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种新的气候跃变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探讨目前气候跃变方法的基础上,针对其存在的缺陷,引入费希尔(Fisher)最优分割法,并与原方法的统计检验相结合,得到一种新的研究气候跃变的方法。运用该方法对西北地区东部的西安、宝鸡、汉中3地的旱涝等级序列进行气候跃变研究,可知西北地区东部旱涝气候跃变存在局地性和非局地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北太平洋海温的气候跃度及其对中国汛期降水的影响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2  
应用滑动T检验方法对北太平洋海温10年际的气候跃变进行了研究,指出在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确实存在着一次明显的气候跃变,而跃变前后北太产洋海温结构,厄尔尼诺事件的发展过程都明显不同,进而讨论了北太平洋海温跃变前后对我国6-8月汛期降水量的影响,指出海温跃变前我国汛期降水量在东北地区偏少,华北偏多,长江流域偏水,华南偏多,而跃变后则相反。  相似文献   

3.
我国西北地区近50年降水和温度的变化   总被引:135,自引:9,他引:126  
用近50年的每月温度和降水资料研究了我国西北地区的气候变化.结果表明:(1)该地区在1986年附近发生了一次明显的气候跃变,要比全国气候跃变晚6~8年;(2)跃变后比跃变前全区年平均气温上升了0.51℃,冬季上升了1.27℃;(3)跃变后比跃变前全区年降水总量上升了5.2%,夏季上升了6.8%.进而讨论了温度和降水的增加对该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西南气候跃变及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郝利萍 《四川气象》1995,15(3):42-46
通过EOF展开,利用Mann-Kendall方法,并结合Yamanot检验,对近42年西南地区气温和降水进行了跃变分析。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在1962年发生暖转冷强跃变,年平均降水无跃变发生。在此基础上,对高原加热指数、南方涛动指数、五组副高指数进行跃变分析,讨论了这些因子与西南气候跃变的联系,发现西南气温跃变的主要影响因子是:副高脊线位置和副高西伸点。  相似文献   

5.
刘实  章少卿 《气象》1991,17(11):3-7
本文利用气候跃变的分析方法,对夏季吉林省降水量,印巴地区海平面气压距平值及500hPa高度距平值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它们在1967年前后均有气候跃变(或准气候跃变)出现。印巴地区夏季的海平面气压距平值和500hPa高度距平值均有超前吉林省夏季降水量一年的共同准周期变化,两者距平符号的持续性对吉林省夏季的降水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利用史料重建了华北海河流域和陕西关中地区两千多年来的旱涝变化概况。采用移动符号检验法和移动T检验法分析了其中的几十和几百年尺度的跃变现象。通过比较海河、关中以及河南等地区的同期变化,区分出局地性和非局地性两类跃变事件;并通过个例分析指出了华北地区气候跃变和季风环流形势的可能联系。本文还对10~1~10~2年尺度气候跃变的发生频率和变化程度作了一般估计。  相似文献   

7.
太阳活动百年尺度的跃变与气候跃变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冯松  汤懋苍 《高原气象》1998,17(3):266-270
讨论了2500多年来太阳黑子周期长度(SCL)的跃变特征,发现有在年尺度上SCL基本在平均值附近变化,而其变率则存在明显的跃变现象,当SCL的变率增大时,气候随之发生冷跃变,反之,则发生暖跃变。小冰期内,太阳活动弱且不稳定,与地球气候冷且不稳定具有同时性。  相似文献   

8.
根据气候跃变概念,结合主相关型和经验正交函数(EOF)的分析,揭示了60年代我国汛期降水、夏季气温和海表水温大规模变化的主要时空分布特征。指出不同地区和不同要素的气候跃变在时间上和强度上不太相同,海表水温的跃变先于气温和降水的跃变;夏季气温、汛期降水与1月海表水温落后两年相关密切,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历史上10年—100年尺度气候跃变的分析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史料重建了华北海河流域和陕西关中地区两千多年来的旱涝变化概况.采用移动符号检验法和移动T检验法分析了其中的几十和几百年尺度的跃变现象.通过比较海河、关中以及河南等地区的同期变化,区分出局地性和非局地性两类跃变事件;并通过个例分析指出了华北地区气候跃变和季风环流形势的可能联系.本文还对10~1—10~2年尺度气候跃变的发生频率和变化程度作了一般估计.  相似文献   

