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15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当前国际上关于海底矿床的研究开发,虽集中于金属矿床,然而从世界资源供需关系上看来,磷资源的重要性并不小.磷矿床大体分为四种类型,即有机沉积物矿床、鸟粪矿床、与碱性复合岩体伴生的磷灰石矿以及碳酸盐岩矿床.本文介绍的海成磷灰土(磷块岩)矿床即属于有机沉积物矿床类型.据调查从海成磷灰土矿床采到的磷矿石,约占全世界磷矿石产量的80%(冈野,1975).日本过去也曾对北大东岛的鸟粪矿床及能登半岛的中新统中部地层中的磷灰土进行过开采,但目前磷矿石则全部依赖进口.在全世界面临着沙漠化现象的今天,对于化肥原料上不可缺少的磷资源应如何保证,这确乎是农业政策上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本文拟以海成磷灰土在海底如何形成、怎样分布等问题为中心,简单介绍一下国际上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2.
1 IntroductionSnowdensificationiscriticalforcalculationsinengineering glaciology,snowavalancheforecasting ,springflooding,andotherpracticalaspects.Itisalsoimportantforinterpretingicecoredataincludingthosetakenfromratherwarmsiteswheresurfacelay ersexperiencemelting ,sinceitwouldaffectthechangeofannuallayerthicknesswithtime.Whileextensivestudies(e.g .AndersonandBenson 1 963 ;Bader1 960 ,1 962 ;Koji ma 1 95 4,1 95 5 ,1 95 6,1 95 7,1 95 8,1 95 9,1 964;Keeler 1 967;Gow 1 975 ;MaenoandE binuma 1…  相似文献   
13.
A field work was conducted at Moshiri in Japan. The work included intensive snow pit work, taking snow grain photos, recording snow and air temperatures, as well as measuring snow water content. By treating the snow as a viscous fluid, it is found that the snow compactive viscosity decreases as the density increases, which is opposite to the relation for dry snow. Based on the measurements of snow grain size, it is shown that, similar to the watersaturated snow, the frequency distributions of grain size at different times almost have the same shape. This reveals that the waterunsaturated melting snow holds the same graincoarsening behavior as the watersaturated snow does. It is also shown that the waterunsaturated melting snow coarsens much more slowly than the watersaturated snow. The C value, which is the viscosity when the snow density is zero, is related to the mean grain size and found to decrease with increasing grain size. The decreasing rate of C value increases with decreasing graincoarsening rate.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大采高综采工作面回撤阶段出现压架冒顶事故的原因,运用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从工作面临近回撤阶段调节巷的设置、覆岩关键层的结构特征与运动两个方面对工作面回撤过程中出现压架冒顶事故的机理进行分析。以神东大柳塔矿52304工作面为例,分析结果表明:大采高综采面关键层断裂形成的"悬臂梁"结构是造成压架冒顶事故的根本原因,断裂块体失稳错动、拉断区与压缩变形区相互贯通是造成压架和加剧端面冒顶的直接原因,而调节巷的存在是冒顶事故发生的诱因。研究结果为治理大采高综采面压架冒顶事故提供了理论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5.
针对建筑物保护煤柱的煤炭资源回收问题,根据西马煤矿具体地质采矿条件,选择概率积分法对西马峰村保护煤柱开采后引起地表移动变形进行预计;并以1326工作面似膏体充填开采结果为基础,计算出充填采区工作面的等效采高;预计结果表明,如按设计开采方案布置工作面,西马峰村建筑物损害等级为Ⅱ级,不符合预先制定的标准;将开采方案进行一定的调整后再进行预计,结果表明,西马峰村建筑物所处地表的移动变形值均在建筑物损坏等级I级所规定的范围内,即建筑物在不用维修或简单维修的情况下可以正常使用,则西马峰村保护煤柱似膏体充填开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钻自西昆仑山崇测冰帽海拔6530 m的18.7 m冰芯提供了近百年间的尘埃沉积记录.冰芯记录覆盖的90 a间尘埃表现出持续下降的总趋势,大体可以分为3个阶段,即1930年之前,1930-1960年和1960年之后,尘埃浓度的降低是量级上的.几个突出的尘埃阶段出现在1900年代早期、1910年代、1920年代后期和1940年代早期,它们分别以约2.5×106、2.7×106、2.5×106和1.5×106粒·mL-1的高浓度为特征,而1970年代则表现出相对较低的浓度(5×105粒·mL-1).就年份来看,突出的高尘埃浓度出现于1906,1915,1919和1943年.根据微粒的粒径资料分析,局地输入的尘埃分量约占总值的17%,剔除后可以得到中、大尺度范围的大气尘埃沉积通量.根据后60 a资料建立的通量平均值为913μg·cm-2·a-1,大气尘埃随时间的每10 a下降速率为-124μg·cm-2,它可反映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对流层中上部的大气尘埃通量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7.
