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1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46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31.
罗迪尼亚超大陆与晋宁运动和震旦系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郝杰  翟明国 《地质科学》2004,39(1):139-152
云南晋宁地区即晋宁运动命名地的区域地质表明,晋宁运动指的是发生在中元古代晚期的一次区域性造山运动,其大地构造性质和时代完全可以与国际上格林威尔造山运动进行对比,因此以下震旦统底界作为晋宁(运动)不整合面的认识有悖于命名地的地质事实,也违反了不整合面地质意义的判定原则。扬子、塔里木等陆块的晋宁期造山作用记录表明,在罗迪尼亚超大陆聚合过程中它们作为小型陆块被包裹在格林威尔造山带之中;而华北陆块可能属于西伯利亚大陆的一部分参与了超大陆的聚合过程。新元古代早期,扬子陆块周缘地段发育的火山—沉积岩系是大陆裂解作用的产物,标志着罗迪尼亚超大陆解体的开始。其中,大部分的裂谷在莲沱期泛海侵沉积之前就已夭折,仅有边缘区的一些裂谷发展成裂陷槽或洋盆。因此,在扬子陆块莲沱期泛海侵沉积在区域上高角度不整合沉积在晋宁期夷平面之上,在局部地段平行或小角度不整合沉积在夭折的裂谷沉积之上,而在裂陷槽和大陆边缘区则为连续沉积。考虑到国际晚前寒武纪研究的趋势,本文建议将传统的震旦系予以解体:提出震旦系(纪)应只含灯影组(期)和陡山沱组(期),对应国际地层指南中的新元古Ⅲ纪代;建立独立的南华冰纪和扬子纪。  相似文献   
32.
东秦岭陡岭古岛弧和武当古弧后盆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丹凤-信阳蛇绿混杂带作为秦岭-大别碰撞造山带主缝合带,其南部属于扬子板块北部大陆边缘。研究区域位于东秦岭南翼,是扬子板块北部大陆边缘的一部分。①晚元古-中震旦世,扬子板块北缘为活动型大陆边缘,发育陡岭岛弧和弧后盆地;②晚震旦--早古生代,扬子板块北缘转为被动型大陆边缘,陡岭岛弧构成边缘地块,武发古弧后盆地演化为边缘盆地;③早古生代晚期,华北板块南缘的秦岭岛弧首先与扬子板块北缘的陡岭国缘地块(古岛弧  相似文献   
33.
东南极大陆腹地首次发现新生代沉积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首次在东南极腹地格罗夫(Grove)山地区的现代冰碛物中发现了由新生代沉积岩(物)构成的冰碛砾石,它们反映了南极冰盖曾经消融退缩到该地区。本文对这些沉积岩(物)的宏观特征进行初步报道,并简要探讨它们所反映的南极冰川的消融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34.
晋宁运动和震旦系有关问题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相似文献   
35.
松辽盆地火山岩的同位素年代、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沉积盆地内部的火山岩是研究盆地形成的构造环境以及探讨盆地发展演化的动力学特征的重要线索。松辽盆地具有二元结构特征,断陷构造层发育大量的火山岩。但是,前人尚未对比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根据采自钻井岩芯的火山岩样品,通过同位素测年(K/Ar)和地球化学分析等结果,讨论了松辽盆地晚中生代火山岩的岩石学、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盆地发育早期的构造环境及其地球动力学背景。指出松辽盆地在其形成早期(即断陷期)是一个发育陆缘岩浆弧构造背景上的走滑拉张盆地,火山岩岩浆源区具有多成分、复合性的演化特点。  相似文献   
36.
磨拉石与造山旋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郝杰  李日俊 《湖南地质》1994,13(3):186-188,185
磨拉石不是一个沉积相术语,而是大地构造学中的一个构造相,是碰撞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指造山带前陆和山间盆地中的沉积,可以是陆相,也可以是海相或海陆交互相。磨拉石发育在造山旋回晚期陆—陆碰撞造山阶段,其底部不整合标志着陆—陆碰撞时代的上限,其内部的不整合记录着陆—陆碰撞造山阶段同沉积构造作用,其顶部与代表另一个造山旋回开始的海侵初期形成的陆缘移地滨岸相沉积之间的不整合则代表着整个造山旋回的结束。  相似文献   
37.
本文根据西秦岭白依沟群中火山-沉积岩系的结构、构造和其中所夹的火山碎屑岩的岩性、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特征。初步认为它是一套陆相沉积夹有夭折裂谷型火山岩的火山-沉积岩系。并结合白依沟群中英安质凝灰岩所测的Rb-Sr等时线年龄为738.59Ma,因此其时代应归属于早震旦世,与川西乌斯大桥群相当。  相似文献   
38.
论华财的板溪群及其有关的大地构造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鸿允  李曰俊  郝杰 《地球学报》1994,15(Z1):88-96
研究认为板溪群为雪峰一武陵山区的一个岩石地层单位,由马底驿组和五强溪组组成,是一套正常的沉积地层而不是构造杂岩;华南不存在“华南阿尔卑斯”证据的飞来峰和构造窗;原带状大“板溪群”中含蛇绿岩外来岩块的变质岩系形成于前震旦纪。  相似文献   
39.
地质环境对区域发展有一定的先决作用。山东省地质环境条件比较复杂,存在崩滑流、采空塌陷、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地质环境问题,区域开发不能突破其承载力。地质环境承载力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既要考虑地质环境基础条件,也要重视其承载现状,基于此才能科学评估地质环境承载力。本研究在分析区域地质环境特征的基础上,围绕“承载基础-承载现状-承载潜力”模型,建立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AHP和arcgis10空间分析功能对研究区地质环境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最后获得研究区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结果。结果表明:沂沭断裂带附近、莱州湾一线、胶州湾一带以及黄河三角洲地区地质环境承载基础弱,其余地区承载基础较强;鲁西地区、烟台市北部地区受采矿活动以及地下水超采等人类活动影响,地质环境承载现状处于超载。包括鲁西北、鲁西南以及胶东半岛的山东省大部分地区承载潜力大。针对影响区域地质环境承载力的重要因素,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0.
对外援助是一国地缘政治与经济的重要承载,是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主要手段。中国对外援助的空间演化体现了大国崛起时代背景下中国国际地位和世界责任的变迁过程。然而,现有研究较少从发展地理学视角研究中国的对外援助问题。本文研究了中国对外援助的部门特征、时代特征与区域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对外援助的地区和部门分布与受援国需求紧密相关,“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对外援助分配影响显著;中国对不同部门的援助资金主要流向了特定受援地区,且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随着时间推移,中国的对外援助重心逐渐由东南向西北偏移,体现了中国对外援助战略倾向的转变;中国对外援助遵循“南南合作”的援助理念,属于东亚援助模式;国内学者应加强发展地理学领域内对外援助相关问题的理论构建与认识论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