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45篇
海洋学   100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6 毫秒
21.
海洋蓝碳是海洋碳汇研究的重要领域,厘清不同蓝碳生境中沉积物有机碳组分格局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为更好地理解此问题,现以近海厚壳贻贝养殖区这一特殊蓝碳生境为对象,解析沉积物中的碳氮组分格局;进一步通过关联沉积物微生物群落、结合卡尔文循环和还原三羧酸循环的关键基因相对丰度分析,评估厚壳贻贝养殖区沉积物的固碳潜力。结果表明,相较于非养殖区,厚壳贻贝养殖区沉积物惰性碳的累积较大,氮组分主要以氨氮形式存在;同时养殖区高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量氮指示了其沉积物中碳周转较快,碳氮组分特征差异明显。沉积物微生物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养殖区沉积物微生物主要以Gamma变形菌纲和Delta变形菌纲为主,且微生物类群与颗粒有机碳、惰性碳等碳组分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与惰性碳存在明显正相关关系的硫微螺菌科(Thiomicrospiraceae)丰度在养殖区沉积物中显著高于非养殖区沉积物。贻贝养殖区沉积物包含cbbL在内的6种关键功能基因,固碳潜力明显。研究结果将为进一步探究蓝碳生境的有机碳来源和微生物固碳效率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22.
脂类分析在海洋微藻化学分类学上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总结了目前脂类研究在海洋微藻化学分类学上的研究进展。所有的海洋微藻脂类都含一定的脂肪酸和甾醇,而不同种类的海洋微藻都有其特殊的脂肪酸和甾醇组成特征,我们可以运用这些特性来判别微藻可能所处的化学分类学地位:如果运用从某些藻类中发现的部分罕见脂类成分,还有可能对微藻的个别种类进行确定。随着对微藻中脂类物质分离,提取、纯化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加上质谱、核磁共振等结构分析手段和脂类衍生化技术的日益完善,可以构建海洋微藻脂类物质组成结构快速查询信息库,并使其成为微藻化学分类的一个重要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23.
浙江洞头栽培的羊栖菜具有不同来源,通过定期测定5种不同品系羊栖菜(原始采集地分别是韩国、浙江洞头、浙江南麂列岛、浙江东极岛及广东汕头)的栽培性状,发现在生长阶段后期,各品系在株重和株高方面都存在显著性差异,原始亲本引自韩国的羊栖菜品系较其他品系具有更好的生长优势,可作为育苗选种目标品系。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这5种羊栖菜品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从36条引物中筛选出的11条引物,经PCR扩增得到219条羊栖菜DNA片段,其中多态性片段为129条,多态性条带比率达58.9%;5个羊栖菜品系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151 0~0.382 4,且聚在一起,同属的鼠尾藻在最外群。本研究从DNA分子水平上揭示了目前洞头养殖的羊栖菜品系遗传多态性偏低,为今后开展羊栖菜种质资源保护及其优良苗种的选育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4.
条石鲷(Oplegnathus fasciatus)发育早期的脂肪酸组成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GC/MS法分析了条石鲷(Oplegnathus fasciatus)的未受精卵、胚胎、仔鱼、稚鱼及幼鱼各阶段的脂肪酸组成特点及含量变动,旨在研究条石鲷发育早期脂肪酸的组成和变化规律。共检测到28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SFA)13种,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7种,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8种。结果表明:(1)鱼卵中主要脂肪酸依次为C16:0、C22:6(n-3)(DHA)、C20:5(n-3)(EPA)和C18:1(n-9)(油酸);(2)胚胎及内源性营养阶段,主要利用C16:0、C18:0以及C18:1作为能量来源,EPA和DHA被优先保存下来;(3)摄食轮虫和桡足类AA、EPA、DHA含量显著提高,摄食卤虫则C18:1(n-9)、C18:2(n-6)及C18:3(n-3)含量迅速增加;(4)在稚鱼期必需脂肪酸AA、DHA含量不足,而EPA过高,可能引起细胞膜磷脂中DHA与EPA比例失衡,出现稚鱼"死亡高峰"。  相似文献   
25.
