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3篇
大气科学   38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21.
利用CAM3(Community Atmosphere Model version 3)模式和ERA-Interim再分析数据研究了对流层中青藏高原大地形对东亚地区定常扰动能量源的影响。在冬季对流层中东亚地区的定常扰动的能量源地主要有两个,分别是高原北部的东亚地区和高原下游的西太平洋地区。高原高度增加时,对流层整层东亚地区斜压发展随高原高度增高而减弱,西太平洋地区斜压发展增强。定常扰动的正压发展与斜压发展的位置相似,但是明显的要比定常扰动的斜压发展弱。随着高原高度升高,在对流层中高原北部的东亚地区正压发展先减弱后增强,而在高原下游的西太平洋地区随高原高度增高正压发展一直增强。在冬季对流层中定常扰动的总能量发展与定常扰动的斜压发展一致,这样的发展趋势说明了冬季东亚地区和西太平洋地区定常扰动在对流层中的能量发展主要是斜压性引起的。  相似文献   
22.
用η坐标中尺度模式中对2001、2002年云南雨季开始强降雨过程进行模拟检验.模拟结果表明模式对云南第一场透雨具有预报能力.试验也说明,由于影响系统不同,模式预报的雨区在分布上有偏差,对初始场进行同化将提高模式对云南强降水天气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23.
曹杰  张万诚 《气象科学》1996,16(3):272-276
本文根据对数据总体非线性特征可用逐段线性化来逼近的原理,同时在考虑预报系统中预报对旬场和预报因子场的整体性和突跳性的基础上,获得一种场对场的复全门限统计预报模型。应用该模型对具有明显突跳性的云南五月雨量场进行必预报,结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24.
均生函数场预报模型对降水预报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基于均生函数的处理原则,运用经验正交分解方法,将正交展开的时间系数俄为预报因子,并引入逐步算法进行因子筛选建立预报模型。将均生函数场预报模型用于云南省汛期雨量及5月雨量预报试验。结果表明:用这种模型作区域性降水预报有一定的优越性,并可作多步预测,是一咱滚动客观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25.
三维变分同化系统由于能够正确反映多变量间的相互作用,分析结果合理,将变分同化系统与η坐标中尺度模式结合,对模式初始场进行同化前后对比试验,研究η坐标中尺度模式对云南降水的预报能力,并用2002年6-8月云南汛期降雨进行模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η坐标数值模式采用变分同化后,对云南汛期降水的24 h预报评分提高明显,对小雨的预报评分提高辐度在2.1~5.0%间,对大雨的预报评分提高辐度在0.3~14.9%间,无论是对小雨还是大雨的预报,同化后模式对5区的预报最好。  相似文献   
26.
利用中国气象局MICAPS系统历史天气图、云南125个站点逐日气象观测资料、欧洲中心ERA Interim资料,对1991-2018年夏季高原低涡切变造成云南大雨暴雨过程的气候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夏季高原低涡切变影响云南,大雨暴雨平均每年出现12次,出现次数整体呈减少趋势,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特征;1998年出现最多达25次,2010年最少。高原低涡切变影响云南最多的是6月,平均为5次,其次是7月。(2)高原低涡切变可以造成云南全省性的大雨以上降水过程,从影响区域来看,主要分布在滇西北、滇西、滇中及以东地区,滇西北的东部是多发区,最多位于丽江东部至昆明,以及哀牢山附近;(3)产生全省性暴雨过程的合成特征主要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西太副高)强度较弱,滇缅之间维持弱脊区,高原低涡切变容易从四川西北部边缘南移影响云南,受高原低涡切变影响云南出现暴雨的水汽主要来自孟加拉湾和部分来自高原,两支水汽在云南汇合,为暴雨的产生提供充足水汽。(4)2014年8月初的全省性大雨的天气系统主要是高原低涡切变与700 hPa切变线共同影响造成;中低层的正螺旋度远大于高层的负螺旋度,说明中...  相似文献   
27.
中国西南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的时空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MODIS卫星遥感产品研究西南地区气溶胶季节变化,并对成都和香格里拉两站2008年的太阳光度计观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南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AOD Aerosol Optical Depth)全年呈西低东高的地理分布特征,但东西部季节变化特征不同:西南地区东部AOD有春季最大,秋冬次之,夏季最小的演变特征,并且在四川盆地,黔、渝、湘交界和广西中部有三个明显的AOD高值区。西南地区西部AOD有春季最大,夏秋次之,冬季最小的演变特征,无明显高值区。太阳光度计资料分析表明,成都地区AOD日变化呈准双峰型,香格里拉AOD日变化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8.
最优子集回归模型在低纬高原雨季开始期预报中的应用试验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张万诚  郑建萌  解明恩 《气象》2000,26(11):24-26
将所有可能子集回归模型用于云南雨季开始的预报试验,选取有实际预报意义的500hPa、海温头年1~12月及同年1~3月网格点资料作为共同影响因子,分别与云南各站降雨量建立最优子集回归模型,对1998年、1999年的雨季开始期雨量进行独立预报表明:模型预报准确率优于逐步回归模型。从实况检验来看,效果较好,前期1~3月预报因子和模型适合低纬高原降水预测。  相似文献   
29.
外场观测试验是研究山地气象最为直接有效的手段,在揭示山地对大气产生的各类现象及其有关的物理过程、开发和改进数值模式参数化方案、验证和评估卫星遥感反演产品、提高山区的气象预测预报准确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简要综述了国际上在青藏高原、阿尔卑斯山脉、落基山脉、内华达山脉、比利牛斯山脉等大尺度山地开展的气象观测试验研究,概括...  相似文献   
30.
具有时变参数的门限自回归模型及其在气候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时变参数模型引入门限自回归模型中,提出具有时变参数的门限自回归模型,并对昆明,蒙自,河口等地区3月温度序列进行预报,结果表明:这种模型比门限自回归模型的预报准确度有明显提高,这是因为用这种模型进行预报时,可以随时更新预报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