.
利用5月份澳大利亚海平面气压和中国107站的6—7月降水资料,使用SVD方法揭示了5月份澳大利亚高压(简称澳高)与江苏汛期(6—7月)降水(简称汛期降水)的联系及可能原因,研究表明:当5月澳高偏强时,汛期环流特征表现为:(1)低层风场在30°N附近存在明显的风向切变,上升气流显著,并且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较常年偏西,这样有利于降水增多;(2)130°E附近的越赤道气流显著加强,为降水提供了很好的水汽条件。主要影响途径:当5月澳高偏强(偏弱)时,与澳高相联系的印度尼西亚附近海温持续性偏冷(偏暖),偏冷(偏暖)的海温一方面使得其区域低层风场的异常辐散(辐合),异常辐散(辐合)风场作为涡度源通过Gill型响应可引起西太平洋异常反气旋(气旋)环流,有利于副热带高压较常年偏强偏西(偏弱偏东),也增强(减弱)了自南向北的暖湿气流的输送;另一方面引起其区域下沉(上升)气流异常,进而通过类似与EAP波列,激发江淮地区的异常上升(下沉)气流,使得汛期降水偏多(偏少)。  相似文献   
26.
姜爱军  董晓敏 《气象科学》1991,11(3):244-251
本文利用1905—1990年南京,上海两站的温度和降水资料分析了长江三角洲近百年来的气候变化情况,提出了用方差分析方法来讨论近百年来的气候跃变,并得到与Yamamoto所用“信噪比”方法研究气候跃变相一致的结论,为探讨区域性气候变异作了初步的尝试。  相似文献   
27.
江苏省近40年温度变化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姜爱军  董晓敏 《气象》1991,17(1):34-38
本文分析了江苏省近40年温度变化的时空特征,发现近40年平均气温波动变化的幅度趋于平级,其总体特征呈降温趋势。近40年来各分区的隆冬和盛夏季节温度变化分别有增温和降温趋势,特别是近10年中各分区的季节温度变化多数年份有冬暖、夏凉的现象,且暖冬伴随凉夏的特点较明显。最后还对江苏省未来1—2年的年平均气溫变化趋势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28.
1960~2000年黄河流域太阳总辐射气候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35,自引:4,他引:3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数据集群技术,在黄河流域建立了用日照百分率拟合太阳总辐射的不同时空尺度估算式,对比分析了不同数据集群下总辐射的拟合精度。利用逆距离加权插值法,将获得的黄河流域及其周边35个日射站1~12月总辐射拟合的经验系数进行空间内插,获得了黄河流域1~12月总辐射拟合经验系数的空间分布。结合黄河流域及其周边164个常规气象站日照百分率观测资料,对黄河流域1960~2000年太阳总辐射进行了计算,分析了其气候变化的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黄河流域近年来太阳总辐射呈下降趋势,在季节上主要表现在夏季和冬季。  相似文献   
29.
亚洲夏季西风指数与中国夏季降水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对1958—2000年亚洲纬向风和我国160站夏季降水进行SVD分析,发现两者具有良好的耦合关系。根据分析结果定义了一个可以表征我国夏季降水的亚洲夏季西风指数(IASW)。西风指数高(低)年,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偏少(多),华南、河套和东北地区降水偏多(少)。同时分析了高、低西风指数年的环流特征,发现当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偏多而华南、河套和东北地区降水偏少时,500 hPa呈负EAP型,鄂霍茨克海和乌拉尔山有阻高建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南,105°E越赤道气流偏弱,东亚夏季风偏弱,高纬的偏北气流和低纬的偏南气流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汇合,梅雨锋加强,使得雨带在此维持。前期鄂霍茨克海区域平均位势高度以及前期1—3月西太平洋的热带对流活动可以作为预测夏季西风强弱的前兆信号。  相似文献   
30.
南京市大气能见度的变化趋势及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叶香  姜爱军  张军  李崇志 《气象科学》2011,31(3):325-331
利用南京国家气候基准站1980—2008年能见度、相对湿度和天气现象等气象要素资料,剔除气象因素对能见度影响,采用百分位分析法、等级分析法和Ridit分析法,分析了由于空气污染造成南京地区大气能见度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30 a来,南京市年平均和四季大气能见度整体显著下降,但其中“较差”和“一般”能见度出现频率显著上升,“较好”能见度则明显下降;四季能见度及其分布均呈现春、夏季节变化不同,秋、冬季节变化显著的特点;能见度呈逐年代降低但降幅减缓;能见度季节差异也呈逐年代减小趋势;此外,冬季能见度早在1987年起变差;并且本世纪以来,冬季能见度以“较差”和“一般”为主,其余三季均是以“一般”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