10.
气候跃变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orenz指出,在准不传递性的非线性气候系统中,体系转换在气候变化中起重要作用,并且他认为与转换作用相联系的气候变化可以出现于年际变化中。参照Lorenz的启示,我们把时间平均的突变叫做气候跃变。注意到表示跃变出现的时段可能以用数年为好,本文提出一个定量的跃变定义和它的简单的测定方法。从日本的地面温度、海平面气压、降水、日照时数和最大平均雪盖深度等季平均的时间序列中,发现若干跃变现象。各气象要素的跃变共同出现在1950年前后的事实表明,它们是与大气环流的突变相联系的。至于1950年前后跃变出现的原因,我们考察了一批外界强迫因子的变化。在世界上火山大爆发约30年的间歇之后,即1950年前后,几乎和这种气候跃变同时,出现了几次火山大爆发。认为火山活动会直接引起传递系统跃变是不妥当的,因为火山爆发可能的气候效应主要是致冷,而温度的跃变是整个日本的增暖。不过,火山活动的重现是否是体系转换的一种触发作用,为就这一问题求得明确结论,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济南市近80年来降水趋势变化及跃变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济南市近80年来的降水趋势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年降水大致呈“平减增减增”的变化趋势;夏季降水变化同年降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冬季降水先增多后减少。另外,引用气候跃变的概念,采用滑动的均值差异假设检验,对济南市的降水资料(1916~1996年)进行分析,发现年降水和夏季降水在1960年前后跃变增多,在1964年前后跃变性减少;冬季降水在1947年前后出现了跃变增多的现象。周期图分析表明,济南市降水的跃变具有明显的周期性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气温的年代际振荡及其未来趋势   总被引:9,自引:13,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用1851~2000年中国年气温资料,讨论了它的变化及其未来趋势。指出:①我国气温有3次全国性的跃变,分别在1920、1955和1978年,每个阶段平均持续期为30年,这和北半球气温跃变点是基本一致的;②我国气温从1978年开始进入了一个稳定增温的气候阶段,直到目前全国年平均气温比上一气候阶段增加了0.3l℃,增暖地区主要在黄河以北的北方地区,冬季增暖比夏季明显,1998年是我国近百年来最暖的一年;③最近一次增温开始于1978年,至2000年持续了23年,估计这个增温阶段至少还能持续10年,但未来10年主要的增温地区有可能南移,长江流域将比现在暖,夏季气温37℃以上的日数要比现阶段增多。  相似文献   

13.
西太平洋暖池的跃变及其气候效应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用SST(COADS,NCEP)资料研究热带西太平洋暖池的年代际变化和跃变特征,讨论其气候效应。结果表明:西太平洋暖池有显著的10-20年周期的年人际变化和40-50年周期的气候跃变:一百多年来西太平洋暖池发生了4次大跃变,在1910年代中期和1950年代中期,西太平洋暖池由异常发展转为异常减弱,1930年代初和1980年代初,西太平洋暖池由异常减弱转为异常发展:西太平洋暖池在1980年代初的跃变,具明显的效应,跃变后热带中东太平洋海温显著升高,大范围海域升温超过0.5℃,夏季西太平洋副高加强西伸,脊线偏南,我国汛期降水呈南方偏多、北方偏少的分布趋势,与跃变前基本相反。研究结果还表明:在西太平洋暖池异常发展期,El Nino事件出现多且强于La Nina事件,而在西太平洋暖池异常减弱期,La Nina事件出现多且强于El Nino事件。  相似文献   