喜马拉雅山朗塘流域坚景和亚拉降水中δ  相似文献   
18.
文中介绍的数学模型考虑了混合云中液、固相共存时以及冰面过饱和环境下稳定同位素的动力分馏效应.利用该数学模型,模拟不同冷却条件下稳定同位素的温度效应.在相同的湿度条件下,湿绝热冷却过程中δ18O随温度的变化率小于等压冷却过程.冰面过饱和比S;的增大意味着动力分馏效应的增大.与平衡态过程相比,它的作用使得稳定同位素的综合分馏系数减小,从而使得降水中δ18O随温度的变化趋缓.模拟结果显示,湿绝热冷却过程中大气水线(MWLδD=bδ18O+d)的梯度项b和常数项d均大于等压冷却过程.不同的冰面过饱和比对大气水线的影响是不同的.与冰面过饱和比相比,b和d的大小对云中含水量的变化敏感性较低.模拟结果还显示,乌鲁木齐的降水不是来自海洋水汽的初始凝结.在经历了长途输送之后,乌鲁木齐降水中的稳定同位素成分在很大程度上被衰减.模拟的稳定同位素比率/温度、δD/δ18O曲线分别与乌鲁木齐实测的稳定同位素比率/温度回归线以及大气水线有非常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9.
青藏高原及其毗邻地区降水中稳定 同位素成分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5  
位于唐古拉山以南的青藏高原南部和南亚,温度效应均不存在.在所统计的站点中,只有大约一半的取样站具有降水量效应.位于唐古拉山以北的青藏高原中、北部和毗邻的中亚地区,各取样站均具有显著的温度效应.由于来自源区水汽的直接凝结,南亚地区降水中平均稳定同位素成分相对较重.稳定同位素比率的季节差异较小;从青藏高原南坡的坚景到唐古拉山,降水中稳定同位素比率急剧减小;从唐古拉山到青藏高原北部,降水中稳定同位素成分随纬度增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20.
青藏高原及其毗邻地区降水中稳定同位素成分的经向变化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分析了从南亚经青藏高原到毗邻的我国西北地区一个经向剖面上降水中稳定同位素成分的时空分布以及与温度、降水量、水汽来源的关系.在青藏高原南部和南亚,温度效应均不存在.在所统计的站点中,大约一半的取样站具有降水量效应,但降水中稳定同位素比率的季节变化并不与降水量强度的变化相一致.在季节变化中,δ18O的最大值往往出现在雨季到来之前的春季,最小值则出现在雨季后期或雨季结束的秋季.在青藏高原中、北部和毗邻的我国西北地区,各取样站均具有显著的温度效应,且降水中δ18O的季节变化与温度的季节变化几乎一致.说明在这些地区,温度是制约降水中稳定同位素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由于来自源区水汽的直接凝结,南亚地区降水中平均稳定同位素成分相对较重.稳定同位素比率的季节差异较小;从青藏高原南坡的坚景到唐古拉山,由于翻越喜马拉雅山时水汽受强烈的洗涤作用,降水中稳定同位素比率急剧减小,达经向分布中δ18O的最低值段;从31°N到青藏高原北部,降水中稳定同位素比率随纬度而增大,并最终过渡到与我国西北地区降水中稳定同位素比率的变化型相类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