采用PCR扩增、克隆获得了岱衢族和闽-粤东族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线粒体基因全长序列,并扩增了各25条样本的高变区域,测序结果可分成3个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OTU);闽-粤东族含3个类型:D1-N1、D1-N2和D2型;而岱衢族样品均为D1-N1型;设计出能区分不同分型的鉴别引物J1和J2,且优化了鉴别条件。结果表明:根据凝胶电泳的图片,如果样品分型为D1-N2和D2型,则100%为闽-粤东族;如果样品分型为D1-N1型,则该样品为岱衢族的概率为86.2%,为闽-粤东族的概率为13.8%。研究结果为岱衢族大黄鱼的种质资源保护、良种选育和市场销售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6.
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DGAT)是脂类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其表达水平的高低影响着脂类含量的高低。微量元素Fe3+对于微藻的生长不可或缺,且影响着微藻中油脂的累积。本实验以假微型海链藻(Thalassiosira pseudonana)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铁限制(0.000 03mmol/L)和高铁胁迫(0.3 mmol/L)2种Fe3+胁迫条件下,不同种群生长期中性脂累积及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DGAT)的基因表达受到的影响。结果显示:铁限制条件下,微藻种群生长及其中性脂的合成受到抑制,DGAT的表达量下降;高铁胁迫条件下,高浓度Fe3+可促进中性脂合成与DGAT的表达,但抑制微藻种群生长。因此,富铁条件下更利于总脂的收集。  相似文献   
27.
Precise structural identification of phospholipids in the microalga Nitzschia closterium has been established using 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electrospray ionization-quadrupole-time of flight-mass spectrometry (UPLC-ESI-Q-TOF-MS) for direct analysis of total lipid extracts. Mass spectrometry was performed in reflective time-of-flight using electron spraying ionization in negative mode. Phospholipid molecular species identification was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 product ions and neutral loss yielded by different phospholipids under ESI-MS/MS mode. The molecular species were confirmed by the carboxylate anions produced by phospholipids in negative mode; the regiospecificity of the two acyl chains was determined from the ratio of sn-1 to sn-2 carboxylate anion abundances. As a result, 18 lipid molecular species were identified for the first time in this microalga, comprising seven phosphatidylcholines (PC), two phosphatidylethanolamines (PE), two phosphatidylinositols (PI), and seven phosphatidylglycerols (PG). Lipid standards of PC, PE, PI, and PG were added to the total lipids as internal standards for semiquantitative analysis, revealing concentrations of phospholipids in this species between 0.09 and 3.37 nmol/mg. This method can produce a full structural profile of intact phospholipid molecular species and can be used for study of the physiological and ecological functions of lipids by monitoring their individual changes over time.  相似文献   
28.
紫菜特征挥发性物质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坛紫菜(Porphyra haitanensis)、条斑紫菜(Porphyra yezoensis)与其一个突变品系的生长藻体挥发性物质进行分析,共分离鉴定出66种挥发性组分,3个紫菜试样中分别含有36、44和45种.鉴定组分中有21种为紫菜共有挥发性物质,其中8-十七烯和...  相似文献   
29.
褐藻多酚的毒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目前前的的研研究究普普遍遍认认为为 ,,人人体体老老化化导导致致癌癌症症、、心心脏脏病病、、脑脑中中风风等等疾疾病病主主要要是是由由于于自自由由基基未未能能得得到到有有效效清清除除造造成成的的。。因因此此 ,,如如果果食食物物中中含含有有丰丰富富的的抗抗氧氧化化物物质质 ,,就就具具有有益益寿寿延延年年的的作作用用 ,,在在某某种种程程度度上上 ,,可可以以将将现现代代抗抗氧氧化化与与抗抗自自由由基基理理论论看看作作““药药食食同同源源””的的分分子子水水平平解解释释。。植植物物含含有有丰丰富富的的自自由由…  相似文献   
30.
严小军 《海洋科学》2000,24(3):57-57
海洋动植物中或多或少都含有碘,海藻,尤其是褐藻类如海带、马尾藻等,在藻体内都富集了较多量的碘。采用昆布、马尾藻等海藻进行补碘治疗甲状腺肿大在《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通过选择高碘海藻,进行生物提取,形成生物补碘制剂,不仅可以每日安全、有效的碘,达到我国长期消除碘缺乏病的危害,而且,对于没有缺碘现象的地区人群不产生不必要的生理影响。海藻的碘以有机态与无机态并存。但是传统的化学分析方法无法对海藻中碘的化学形态进行测定。在我们承担的国家九五攻关项目(969160401)中,采用灵敏的中子活化分析技术,对1996~1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