14.
吉林省沙尘暴天气的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分析了吉林省沙尘暴天气的时空分布特点 ,对其气候倾向及阶段性、周期性、年代际变化和气候跃变等特征进行了研究 ,并对未来的变化趋势做了探讨性的展望  相似文献   

15.
建国50年以来南通市冬季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统计分析表明南通市建国以来冬季气温有升高趋势,并且在八十代中期发生明显跃变,在对冬季气候进行冷冬、暖冬及正常冬季分型的基础上,对它们各自的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涪江流域降水跃变及旱涝演变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元刚 《四川气象》2007,27(4):12-14
利用涪江流域16个测站近47 a(1960~2006年)的月降水量资料,采用气候跃变指数、线性趋势估计、F显著性检验、方差分析等方法检验分析了涪江流域降水时间序列的跃变性、降水年际演变及旱涝趋势变化。分析表明,涪江流域降水未发生跃变,但降水呈现出明显的减少趋势,年、汛期降水分别以平均-46.1mm/10 a、-40.3mm/10 a的倾向系数递减,从60年代至2006年呈现出明显的由涝转旱、其后干旱频率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利用涪江流域16个测站近47 a(1960~2006年)的月降水量资料,采用气候跃变指数、线性趋势估计、F显著性检验、方差分析等方法检验分析了涪江流域降水时间序列的跃变性、降水年际演变及旱涝趋势变化.分析表明,涪江流域降水未发生跃变,但降水呈现出明显的减少趋势,年、汛期降水分别以平均-46.1mm/10a、-40.3mm/10a的倾向系数递减,从60年代至2006年呈现出明显的由涝转旱、其后干旱频率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北半球月平均环流异常年际演变的准周期特征及跃变现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一种时空综合的经验正交函数(EOF)方法,分析了北半球100,500和700hPa3层1和7月的平均高度距平场,得到了反映北半球月平均环流异常三维空间结构的特征向量场及其对应的时间系数。利用功率谱和最大熵谱分析,并引入“气候跃变”的概念研究了时间系数年际演变的特征。结果表明:北半球月平均环流异常年际演变的过程具有准周期特征及不连续的跃变现象。  相似文献   

19.
利用陕西96个台站1961—2000年的降水量资料,采用Jones网格面积加权平均法和气候跃变的统计检测方法,重点分析降水量的变化特征,得出到陕西降水量近40a变化的一些特征,同时分析了降水量变化对粮食作物生产的影响。得结论:(1)陕西年降水量波动略有减少,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冬季降水量略有增加,尤其是关中西部冬季增加明显;春、秋季降水量减少明显;夏季降水量波动减少,但不明显。(2)年降水量存在以1984年为跃变点,这次跃变比全国晚6~8a,比西北地区提前2a。(3)降水量的变化对粮食作物的影响是利大于弊。  相似文献   

20.
北太平洋风暴轴的气候特征及其变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7,他引:7  
丁叶风  任雪娟  韩博 《气象科学》2006,26(3):237-243
本文使用ECMWF再分析网格点资料(ERA-40),分析了不同季节和不同高度层上北太平洋风暴轴(天气尺度瞬变扰动活动)的气候特征及其时间演变规律。分析表明,气候平均而言,北太平洋风暴轴冬季强且偏西南,夏季弱且偏东北。在近45 a里,冬季及夏季风暴轴在整个对流层、尤其是对流层中上层具有整体一致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在各个高度层上冬季风暴轴于1985年前后一致性地发生了由弱至强的年代际跃变;夏季风暴轴发生年代际由弱至强跃变的时间在各个高度层上略有不同,对流层中高层的跃变时间与北太平洋大气海洋系统1970年代的跃变时间一致。在冬季风暴轴活动偏强年里,中纬度天气尺度瞬变扰动增强的同时,位置也有所北抬,反之亦然。夏季风暴轴活动偏强(弱)年则主要表现为瞬变扰动在气候平均位置上的增强(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